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异地搬迁子女的德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有效重视。但是异地搬迁子女就读学校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欠缺,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公平状况。本文对异地搬迁子女德育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帮扶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异地搬迁子女;德育问题;帮扶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深刻改革,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进城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但是异地搬迁子女在对学校进行选择时不具备相应优势,很多学校接收异地搬迁子女入学是受到当地主管部门硬性的划片招生,从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推进作用。而异地搬迁子女的德育教育质量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其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异地搬迁子女德育问题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异地搬迁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其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学校对异地搬迁子女进行招收后,并不重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对异地搬迁子女缺乏特殊照顾,同学不能进行宽容对待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对异地搬迁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相应影响,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良好发展。大部分异地搬迁子女入学之后,性格十分孤僻、自卑,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农村生活环境与条件与城市孩子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使其很难有效的适应城市生活。所以在学校中异地搬迁子女十分敏感,能够轻易察觉到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使其很难轻易的在新群体中进行有效融入。如果同学对异地搬迁子女不宽容、不接纳,就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严重打击,使其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异地搬迁子女小时候就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只是这种能力利弊均占,虽然他们能够对各种校内劳动进行独立完成,但是因为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其不知道如何和学生、教师进行良好相处,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异地搬迁子女德育问题的帮扶措施
(一) 强化教师的德育理念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重视对学生思想理念、综合能力等内部条件的有效培养,而不能对学生外在条件进行比较与看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知识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关心,以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并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机会。而对异地搬迁子女开展教育时,教师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掌握,以共性为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更加耐心地对待异地搬迁子女,并在实际生活中为其提供有效帮助,使其能够快速、良好的融入新的集体中,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 丰富教育方法
在对异地搬迁子女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课上学习效果进行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技巧进行明确掌握,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上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讨与学习。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针对探讨话题进行阐述,对自身见解进行表达。这样可以为异地搬迁子女提供发言的机会,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的融进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知识进行良好掌握与内化。同时在小组探讨过程中,异地搬迁子女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使同学之间能够建立良好友谊,帮助其更好的融入新的集体,并开展新的生活与学习。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异地搬迁子女之间在学习问题方面进行深入沟通。此外,教师还可以对丰富的班级活动进行开展,如:拔河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踢毽子比赛等,通过这些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異地搬迁子女更好走进学生当中,有效的融入集体活动中。而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对异地搬迁子女进行接纳,从而为异地搬迁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 构建有效的辅导机制
在对异地搬迁子女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师生、生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帮扶关系。在对异地搬迁子女开展日常心理咨询以及辅导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异地搬迁子女开展定期的专题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其对自卑心理进行有效克服,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更好的融进城市生活,勇敢的面对实际生活。对于出现自闭、敏感状况的学生,学校可以对相应的专题讲座或者是心理咨询进行开设,以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动开展人际交往的技巧、方法进行学习与掌握,使异地搬迁子女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信、真诚的对待他人,并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 家校的良好合作
教师不仅需要在学校教学中对异地搬迁子女开展德育教育,还需要与其家长进行密切联系。经常以打电话或者是家访的形式,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相应了解,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对异地搬迁子女的家庭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在教师开展家访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真切、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深刻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平等的有效关怀。同时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进行相应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和异地搬迁子女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有目的性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时,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还需要对相应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讲解,让家长在从事繁重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关心,进而让孩子能够深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异地搬迁子女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开展慰问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父母的辛苦进行了解与体会,帮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的决心与信心,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充足动力。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异地搬迁子女的德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合作。通过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可以对异地搬迁子女的就学问题进行相应解决。而学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德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从而为异地搬迁子女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家庭环境,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玥.城市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道德教育问题[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钟帮进.异地搬迁子女德育问题及帮扶措施[J].贵州教育,2018(6).
作者简介:
谢启谋,贵州省兴仁市,贵州省兴仁市巴铃镇巴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