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影响下的宋朝诗歌之创新

2019-08-14 18:29李勇锋
时代人物 2019年7期
关键词:禅宗佛教文人

李勇锋

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佛教文化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很多文人雅士热衷于诗歌创作,都是收受到了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宋代时期,不少文人也受到了佛教影响。在官场受到挫折后,就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身的情绪与思想写作成为诗歌。大部分宋朝文人都喜欢参禅拜佛,这些文人对佛教理念的研究是宋代诗歌创新的一个方向。本篇文章是笔者对于在中国佛教传播的过程、在宋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禅悟对与诗歌创作的重要价值以及在佛教理念影响之下,宋代诗歌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行概括。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

东汉年间,佛教就传入中国,在那个时期,佛教被称作是浮屠教。在三国年间,佛教经文被相关人员翻译出来,然后经过传播之后形成佛學理念,佛家理念在中国的不断深入,使人们更加懂得仁慈与善良的理念。佛教在传入西晋的时候,也得到了万分推崇,很多达官贵族将将其当做信仰,在西晋朝代,经常会看到宏大庙宇,证明佛教在西晋的盛行。隋唐时期,佛教也是传播很广泛,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出现,给佛教思想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途径。在宋朝之前,佛教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时期的传播,进入新时期,佛教的发展进入瓶颈期,由于宋朝当时战事连连,人们的生活都失去了保障,更别说信仰。随着宋朝统一,人们生活的逐渐稳定。由于佛教推崇上层阶级去感受人间疾苦,因此,在宋朝也是相当推崇。当时很多文人收到了佛教的影响写下了很多诗歌。

禅悟对宋朝诗歌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佛教禅宗提倡的“物我两忘,梵我合一”,将禅宗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境界。在佛教禅宗中,经常会看到静思、悟道与修行,体现中佛教文化中的生活态度十分乐观,而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生活状态与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很契合,因此,佛教就被宋朝文人推崇。宋代文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很容易将自身的感悟与想法融入诗歌创作当中,在创作中寄托自身所想表达的想法与自己当时的心境、情绪。对于禅宗的表达方式面来哦说,也是将粗昂笪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感悟,是一种创新性质的思维方式,可见,宋朝时期,禅宗对于宋代诗歌创作的影响。例如,宋代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描写就是运用禅学来比喻诗歌,作者还使用佛语来与谈论诗,“兴趣说”“妙悟说”就是他在谈论诗歌过程中时创造的,在严羽眼里,禅道与诗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重要的便是“妙悟”。禅道的最可贵且最妙的地方在于去感悟,还有一首宋代诗歌《题西林壁》自诗歌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看出作者苏轼创作的一首极具有禅道的诗歌,这首诗歌中蕴含的的思想很深刻。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也退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境,多读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作者是在从对景物的描述过程中感悟生活,是一首富有禅道的诗歌,尤其是后两句诗歌的描写。重新去了解苏轼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发现作者当时在创作这首诗歌是在苏轼被贬官后,在汝州游览庐山市写的众多诗歌中的一首。在作者眼里,景物不仅仅指的是景物本身,而是作者所悟出的禅道。在禅宗中,有“我心即佛”以及“我心即山林大地”,主要指的是从世间万物中获取自身内心的平静。很多宋代文人都遭遇到官场不顺,自身的政治抱负难以得到尽情展示,只能将所有情怀寄托在祖国山水之间,文人们都希望能在山水之间得到真正的心灵解脱。在禅宗的理念当中,经常会认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皆是虚妄,而寻求内心宁静祥和则是缓解痛苦的重要方式。就以苏轼为例。虽然苏轼是满腔政治抱负,却没有得到完全展示,从他几次被贬经历可以看出,苏轼时有远大的的政治抱负政治决心。从苏轼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苏轼虽然被贬,身处逆境的他却没有倒地不起,一蹶不振,而是保持乐观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在宋代诗歌中,有一首无门禅师的诗歌“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从这首诗歌中可以能看出禅师对于闲适生活的无限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宋代诗歌与佛理的融合与创新

宋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从萌芽开始,到繁荣,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诗人,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出现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佛教传入宋朝之后,诗歌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诗词散论·宋诗》中的一部分描写,例如,“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精辟,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从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和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加的淡雅,这也是世人称赞宋代诗歌的缘由。宋代文人在创作过程中,擅长把将禅学道理融入创作过程中,提升了作品意境。由于宋朝理学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在创作中,大部分喜欢谈伦理学,宋代文人诗歌主要就是运用佛教理念中观点,将佛理与诗歌创作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宋代诗歌与禅理互通。在宋朝很多文人,都喜欢以佛学中的偈颂为创作形式,例如黄庭坚或者或者是苏轼的诗歌中就有这样买的描述,苏轼在作品《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歌主要是根据《楞严经》而创,整首诗的创作富含佛教禅学的蕴味,可以让人深思,久久回味。将宋代诗歌与禅宗思想结合,促进了宋代诗歌的快速发挥在那,创造了诗歌创作的新形势。佛教中,偈颂形式主要是将佛教理念与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促进宋代诗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出现让文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有了更大更充足的发挥空间。通过对宋代诗歌的创作,也可以了解到诗歌是源于生活,源于人生阅历与感悟。好的诗歌能够传承,对后人有警示和启迪作用。在描述诗歌意象过程中,将生活哲理融入诗歌当中,可以提升诗歌的层次与意境。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游山西村》中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创作这首诗歌过程中,诗人以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去描绘诗歌中的意境。在描述“山、水、柳暗花明、村子”景物的同时,也可以让读者从景物的描述中悟出一些人生哲理,读者在对诗歌品味当中,会感到耳目一新。创新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首诗歌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作品。

佛教盛行对于宋代诗歌发展的影响颇为深远,为宋代文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将佛学理念与诗歌结合起来,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宋代诗歌一种新型的发展形式。禅宗主要追求个体心灵解放,将人们从不好的处境的氛围中解救。宋代文人受到佛学理念的影响,创新诗歌形式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当时创作的心境,促进了佛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猜你喜欢
禅宗佛教文人
佛教艺术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