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从2018年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看,北京、厦门、上海位列22个试评价城市的前三名,成为改革的先行者、领头羊。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以增进竞争优势,保持领先位势,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共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浙江衢州跻身这次试评价的第四名,释放出了深化改革的弯道超车效应。
中国营商环境的提升,可以通过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18)》提供有力的佐证。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上升至第78位。排名上升是多方面改革的成果。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在我国营商环境取得重大改善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总体处于中游水平,排名远低于周边日韩等亚洲经济体。当前营商环境还存在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如开办企业登记便利度不够高,政府部门内部之间衔接不畅,政企沟通缺乏畅通渠道,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企业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小鬼难缠”;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搞地方保护,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在“双创”大潮涌起的当下,有些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滞后,无法适应新经济发展特点,监管方式不够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完善,政府服务不够完善等。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需要“硬措施”来托底。当前,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国内各大城市改革发展竞速,如今也正在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赢得主动,取得优势,需要主动找差距,找不足,以制度创新带动经济创新,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8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前期推行“放管服”改革30条、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的基础上,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10项举措,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一招鲜”,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税收营商环境。
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服务民生模式,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工作要求,主动探索、改进服务方式,节约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除通过邮寄或工作人员“上门送证”的方式直接将证照送到办事人员手中,免去办事人员再到审批大厅取证照的环节外,区行政审批局还从与群众和企业关系密切的领域和事项入手,全面梳理出一批能够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的事项,并列出要求清单。企业和群众在办理相关事项时,只需按照要求一次性准备好申报材料,通过网上政务平台或者政务服务实体大厅进行申报办理,3至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已入驻企业加大服务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入户拜访、真诚交流,拉近与企业的关系,努力成为企业的“贴心人”。各级管理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130余件,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公租房200余套,帮助10多家困难企业落实了优惠政策,办理多家企业的道路建设补助9万多元、产业发展资金160余万元、“助保贷”200万元,为急需用工的巨腾等企业提供近300名员工。经开区招商团队主动与企业互通信息,积极为入驻企业协调解决出租闲置厂房共计30000余平方米;通过多方努力洽谈、引入重庆欧华陶瓷入股博一陶瓷,促使博一陶瓷重组成功,重新开启发展新篇章。
当前,西安正处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城市。作为西安的核心区,西安高新区投资环境优越,产业实力雄厚,基础配套完备,服务设施一流,是一片极具活力的投资热土。为了确保2018年“八大攻坚行动”的顺利实施,西安高新区特别制定了“1+1+N”工作推进机制。第一个“1”,是实施《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暨2018年八大攻坚行动方案》,将其作为西安高新区未来三年行动总纲,一以贯之抓落实。第二个“1”,是实施《西安高新区(2018-2020)“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暨2018年“八大攻坚行动”督查考核工作方案》,通过分类考核、精准考核、科学合理设置计分办法等具体举措,形成“围绕中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大督查格局。“N”,是指八大行动专项子方案。
2018年以来,廊坊开发区扎实推进“双创双服”活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他们把全区123家实体企业、13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全部纳入服务范围;把35家重点电子信息企业、45家重点出口企业也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及部门副职以上人员每人帮扶4家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为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廊坊开发区还“按企所需”成立工作专班,精准、高效地帮助企业解难题。春节期间,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连续施工,廊坊开发区的项目服务专班也放弃了假期休息,随时随地解决建筑材料运输、工程质量验收、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廊坊开发区与科大讯飞合作启动建设“智慧政务”平台,打造网上“政务超市”,构建起“一站受理、一点办结、全区统办”的高效服务体系,争取让企业办理审批“最多跑一次”。同时,对99个事项实行了“不见面审批”,减少审批环节56个,办件时间由平均20天压缩到不足4天,效率提高80%。
作为广东省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率先在全省设立首个行政审批局,推出“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审批服务。通过行政审批事项相对集中、流程再造、创新监管、优化服务,推动行政审批大提速。企业建设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同时,该区在全省首创设立政策兑现窗口,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实现政策兑现限时办结率99%以上的地区。具体来说,建成了“一门式受理、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一个部门统筹跟踪全区14个业务部门的51项政策、219项事项,限时34个工作日内完成兑现。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共受理兑现申请1万多件,平均每宗兑现用时不足21个工作日,最短仅为7.5个小时,较传统政策兑现模式效率提升4倍以上。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作出了“365天×24小时,为企业‘移动办、马上办”的承诺。也就是说,只要工作人员手机的“智慧工地”APP一接收到企业提交审批资料的提示信息,就要随时随地予以审核。在经开区,像这样实打实地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的部门不只一个。为了让建设项目的审批效率更加高效,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便利举措。招商引资一直是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提升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效。近年来,经开区管委会组织各部门进行大走访、大调研,不断寻找市场主体的“痛点”,据此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一场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新,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和软实力。此外,温州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了独具特色“企业之家”,利用智能引导平台、智慧指引设备、自助办理区域等智能设备实现“八个一”的标准化贴心服务;区国税分局与地税分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地税联办联动,利用网上办税平台和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等措施,充分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税务”,成立区国地税联合线上集中咨询中心,从“跑一次”向“一次也不用跑”转变;区公安分局更是在全部门、全警种灌输“最多跑一次”理念,推动“全警皆窗口”式帮办、代办,贴心服务群众。
为创新工作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帮扶、文明创建等工作,安徽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1+4”工作平台:即设立“宣城经开区”1个微信公众号,建设“工作协同、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文明创建”4个工作微信群。将微信作为改进作风、推进工作的重要平台,做到重要政策及时发布,工作亮点及时推广,业务咨询及时受理,重要事项及时推动;利用微信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做到矛盾问题及时发现,责任部门及时明确,工作任務及时交办,整改落实及时到位。搭建微信“广播站”。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开发区投资环境,发布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相关政务文件和通告,每周选摘关于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文章言论,及时发布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关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申报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为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指南。构建微信“高速路”。管委领导有任务交办,直接在微信群里将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负责人,部门单位负责人可在微信群里直接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只需拍张照片发至微信群,辅以简单文字或语音说明,相关人员就能及时解决,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创建微信“直通车”。为企业咨询业务或反映问题提供直接平台,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项目单位负责人、投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项目推进微信群直接反映,所涉及部门单位负责人及时回应、及时受理、立即着手解决。项目单位负责人可在群里对部门单位办事效率、办事效果进行互动点评。营建微信“会商站”。利用“微信平台”营建招商引资平台,招商人员在招商项目前期洽谈中,自己层面无法明确答复的事项,可在微信群里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或请示委领导,委领导接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予以回复或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深化改革的宝贵机遇弥足珍贵。用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老百姓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呼唤开发区激发更大的决心和更足的干劲。(本文由本刊编辑梦竹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