文|高 原
云南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导、生态优先、科学治理、绿色发展,以河长制、湖长制为主要抓手,以改善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拓宽治湖思路。云南省在全面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坚持规划引导、生态优先、科学治理、绿色发展、铁肩担当的“五个坚持”原则,明确实行四个“彻底转变”,即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解决岸上、入湖河流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解决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转变“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健全完善投入机制,最终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彻底转变。
按照新治湖思路,确定了坚决打赢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矿山整治、生态搬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质改善提升、环湖截污、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八大攻坚战”。
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调整优化湖泊管理体制。印发了《调整优化九大高原湖泊管理体制机制的方案》,强化了属地党委、政府责任,将保护治理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优化了领导决策机制,整合多个涉及水资源保护治理的议事协调机构,增设了专门管理机构,由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保护治理工作,通过加强基层力量,创新乡镇综合执法指挥机制,建立基层新型治理模式,增强了管理保护能力。
二是创新跨省湖泊保护治理机制。研究提出了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的“1+3”方案(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环境巡查督察制度),搭建了两省四级会商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把泸沽湖打造成长江流域跨省共抓大保护的绿色发展范本。
三是创新投资治理模式。省财政每年安排3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较2016年增长约4倍。学习借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运营管理模式,引入有经验的国企参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省水利厅与中交疏浚集团签订《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配合中交疏浚集团、云南建投集团开展融资工作。
全面强化落实督察考核。出台河(湖)长制工作督察制度,省、州(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政协全面推进河(湖)长制督察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协从2018年4月开始,每月督察一湖一河,对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及牛栏江开展了专项督察。
2018年,省、州(市)、县级共开展督察6247次,河(湖)长制督察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结合河(湖)长制督察,梳理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基本理清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
推进系统治理。云南省加大对九大高原湖泊综合治理,通过“一湖一策”、落实河(湖)长制、专项治理以及督促问题整改等措施推进系统治理九大高原湖泊。
一是“一湖一策”、细化治理措施。云南省水利厅牵头制定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完善任务措施。结合每个高原湖泊的实际制定“一湖一策”方案,分别提出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行动计划(2017-2020)年》《云南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等,明确具体治理措施和实施步骤。
二是精准施策、实施系统治理。各市(州)坚持规划引领,分别编制治理保护规划,持续开展九大高原湖泊系统治理专项行动。例如,异龙湖大力开展水生态修复,清除湖区淤泥,推进水质达标“冲刺行动”,加大系统治理和引水补水力度;程海加快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总体规划,推进红线定桩等“九大专项行动”;杞麓湖、星云湖结合“河长清河行动”,推进脱劣清塘清库清河清沟“四清”行动、“清理白色垃圾”等专项行动,促进水质提升。强化信息管理,实施“智慧程海”项目,阳宗海实现“掌上治水”全覆盖。
三是加强督察、抓好问题整改。云南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九湖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印发“一湖一单”,落实问题整改责任制,推进督察问题整改,2018年以来,全省共排查清理“四乱”问题5654件,经严格整治已销号328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