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2019-08-15 00:44:49胡馨月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

胡馨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作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处在职业发展初期的青年教师,面对着“互联网+”对传统高校教育的冲击,在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全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研究标的,探索“互联网+”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

一 现有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论文很多,现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 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研究,大部分学者基本上都从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及制度安排上指出了当今国内高校关于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从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言,刘芳[1]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划分为三个主要指标:信息搜集及筛选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现状来看,刘芳[1]指出无论从哪种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指标来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掌握的熟悉度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同样针对高职院校,孙娜[2]认为信息化教学意识薄弱与偏差甚至对新技术的抵触心理是目前信息化教学没能发挥其极大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沈麟[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时期,认为尽管目前教师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化能力的差异性和浅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外部环境及制度安排也对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郝营[4]针对辽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现状,指出普及式的培训机制以及有限的资源平台直接导致了信息化教学良好氛围的形成。李艳青等[5]指出信息化基础设施,诸如大数据、智慧教室、远程教学等的空缺是造成信息化教学效率低下的硬件原因。戴兵等[6]则认为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标准缺乏统一的评价也是导致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态度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卢涛[7]在意识到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结合大数据这一全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作者认为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将教学模式分成了五个层次:信息化教学评估、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冯文绘[8]将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分析模块、采集模块、应用模块与处理模块。在分析当前各个模块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师晓娟[9]在分析“互联网+”对传统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应路径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新态势。研究认为教师观念转变,技能培训开展,研讨会制度化以及完整的教学反馈机制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四个部分。冯强[10]立足于高等数学教学,试图寻找符合高等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并提出精品课程的开发以及课后教学的延伸是完美契合高等数学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节点所在。

(三)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由于自身教学经验较浅等特征,使其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改革路径也有所差异。基于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针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及其能力的提升也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张英杰[11]认为要想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合理地对该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为此,作者选取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样本,采用AHP模型构建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评估。钱静珠等[12]首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进行阐释,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开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现状分析,并从实践创新、实践环境以及实践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青年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劼梦宁[13]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划分为课程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计划执行能力以及评价促进能力,并基于每种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培养途径。

虽然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文献非常多,针对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研究近几年也得到了部分关注,但现阶段对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提升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制研究还十分匮乏。本文旨在立足于“互联网+”背景,阐述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二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自信息技术革命以来,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已经二十余年,但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特别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普遍面临着一个难以规避的“信息化陷阱”难题,即青年教师虽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且具有运用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愿,但往往因为过度使用信息化教学或使用方法的不当,导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退化和信息化教学实际效率低下,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具体而言,就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来看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许多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使用PowerPoint,Flash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上。殊不知,信息化教学并不是信息技术+教学简单的融合,造成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得不到最大的发挥。

其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课堂组织能力较弱。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浅,在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料以及种类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冲击下,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以及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过程,造成课堂教学重点分散,效率较低的状况频出。

另外,学校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上的投入较小,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也颇为欠缺。不少青年教师反映他们需要自己花大量的成本与时间去学习与搜集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但与之相匹配的鼓励性机制却不存在,使得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动力与积极性严重降低。

三 “互联网+”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环境,这将影响包括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内的各种传统的模式的改变。

(一) “互联网+” 降低前沿教育科学与优秀经验的学习成本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其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互联网这种特征使得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青年教师对前沿知识与优秀教学经验的学习成本,有效克服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比如网络公开课、MOOC的产生,使得青年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与吸收的成本。

但与此同时,正如约翰·丹尼尔1996年提出的关于传统学习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所指出的,传统教育由成本、质量以及机会三方面构成,同时三者之间彼此构成等边三角形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学习的机会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构成何种新型的三角关系,质量则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则意味着如何在繁多而丰富的资源中提升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正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样也变得多样,视野变得更加广阔,这对青年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促使青年教师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更新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互联网+”提高了知识立体即时趣味传达效率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声频、三维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让知识的传递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全方位,立体化与高效化,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信息化教学并非简单地将信息化的技术引入传统教学中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分结合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特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式将其完美融合,使其达到“1+1>2”的效果。因此对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使用信息技术及其软件的能力,更应该具备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能力[14]。

(三) “互联网+” 降低教师传授与学生反馈的互动成本

即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反馈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互联网众多功能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讯,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对问题及教学效果进行讨论与反馈,从而节省了教学反馈时间,增进了教学效果提升。以慕课教学为例,学生可以在听课的同时,通过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调整相应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四 “互联网+”背景下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一) 基于教学前的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对教学前,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各种先进资源要素进行收集、归纳、重构,以达到最优化配置,从而在应用时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的准备过程;另一方面,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为青年教师获取相应知识降低成本,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

(二) 基于教学中的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对教学中,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传递、方法等进行全面数字化融合重构与创新,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聘请优秀的专家组织专门的青年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以及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意识。

(三) 基于教学后的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对教学后,一方面,青年教师应通过即时动态的联网评价进行课程整合反思、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执行效果完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反馈间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制定系统的青年教师信息化考核与鼓励机制,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五 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将成为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对教学实践安排、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内容的规划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更值得我们关注。由上文的分析可知,“互联网+”将从学习成本、传达效率和互动成本三个方面作用于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青年教师可从教学前,教学中与教学后,充分利用“互联网+”红利,提升自我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