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是兄弟情,是姐妹情,是生死情。
一声战友,是军人间最亲切的称呼。曾经的岁月,依旧历历在目。
在当年,相互信任,彼此依托;在今天,相互扶持,彼此守护。
在军旗的号召下,他们又集合,开始了新时代的新长征。
大连市沙河口区
老战士报告团
大连市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是享誉全国的英雄群体,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播种机”“宣传队”,又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红色“园丁”。高玉宝、李光祥、沙国和、李其兴、岳维忠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人敬佩不已。老前辈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成都市双流区
老战士报告团
在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今天,我们应该向这些可敬的英烈们学什么呢?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老战士报告团答案是:我们要学习他们无论多大困难都能勇敢面对的精神,要学习他们无论多少挫折都要坚持到底的精神,要学习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把国家、集体的需要放在第一的精神。
鞍山市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老战士报告团
发挥政治优势,当好青少年的引路人。辽宁省鞍山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老战士报告团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不断用军人忠诚于党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影响感染青少年,用亲身经历解放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教育青少年,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新人。
费县
老战士报告团
费县是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战争年代,全县广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谱写了一曲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赞歌。老战士们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建设时期谱写辉煌。离退休后,他们又在关工委的组织下成立报告团,用这种方式继续关心家乡事业发展,关心下一代成长。
1990年2月20日,经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委、区政府批准,老战士报告团成立,来自12个军队干休所的22名离退休老干部从区领导手中接过了烫金的大红聘书,成为报告团的首批成员。他们当中,大多都是参加长征的、抗战的、解放战争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都有自己的传奇经历和人生故事。随着岁月流逝,现有报告团成员17人。92岁高龄的高玉宝,虽已不便外出作报告,但也经常在家接待来访的本地或外地师生,向他们讲述革命故事。81岁高龄的报告团团长李光祥,退休23年来,到底跑过多少学校,走过多少行程,没有统计过。但他有一个原则,只要学校提出邀请,时间排得开,一定要去。每年都作100场左右的报告,听众达3万人。曾担任过飞行副师长的王志学自费6000元购置了3套航模和舰艇模型,无偿捐赠给少年军校。报告员李世成为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创立“儿童团老爷爷工作室”。目前,以抗战英雄少年和儿童团斗争为题材创作的少儿革命故事近100篇。
无论人员、形势怎样变化,老战士报告团成员始终牢记关心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近30年来,他们以真诚的信仰、真挚的情怀、真切的感悟和真实的经历,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作各种教育主题报告2万余场,直接受教人数达1000多万人次。
(大连市沙河口区关工委)
在学校的操场上,老战士们身穿绿色军装,佩戴军功章,守着一排排挂好的文字资料与图片,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脸上晒出了汗珠、嗓子干得冒烟,他们也一直坚守在那里。老战士们结合图文资料和自身经历给师生现场宣讲,介绍自己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这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关工委老战士报告团在给学校的学生作“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宣讲的现场。
老战士报告团的队员中,有的曾经是抗日战争中的飞虎队队员;有的曾参加过南泥湾开荒、保卫延安战斗,负重伤后腹肠被切除,至今还要定期更换腹肠……
区关工委将他们的事迹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学生了解英勇的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书写了中国历史的光辉一页。
老战士报告团所到之处,受到师生和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的学生说:“这些英雄故事太感人了,年轻时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使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文/周恩伟 图/罗晓庆)
为充分发挥老战士作用,辽宁省鞍山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关工委(简称军休中心关工委)成立了17人组成的老战士报告团,对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报告。
报告团中都是戎马生涯半辈子的老战士。老战士报告团开展了“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什么?让子孙后代学什么?”的学习讨论,把老同志的思想统一在帮助、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
老战士报告团充分做到了坚持与时俱进。军休中心投资15万元,组织人力、物力采编,与鞍山电视台联合录制了《铭记》纪录片,这部现实纪录片倾注了整个报告团的智慧和汗水。参加排演的16位老兵,到目前已经去世了5人,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93岁,年龄最小的84岁。报告团团长金维纯面对面给孩子们讲红军长征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报告团的老战士们注重发挥他们阅历丰富的优势,把所在部队、本人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写出来传下去育后人。报告团成员张天郁利用4年时间编写《让历史告诉未来》《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两部书,近80万字。通过宣传军休人,教育下一代立志做“四有”新人。
不待扬鞭自奋蹄。鞍山市军休中心关工委的老战士们都表示,要在今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倾注关爱之情,为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贡献。
(鞍山市关工委报告团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关工委常委副主任 何长岭)
在著名的革命老区山东省费县,有一支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报告团。每年,报告团组织开展教育活动120多场,参与青少年4万人次。
报告团成员既有90多岁的老红军,也有退役士兵。他们大都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真情的语言,往往直入人心,成为能够震撼心灵的力量。报告团立足费县红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实际,科学设计宣讲内容,把主题教育宣讲活动与弘扬“沂蒙精神”“抗大精神”结合起来,依托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东流抗日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把课讲深讲透讲活,并组织参观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带孩子们一起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
80多岁的报告团特邀成员孙伯启,以洪亮的声音、生动的语言,向全县师生讲述“一块残留弹片”的故事。孙老的报告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些曾经在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的老战士,以老战士报告团为平台,身体力行,始终保持革命战争时期昂扬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费县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