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体诗的用韵禁忌

2019-08-14 02:24黄世安
读天下 2019年18期
关键词:禁忌

摘 要:众所周知,用韵是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近体诗的用韵,不但具有其他诗歌用韵的优秀特点,而且又独自创立了一整套的用韵方式。比如:偶句入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等,都别具特色。但近体诗的用韵还是必须注意一些禁忌的,下面将浅谈近体诗用韵的禁忌问题。

关键词:近体诗;用韵;禁忌

一、 忌单韵

单韵:又叫单数韵。近体诗的基本结构是“两句一韵”。最小的结构是“四句两韵”,所以不会出现单数韵。单数韵往往出现在长律之中。一般而言,长律的最小结构是“八句四韵”(除最少的长律十句五韵外)。换句话说,长律的篇幅不管有多长,它的韵字数量必须是四的倍数,才会避免出现单数韵。比如:

西施咏

[作者]王维[朝代]唐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首五排只有七韵,韵字数不是四的倍数,明显地出现单数韵。

二、 忌出韵

诗歌中的韵字逸出所押韵部中的韵字范围,就叫“出韵”。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除排律外,其他律、绝句等,中途不得换韵。出现换韵的现象,就叫出韵。“出韵”是诗家大忌,务必注意,不要冒犯。比如:

赋水乡三实

[作者]唐士耻[朝代]宋

明珠久合蚌中生,何事鸿头亦炳灵。襟护重重殊袭复,星分颗颗倍晶明。一车奇谤嗟成误,十斛平量换合成。珍重樱桃樊素口,致渠磊落更歌声。

其中:“灵”字属下平声“九青”韵,其余“生、明、成、声”均入下平声“八庚”韵。“灵”在首联第二句出现,就有“出韵”之嫌。

三、 忌趁韵

趁韵,又称为凑韵、挂脚韵。即为了刻意追求符合“一韻到底”的原则,把同一个韵部的但与整首诗歌的意境毫无相关的韵字强拉硬扯,牵强附会的参加押韵,这种现象叫做“趁韵”。《全唐诗话》有记载一个故事。权龙褒很爱赋诗,但又不懂声律。在《夏日》诗中赋了这么两句:“严霜白皑皑,明月赤圆圆”。有人问他:这两句诗哪有夏天的景色?他沮丧地说:“趁韵而已。”清代大文豪纪晓岚对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别舎弟宗一》中“长在荆门郢树烟”的“烟”字批注曰“趁韵”。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四、 忌重韵

一首诗中,在韵脚上出现两个相同的韵字,就叫“重韵”。“重韵”不只是局限于韵字的重复出现,而且还包括:(1)同字不同义;(2)异字同义。

五、 忌僻韵

僻韵,就是用偏僻罕用的韵字。用韵,一定要选用一些通俗易懂,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生动贴切的韵字。这类韵字不但读者易于认识,而且诵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艰涩拗口。反之,选用生僻罕见的韵字,不但会使人不易认识,阅读起来很不顺畅,势必影响诗歌的效果。比如:簰(读pái,竹筏之意)不如用排。两字读音意思相同。选用前者,能认识这个字的恐怕寥寥无几,且不易记诵;选用后者,就简单明了,人人能读了。

六、 忌倒韵

倒韵:只是为了韵脚字的需要,硬性地把连绵的词汇倒过来使用。倒韵不但违背了语言规范化和词汇基本结构的两大原则,而且诵读起来也会令人倍感生硬别扭。但是倒韵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词汇的结构进行判断,有的词是完全可以倒过来使用的。比如:辛酸—酸辛,这两个字倒过来使用,词义没有改变;词性结构也没有发生变化。这类词汇是完全可以根据押韵的需要倒过来使用的。另外,有一些词汇的“倒韵”使用,也要看诗人应用的艺术技巧。鲁迅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把岳将军和林处士就倒写成将军岳和处士林,就具有高超艺术技巧,使用得别生韵味,令人拍案叫绝。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作者简介:

黄世安,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罗东中学

猜你喜欢
禁忌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
论巴塔耶的越界理论
浅论新闻策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
由禁忌语探索中西文化异同
三都县达便村水族端节的文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