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019-08-14 02:23张贤会
读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动力技能兴趣

摘 要:学生只对学习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自学的技能。自学技能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进行示范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强课外的实践,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关键词:兴趣;技能;动力

一、 兴趣是自学的动力

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还不是很强,支撑他们自学的动力主要是兴趣。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不断的探究中形成自学能力。

(一) 设疑激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质疑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文,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设疑:除了向瓶子当中投入石块使水位升高的方法,乌鸦能够喝到水,大家想一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使乌鸦喝到水?学生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表达奇思妙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活了思维,学会了独立思考。再如,学习《狼和小羊》一文,教师提问:课文的最后一句是:狼向小羊扑去。狼扑向小羊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们有的说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闪身,狼扑到山下摔伤了;还有的说,狼扑到了羊身后的大石头上,撞得头破血流;还有的说,狼扑向小羊的紧急时刻,忽听一声枪响,狼被隐蔽在树后的猎手击倒了等等。因此,设疑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形成创新意识。

(二) 情景激趣

情景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让学生置身创设的情景,感受语言美、情景美、意境美。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作为阅读背景。采取齐读、分读、指名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多媒体视频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之高峻、水之秀美。最后,让学生根据喜欢的段落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秀丽风貌。通过多媒体情景的创设,营造了唯美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优美情境,饶有兴致地阅读、感悟与体味,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 自学技能是自学的基础

(一) 课堂指导

让学生有效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船长》一文时,一上课教师就跟学生商量:我们学习《船长》这篇课文,需要掌握一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要了解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同学说,要了解船长做了什么事情,即了解船长的所思所做;还有的同学说掌握课文是如何描写船长这一人物的;有的同学说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长动作、神态、品德等等。这样,学生们踊跃发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也就确定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中逐一解决,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組内通过讨论、探讨加以解决。整个课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课外巩固

通过课堂指导与示范,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但还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与学习,学生的自学方法才能得到充分训练与巩固。为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预习。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笔者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设定学习任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预习。学生们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网、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实录、网络电子教材进行了预习。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对课文有了比较好的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外预习对学生的自学技能加以巩固,使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张贤会,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筠连县腾达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动力技能兴趣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拼技能,享丰收
阳光动力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动力船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