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老兵的故事

2019-08-14 05:29
中国火炬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工委

用生命化作一叶方舟,驶向光明的远方。

用精神筑起钢铁身躯,铸就共和国大厦。

当年的挥戈沧海、舍生忘死,是军人的本色。

现在的默默奉献、传承育人,是军人的价值。

放下钢枪进校来 老兵爷爷传帮带——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关工委五老陈志明

本刊记者 孟德成 通讯员 任秀云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美丽的赤峰是我们的家。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为什么这么漂亮吗?正是由于无数革命先烈的壮烈牺牲,以及经历百年磨难的中国人民以一种改天换地的精神,砸烂旧世界换来新世界。”在军旗前,穿着整齐的军装,和蔼可亲地给孩子们讲英雄故事的老人叫陈志明。暑假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关工委组织有当兵经历的五老给孩子们上革命传统教育课,陈志明就是其中之一。近一个月来,陈志明的家里成了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无论什么时间,老人都热情相迎。

立志当兵 多才多艺

1976年,陈志明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参军入伍,在内蒙古第一边防团服役。当时部队提倡“五前一路”有歌声,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陈志明发挥自己的音乐专长,在连队教歌、指挥连队唱歌。他还参加部队文艺宣传队,由于表现突出,逐步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基层干部。在平时,他除认真参加军政训练外,还努力提高自身修养,阅读了许多文学书籍,并尝试着给军刊投稿。有一次,陈志明写了一首小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出去,不久,部队收发室的同志来电话说:“陈志明,收到两本杂志,请速来取。”这让陈志明喜出望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陈志明非常兴奋。就在这一刻,他坚定了要继续创作的决心。在部队服役期间,陈志明撰写了大量的新闻和文学作品。与海军政治学院合作出版了《人民武装工作概论》,被学院列为教材。他的摄影作品在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展出,并获奖。还有的摄影作品参加《中国民兵》全国巡回展和八千里边防摄影展。20世纪70年代边境地区的精神文化特别匮乏,在军民共建中,他所在部队与驻地学校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部队邀请学生走进来参观学习,学校请部队领导走出去给学生上革命传统教育课。陈志明还被驻地小学聘为特邀校外辅导员,为驻地学生和牧民子弟讲授诗歌、乐器、演唱知识。

默默无闻 传道授业

20世纪80年代,陈志明到元宝山区人武部政工科工作。工作期间,多次组织青少年开展军事夏令营,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1年的军旅生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业到地方后,他充分发挥特长,为地区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多年来,陈志明保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本色,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身边的人排忧解难做好事。他义务为孩子们传授文化和摄影知识,已经数不清多少次了。帮助邻里乡亲做好事,也成为陈志明的常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陈志明的身影。”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有时候家人劝他不要太劳累,他却说:“我是一名军人,我要时刻装着人民,比起那些英雄烈士们,我已经很幸运了。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和人民做点事,我心里舒坦。”

成为五老 天天忙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历练和沉淀,使陈志明对摄影、音乐、雕刻、歌唱都有了一定的造诣。平时跟他一起开展活动的五老说:“陈志明,那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还未退休,陈志明就加入五老队伍,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关工人”。平时,他除了教孩子们各种知识外,还经常给身边的孩子讲革命传统故事和军旗的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让祖国的花朵浸染军旗的风采,教育孩子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新人。同时,他发挥自己对部队生活了解的优势,组织孩子们参加军事夏令营,让孩子们体验军人生活,锤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有的孩子说:“陈爷爷带领我们感受军人的生活,这让我们增加了自信,锻炼了胆量,磨炼了意志,提升了吃苦耐劳的能力。”

如今,陈志明全身心地投入关心青少年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乐乐呵呵,他说:“21年跟党走,从戎戍边,我从来没有落下。如今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情,我更要努力冲锋,这样越活越开心。”

什么是恪守本色?什么是不忘初心?陈志明用奋斗的一生给出了答案。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陈志明在平凡中走过不平凡。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对孩子们的拳拳爱意。

矢志不渝,光明灿烂;本色不改,初心不忘——

他的名字“志明”,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说一说军旗的含义: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色,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金黄色的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薛世浩军装照

作报告的薛世浩

一首战歌唱初心 关工路上献晚情

“你为谁来打仗,我为谁扛起枪,我为人民,人民为我,人民解放我解放……为了人类的解放。”今年90岁的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薛世浩,1948年12月入党,党龄71年。薛老时常唱起当年的这首战歌《我为谁来打仗》,他说:“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能违背党旗下曾经的誓言。”这首歌成了他一生的信念与初心。

1949年,薛世浩和地下党同志成立闽屏游击队,他担任分队长,上山打游击。1949年7月,解放军来到了屏南县,薛世浩及其游击队战友们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毅然投入到战火中,并参与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1950年,部队组织工作队到晋江帮助地方建设、土改,结束后他回到部队。

1964年,薛世浩转业到安溪县,先后辗转在龙涓乡、金谷学区,县高甲戏剧团等单位,最后担任县文化局局长,直至离休。1991年,县关工委成立后,薛世浩长期担任副主任,与县关工委的同事组织了各种报告团,深入到全县各乡镇的中小学,向青少年学生作报告。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安溪县24个乡镇和数十所中小学,参与宣传演讲数百场。他把讲稿精选修改,编成一本有109篇故事的《道德教育故事选》,还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先后建立了9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安溪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38篇编辑出版故事集《浩气长存》,供各中小学学生学习。

从1995年县关工委开展爱心助学工作以来,薛世浩积极参与,想方设法资助贫困生。2004年夏,他获悉官桥镇的考生小林被福建中医学院录取,一家人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他主动联系一位退休干部给予支持,每年资助5000元,直至小林大学毕业。桃舟乡的一位贫困生考上山东大学后,写信向县委书记求助,县委书记把信转到县关工委,薛世浩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一位企业家,资助他圆大学梦。龙门镇许某夫妇来县城打工,儿子小许上初中,后因屡犯校规被停课反省,小许离家出走。许某找到后,见儿子不肯回家,就找薛老求助。薛老把小许留下来,慢慢进行开导,和老伴合力帮教小许,并请老师为他补课。半个月后小许的思想逐渐转变,薛老便四处奔走,为他联系就读学校,终于被一所中学接收。为此,薛老还给学校写了担保书。小许在他的帮扶下用心学习,最后考进福建农林大学。

20多年来,薛世浩常常奔走在爱心助学的路上,他常常深入到安溪县及外地,联系各地经济促进会和商会,拜访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为寒门学子募集助学金,获得资助的学生达5580人,金额1875万多元。他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安溪县退伍军人事务局 林玉清)

李琴军装照

李琴近照

川藏女兵开启关爱新篇章

“川藏线,这是一条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路。我最美的年华,都给了这片纯净的圣土。我生命的一部分已经融入雪域高原。”这是四川省成都市关工委副主任李琴给孩子们讲当年在西藏当兵的故事。

出生成长在西藏的李琴,1980年从日喀则入伍,是名副其实的“藏二代”。当兵的第一天,别人抱着氧气袋大口吸氧时,她却抱着一本本书“啃”起来,因为她发誓要考上军校,沿着父亲的足迹,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军校毕业后,李琴被分配到川藏兵站部,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川藏线上一待就是10年。10年间,李琴经历了和平年代大多数女兵都未曾有过的磨炼:与战犮们一道,不知往返了多少次冰川雪线和路况险峻的川藏公路,为兵站沿线的指战员、汽车兵、道班工人送医送药,其间多次历险,至今讲来仍让人惊心动魄。1985年,当得知川藏兵站部要组建“野战医疗所”奔赴老山前线时,李琴未及多想就第一个写下了请战书。在参战期间,她不仅忘我地一次又一次投入与死神赛跑的战地救护中,还随临时组织的演出小分队,左肩背一只急救箱,右肩挎一把小提琴,爬到海拔千米的最前沿阵地,为猫耳洞的战士们送去医药,极大地鼓舞了参战官兵的士气。由于在前线表现出色,李琴荣立了三等功。从前线回来后,李琴调到了成都警备区。1997年,为了更好地宣传部队的故事,警备区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办了“国防天地”栏目,有着“多年解说员经历”的李琴,参加了这档节目,做了3年的主持人。通过电波,她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在军地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2008年抗震救灾,李琴又投入救灾大军中,从地震第一天就奔赴灾区,直到大部分部队撤离灾区,她才返回驻地。救灾期间,几个月的风餐露宿,工作不分时间、不分性别,足迹踏遍灾区的每个角落。战友们说:“这种战斗连男子汉们都有些吃不消,但却没人听到李琴叫一声苦。”说起这段经历,李琴很平静:“我的军旅人生,由和平生活、战火硝烟和抗击灾害三大部分构成,此生足矣,军旅无悔!”

2016年退休后,李琴又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不能就这样安逸地过日子,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依然充满活力?对社会依然有所贡献?受警备区两任原政委影响,李琴毅然选择加入成都市关工委“扶贫帮困”专委会,从事对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她自豪地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自从进了关工委,我满脑子、满视野都是孩子,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能为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才是真正的幸福。”谈到这两年的关工委工作,她说:“现在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但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有意义。”

李琴,这个从川藏线走来,穿过炮火硝烟,闯过地震灾区的军人,成了如今的关工人,她的美丽人生又开启了新篇章!

(成都市关工委办公室)

谢春光军装照

谢春光近照

武警少将传承部队好传统

2009年6月,谢春光从武警重庆总队总队长(少将)岗位上退下来,在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同志的推荐下,放弃了众多企业的高新聘请,由重庆市委任命到重庆市关工委发挥余热,先后担任市关工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10年来,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青少年的拳拳关爱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革命军人永不退休”和老有所为的动人华章。

主动作为,勇于奉献。2011年,中国关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后,为使各区县尽快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级关工委组织,谢春光带领区县关工委工作人员赴江西、湖南、宁夏、青海等学习外地经验,并深入30多个区县调研指导。通过分赴渝西、主城、渝东南、渝东北片区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的机会,多次同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工作。积极指导基层关工委创建“五好”关工委,依靠当地领导和老同志,先后动员一大批老领导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39个区县及所辖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关工委,不少区县还实现了村(社区)、学校关工委全覆盖,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50余万人,为顺利开展关工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拓创新,建言献策。谢春光作为重庆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组织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参加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全市22家单位被全国组委会评为“先进单位”,30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有16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301人被评为“优秀辅导员”,13个区县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县)”,为重庆市争取了荣誉。目前,在第四届活动中,谢春光全心投入,深入第一线指导基层开拓创新开展活动。如指导北碚区关工委赴武警八支队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在开展警民共建及组织中小学生进军营活动中,他都亲自参与研究部署,提出思路和实施意见,并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倾情关爱,热心帮扶。多年来,他从不计名利报酬,不拿将军架子。凡是教育青少年的活动,他都热心参加;凡对青少年有益的事情,他都乐意去做;凡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他都积极去呼吁解决。他先后组织爱心企业捐赠100余万元物资前往监狱、劳教场所去看望和帮教失足青少年;筹集500余万元资金资助渝中、北碚、巫山等区县的贫困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他积极向现任武警总队领导建言,让关心下一代工作走进警营,让下一代学习部队的好传统,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此外,他还十分关心市关工委办公室的年轻同志,除了亲切教诲,严格要求,还亲自过问解决了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众多困难。

(重庆市关工委)

当兵时的颜怡

颜怡近照

从“英雄儿女”到“知心奶奶”

在颜怡卧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她穿着志愿军军服的黑白照片,那飞扬的眉梢,那灵动的双眸,酷似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芳。1950年11月,17岁的颜怡跟随原20军59师跨过鸭绿江时,还是一个花季少女。

“刚刚跨过鸭绿江,大桥就被美国飞机炸掉了。我们连续13天急行军,每天要走60多里,中途爬过海拔1800多米高的阿达岭。饿了吃几块高粱面做的饼干,渴了就抓一把雪。上级发给每人一块油布,铺在雪地上睡觉。夜里冻得实在吃不消了,我们就爬起来跳舞。”

作为班长,颜怡和队友们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不顾敌机狂轰滥炸,抢救伤员。一次,她发现一个伤员脚和鞋冻在一起,怎么也脱不下来。她就解开自己的上衣,把伤员的脚放在胸口焐热。抓住战斗间隙休整时间,她和队友们为官兵合唱《志愿军军歌》《朝鲜游击队之歌》,表演队友自编的文艺节目。颜怡留心向老乡学习朝鲜语,充当文工队的“第二翻译”,她用朝鲜语演唱歌剧《阿妈妮》,被驻地大娘认为义女。颜怡立了战功,59师文工队也被记集体三等功。

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颜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88年6月,颜怡退休。她将在学校就成立的“知心奶奶信箱”延伸到社区,要让有委屈有诉求的孩子,心灵都洒满阳光。

她处理的第一封信,是一个叫小鑫的小朋友写来的。她父母离婚,爸爸不能按时寄生活费,妈妈工作难找,房租又贵,自己无心读书,不知该如何面对……。颜怡及时回信,还约小鑫见面。两次走访后,颜怡帮小鑫转学到学田街道域内的通师三附,并帮助小鑫家找到一处租金比较便宜的住房,又到街道为这个家庭办了低保手续。从小学到中学,颜怡每年资助小鑫600元,帮助她走出了困境。小鑫的学习成绩也跃入了班级第一方阵。

“知心奶奶信箱”里的来信越来越多。颜怡积极发动离退休教师和热心老人,把“知心奶奶”的队伍扩大到20多人,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市里发了文明新风典型奖奖金1000元,颜怡提出以这笔奖金作为“第一桶金”,建立街道助困基金即“小太阳成长基金”。热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在短时间内就筹集到7万多元,当年,对数十名困难生给予了资助。颜怡从81岁开始,每年“六一”儿童节前,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捐出1万元,已累计捐出5万元。截至2018年,“小太阳成长基金”已募集捐款40多万元,先后资助了几百名特困生。2018年颜怡被评为江苏省“十行百星”中的“公益之星”。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窗》 王嘉祥)

当兵时的凌峰

戴着红领巾的凌峰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战场变了 初心不变

出生于1924年11月的凌峰,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

1944年,凌峰从上海奔赴苏中二分区参加新四军。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兴化独立团参加了抗日战争最后一战——解放兴化县城的战斗。1946年8月,凌峰在苏中二分区五团参加七战七捷战斗,荣立三等功一次。他先后获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章各一枚。1951年6月,凌峰在镇江军分区立二等功一次。1953年6月,凌峰调到炮兵61师614团。1966年,凌峰所在的炮兵623团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斗。1959年,凌峰作为建国十周年解放军观礼代表赴北京,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凌峰在部队战斗工作34年,从会计到财务股长、从团政委到师政治部副主任、从苏北的广袤平原到援越抗美的异国他乡,一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1978年,凌峰转业到无锡市后,从头学习公安、司法业务,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曾历任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副局长等职。1993年,国家司法部为表彰全国司法战线先进工作者,授予凌峰一级金星荣誉章。2005年,凌峰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1983年凌峰离休后,积极投身关爱下一代事业,他立下目标:“要让红旗传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让一个孩子贫苦”。

凌峰在迎龙桥街道曹张新村的家中开设了青少年德育课堂,16位五老在节假日、纪念日教青少年唱红色歌曲、朗诵革命诗词,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来凌峰家庭辅导站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从最初10多人,逐渐增加到30多人,影响越来越大。2003年以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达28800多人次。凌峰热爱集邮,他把收藏的邮品编辑成“爱国主义”“红色足迹”“祖国统一大业”等展板,到16所学校进行巡展,受教育的学生达15000人次以上。

在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凌峰也对社区残疾人家庭、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给予关爱和帮扶。30多年来,他通过送“压岁钱”、赠生活用品等方式,帮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每到开学季,凌峰会给受助学生送去学费、文具费。凌峰还坚持为无锡市红十字会、迎龙桥关工委和曹一社区关工委捐款,2008年至2018年,他总共捐了10多万元。

凌峰,这位对党无限忠诚的老战士,战场转移初心不忘,生命不息关爱不止。他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关爱下一代工作中无私地奉献着、奋斗着。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迎龙桥街道五爱家园社区关工委 顾家德)

坦克兵许德华

现在的许德华

用开坦克的激情做关工事业

许德华是辽宁省阜新市关工委的一名优秀宣讲员,是辽宁阜新鑫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看上去温文尔雅,谁曾想年轻时却是一名坦克兵。一次部队要执行战备施工任务,许德华放弃报考军校的机会,要求去施工一线。在施工中运料车翻车,身负重伤却坚持回到施工一线,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

1984年,许德华退伍后来到国企阜新红旗塑机厂工作,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干起,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2012年,许德华从企业分离出来,组织技术和生产骨干成立了阜新鑫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经理。公司生产多种塑料机械产品应用于塑料管材、型材、板材、电线电缆及医用塑料领域。2013年8月,公司建立关工委,许德华担任关工委副主任。他把关工委的工作目标设定在“促进青工成长成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公司关工委与工会等组织共同开展了“创建雷锋式车间(班组)”“争做雷锋式好青工”等活动,取得很好成效。

许德华坚持把国企的优良传统和民企的优势相结合,对职工思想教育和技术技能提高等方面采取大培训的方式进行。公司选定4位各有专长的老同志作为培训宣讲员,对员工分工种进行全员培训,每周上一次培训课。他带头讲课,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年轻人爱岗敬业,讲述无论学历高低,都要从具体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虚心学习工作技能,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和勤奋好学的工作作风。许德华经常深入车间,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位青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状态,言传身教、以事说理。他鼓励青工不怕吃苦、不怕脏累,讲述生活在自己的手里改变、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辛苦创造的道理。通过组织对青工的培训,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了青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3名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工,来厂时不太安心工作,通过听培训课,他们从自己岗位上踏实干起,经常向公司提出节能增效的合理化建议,成为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学以致用的人才。

近几年来,已有7名车间一线的年轻职工从刚到公司时的毛头孩子成长为生产骨干,从学徒工成长为师傅。2016年3月,氩弧焊班被阜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工委、区工会评为“雷锋式车间(班组)”。2017年、2018年,焊工车间班长鄢长成连续两年被开发区关工委、区工会、团区委评为“雷锋式好青工”。青工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实现1亿元。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许德华坚持“青工强企业强、青工与企业共成长”的理念,更加重视关工委的工作,努力为青工成长成才搭建好平台,使更多的青工在企业里成为时代新人。

(阜新市开发区关工委 闫国志)

孙云阶军装照

会议上的孙云阶

蓝天保国家 陆地献爱心

我1942年生,虽已年近80,但仍为自己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继续奉献着,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17岁入伍,到空军部队服役,在部队老首长、老前辈的关心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85年,我转业到遵义医学院,先后任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1991年,遵义医学院成立关协时,学院党委决定由我担任关协主席。1995年8月,我调任贵阳中医学院党委书记,自己主动要求担任学院关工委顾问,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3年退休,我担任贵阳中医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我认真抓好学院系统关工委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了院所属系、部组织网络,做到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搭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导组”“学生党建工作指导组”“学生社团建设指导组”“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指导组”“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组”5个工作平台。每年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我都要亲自给学生们上一堂思想道德教育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2010年,我又兼任省关工委副主任。我每年都坚持深入乡村、中小学校调研。基层五老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动人事迹给了我很大的教育。

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服务的时间是最长的,工作是最难忘的。我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贵州省关工委副主任 孙云阶自述)

闫欣秋军装照

现在的闫欣秋

用进疆戍边的手,奏响培育下一代的歌

闫欣秋,1949年5月20日参军,今年89岁。解放初期,随西北野战军进疆、就地转业、屯垦戍边。1990年离休后,成为一名五老。二十九年如一日,闫欣秋无怨无悔地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在参加关工委活动中,他发挥自己摄影的特长优势,拍了上千张关心下一代的活动照片。他还协助机关、社区关工委制作了45个关心下一代的宣传展板。平时,他辅导社区小学生写新闻稿、摄影,经他指导过的小学生的摄影作品经常在国内外获奖。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走访慰问了暑假回乡的8位各族大学生的家庭,每到一家都送上礼品,宣传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鼓励学生在家乡多办好事、尊敬老人,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近两年,他同其他五老一起,与贫困学生结对20余对。

2018年以来,闫欣秋克服体弱多病,坚持同其他五老一起巡回走了20多个团场、单位、学校,开展宣传民族团结等活动,并组织爱心大使为学校捐新书万余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66团界梁子社区 吕全芳 秋珍 整理)

当兵时的彭天奇

五老彭天奇

在“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地方开始育人新长征

在祖国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的八五八农场,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彭天奇。不论是活动室、会议室、走廊,只要桌椅坏了,他就是修理工;门窗出了毛病,他变成勤杂工;去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他成了宣讲员;学校、基层进行关爱教育报告会,他摇身一变成为报告员。

彭天奇出生于1935年。16岁时,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西南军区总后驻西南办事处服役。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1958年,部队同王震率领的十万转业官兵一起来到北大荒。彭天奇被分配到八五八农场。他对党的垦荒事业无限忠诚,干一行爱一行。任二中书记期间,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青年学生,成为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先进的教育工作者。

1993年,退休后的彭天奇成为八五八农场关工委副主任。他全心全意投入关爱青少年工作中,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次,他了解到农场一名叫牛佳玉的儿童,到了入托年龄,她的母亲患精神病,父亲又离家出走。彭天奇看到这一情况,四处奔走,帮助牛佳玉免费进入幼教中心。接着,彭天奇组织起帮扶牛佳玉志愿者服务队,轮流关照她,解决了牛佳玉的生活费,使小佳玉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关工委 关长山)

当年的报务员孙余良

五老孙余良

昔日军区报务员今朝五老志愿者

孙余良,1941年生,1963年入党。现为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多次荣获浙江省和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孙老1960年入伍,在杭州市余杭教导团学习报务技术。在130多名学员中,成绩名列前茅,训练第二个月就被升为唯一的新兵副班长,入伍4个月荣立三等功;编入突击排,被分配到浙江省军区通讯部,在部队5年获奖10多次。退伍后,到宁波一个残疾人福利厂担任人保科长和副厂长,经常向聋哑人学手语,到盲人家串户,帮助残疾人解决具体困难。

退休后,孙老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兼任10多个街道、社区和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先后编印《抗日小英雄》《红军长征小故事》等书籍,免费发放6000多册。为社区、学校送去剪报、彩图等红色资料,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累计赠送自编资料3千多份,个人捐书4000多本,捐款9万多元。他还在学校、街道和社区给孩子们作宣讲,向青少年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讲述自己在部队勤学发报技术、参加战备值勤、前线演习、野营拉练、坑道试验的体会。他还经常带着孩子们看望敬老院的百岁老教师,共唱社会主义好。

军装闪光辉,爱心育春蕾。孙老说:“要继续发挥余热,为他人办好事,为后代留美德,为社会作奉献,为时代添光辉,以报答党的教育培养之恩。”

(宁波市关工委)

当年身穿绿军装的李延龙

五老李延龙穿军装向祖国敬礼

昨日拿枪打天下今天挥笔育新人

78岁的李延龙穿上了他的绿军装,胸前的3枚军功章闪闪发亮,“是部队成就了我,这辈子无论做什么,我都会提醒自己‘你曾是一名军人’。”

李延龙是山东省乐陵市花园镇范家桥村人。1963年8月,他到广州军区空军高炮部队服役。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他被分到全师唯一的四型炮瞄雷达站,担任雷达主要操纵手。曾两次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越,并多次立功。

1978年,37岁的李延龙转业回到家乡,主动要求到铁营乡武装部就职。他身先士卒,带领民兵们刻苦训练,由于工作突出,他被评为“先进武装部长”。

2004年李延龙退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乐陵抗日英雄常大娘的故事。常大娘带领一家人挖地道、养伤员、察敌情、送情报。虽然乐陵人对常大娘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文字记载不多。李延龙打算为常大娘写本书。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就一直坚持手写,再拿到文印社请人打出来,反复修改。目前,他共整理出《永远的常大娘》等6部文稿,发表130多篇文章,计50多万字。

近几年,李延龙加入乐陵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行列。他走进学校、社区,向市民讲述自己亲历的战争、讲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截至目前,宣讲已超百场,获评市级“十佳五老志愿者”。

(乐陵市关工委 唐萌)

当年邓新吾的军装照

带领大家奔小康的邓新吾

抗美援朝老兵的青春事业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炉山镇溪街村党支部名誉书记、村关工委顾问邓新吾被人们尊称“邓老”。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岁入党,是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1995年在贵阳市轻工局退休的,本可以安享天伦,他却毅然选择到炉山镇溪街村定居。这里有他人生最困惑迷茫时给予他亲人般体贴关爱的乡亲们。看到这里的众乡亲仍在艰难度日,他暗下决心:豁出自己这把老骨头,也要帮助村民蹚出一条富路来!

溪街村每年无霜期200天以上,发展果树种植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邓老在自己的院子里试种艳红桃获得成功。2009年,他带领几名有文化、有干劲的青年成立了“炉山镇艳红桃专业合作社”。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合作社家家靠种植果树富了起来。他们又为艳红桃申请注册“兴我”商标,村民在他们的引领下种植果树脱贫致富,荒山沟也变成了花果山。

2002年,他拿出部分资金启动了“邓氏家族”奖学金,资助本家族的孩子读书。2006年,“邓氏家族”奖学金更名为“兴我”奖学金,资助对象扩展到溪街炉山中学、溪街小学成绩优异和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10多年来,他发放奖学金40多万元,扶植贫困学生上百人完成学业。

(毕节市关工委 覃文友 赵丹)

入伍时的涂文林

身穿民族服饰的涂文林

鄂温克草原上永不褪色的老兵

涂文林,鄂温克族,65岁。17岁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服役,受到多次嘉奖。退役后,他回到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他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传统。2006年退居二线后,52岁的他走进关心下一代队伍,继续发挥余热。

2018年10月26日上午10时,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鄂温克旗委老干部局门前玩耍。涂文林心想这可能是个流浪儿童,就想去问一问,谁知孩子见他就跑。他多方询问,了解到孩子叫额尔德木太(达斡尔族),已经好几天没有上课了。他四处寻找孩子,可是一连几天都不见小男孩踪影。这可急坏了涂文林,经过耐心寻找,终于在巴镇东二马路发现了这个孩子。涂文林耐心地和他聊天,得知孩子今年11岁,父母离异,父亲因车祸致残,失去劳动能力,无力抚养他,暂由姨奶抚养。姨奶家境困难,每日早出晚归去打工,无法照顾他,处于叛逆期的他经常逃课,夜不归宿,有时睡在楼道里,有时睡在废旧汽车里。

涂文林了解情况后马上掏出50元给孩子购买食物。并长期资助他。他会同学校,解决了额尔德木太的食宿问题,并专门安排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目前,这个“流浪”孩子不但重返校园,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关工委 马涛)

当兵时的李健

李健看望战友的母亲

战友们安息吧,你们的家属我来照顾

李健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下壕塘社区关工委主任,今年64岁。他1976年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11名战友在战场上牺牲。昔日战友,父母无人照顾,这是他心里一直解不开的结。

2014年,李健着手调查了解每个烈士的家庭地址,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从2017年下半年起,李健便自费带上数万元慰问金踏上了走访慰问烈士家属的旅途。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广东信宜、阳春、丰顺、台山、五华,广西靖西、富川,河南鹿邑,湖南桂东,贵州丛江,江西宜春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一年,他安慰过战友瘫痪在床的老妈妈,陪伴她,聆听她诉说对儿子的思念;他资助过战友贫困的孩子,为大冬天还光着脚的孩子买鞋、买衣服。这一年,这位在战斗中流血不流泪的铁汉,快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

为解决参战老兵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创办“参战老兵之家”,是李健的夙愿。如今,他正筹划“参战老兵居家养老”,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让参战老兵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目前,李健配合章贡区关工委在中小学开展“爷爷奶奶的一堂课”活动,通过他参加自卫反击战的亲身经历和奉献爱心的感人故事,对同学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让青少年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赣州市章贡区委台办 钟孟盛 蔡康全)

当年的文艺兵何渝

现在跟孩子们在一起的何渝

她,唱罢军人唱新人

“那陡峭的山路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两边是高高的山崖,抬起头,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天空中的云彩……”坐在小朋友中间,讲起当年的故事,何渝的记忆就像回到了那段艰苦的芳华岁月。

1975年,年轻的何渝加入云南西双版纳军分区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兵。支边生活清苦而平淡,但她每天坚持早起“吊嗓子”,练习舞蹈动作,很快成为宣传队里的排头兵,担纲独唱。练习之余,她抓紧学习党的知识,在入伍1年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丰富边疆战士们的文化生活,何渝常常要翻山越岭,到大山中的边防连队和哨所里开展文艺演出。云南边境的山路陡峭,再加上高海拔环境,常常没走两步就呼吸困难。一场演出下来,精疲力尽,喉咙沙哑。一场演出结束,经常还要连夜赶到下一个演出地点。像这样高强度的连续演出,通常要持续一两个月。

“何奶奶,这么辛苦的生活,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呀?”听完她的讲述,常常有小朋友这样问。何渝总是笑着回答孩子们:“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呀。”

退伍后,何渝先后担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局局长、区政协副主席等职务。退休后,她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担任沙坪坝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她经常向青少年讲当年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将这种砥砺奋斗的精神不断传递给下一代,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工委)

张三光的当兵照

张三光走进校园作宣讲

他,从军营讲到校园

“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一言一行,必须对党、对人民负责,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色,令人敬佩。”这是当年广东省委领导看到张三光的事迹后,留下的赠言。

1969年,21岁的张三光参军入伍,半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6年的部队生涯,他坚持以党员和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后担任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多次受嘉奖。1984年被军区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1985年,张三光转业到深圳,先后在党委、政府、企业担任要职。他以身作则,要求每一位员工勤俭节约、保持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先后获得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夕阳朝阳相辉映,特区花开别样红。2007年,张三光退休后担任盐田区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为党的事业继续奉献余热。在他的带领下,区关工委班子坚持每月第一周为学习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育青少年的水平。他扎实推动社区关工委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组织五老志愿团队,对辖区社区进行逐个走访和调研。在他的督促指导下,盐田区各社区关工委规范化建设连续两年100%达标。他还是盐田区关工委的宣讲团成员,每年都进校园向中小学生讲授自己从军参战的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深圳市盐田区关工委 夏海涛)

在部队时的盛德其

单手老兵盛德其

“单手”老兵用魔方传知识

40年前,手榴弹爆炸的一瞬间,他用身体护住战友,自己落下了一等伤残。40年来,身为老兵的他用爱心为花季少年护航,用魔方传递国防知识,荣登“中国好人榜”。他就是湖南省长沙市五老盛德其。

1943年12月出生的盛德其,1961年入伍,在部队服役8年。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掷的练习中,一名民兵因过分紧张,将拉了拉线的手榴弹掉在身后约1米处。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盛德其不顾个人安危,护住了民兵。手榴弹造成了盛德其的身体多处受重伤。经过抢救,他虽然活了过来,但体内还残留了30多块弹片,终身残疾。

2012年,在丝茅冲社区关工委的支持下,盛德其成立工作室,每周开办一次红色故事讲座,教唱革命歌曲等。有一次,盛德其因疼痛难以入睡,儿子带着魔方来医院看他,让他对魔方起了兴趣,他便刻苦钻研起来。后来,他看到孩子们闲暇喜欢玩手机或者打游戏,便在自己的工作室办起“魔方教学班”。在这里,盛德其教大家玩魔方的技巧,给大家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如今,盛德其为居民、学生义务宣讲国防知识和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70余场,开办魔方培训班160余次,帮助200余名中小学生戒掉网瘾。

(长沙市关工委)

李经纬的当兵照

84岁的李经纬

核试验基地的老兵来了

李经纬,1935年6月出生,1951年7月参军入伍。随后,他随大部队去了新疆罗布泊(马兰基地)核试验基地参加核试验工作。当时的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是个荒无人烟、草木不生的地方。整个国家正处于经济、军事、技术极其落后的时期。自主研发核武器,一方面经费严重压缩,另一方面涉核研究具有巨大的危险。李经纬因此落下了病根。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李经纬作为首批参战人员开赴作战前线。时任师医院副院长的他担任前线救护工作,发扬白求恩精神,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挽救了12名战士的生命。在那次战斗中,李经纬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李经纬当兵期间历任医师、师医院副院长,参加过三次核试验工作。

李经纬退休后,积极投入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为社区的青少年们开课演讲,他说:“要把自己参核参战的故事讲给现在的学生听,告诉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懂得爱国。”每次上课,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活动室,打开笔记本再看几遍,为孩子们讲课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李经纬虽然已84岁高龄,但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竞舟社区 陈洁)

年轻时的陈同安

老兵陈同安

两次参加北京阅兵

陈同安原籍为江苏省泗阳县,1939年9月1日入伍,那一年他15岁。1940年至1943年,陈同安随部队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打游击战,其间炸毁多个日军炮楼。战争之余,陈同安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排解战争带来的压力和伤痛。1954年7月,陈同安复员到吉林通化二道江区五道江镇务农。服役期间,他共立两次大功、两次小功。在他众多的勋章中,他最珍爱的是一枚八角的、象征着8年抗战的勋章,只有坚持了8年的战士才能得到这一枚勋章。

最让陈同安难忘的是两次参加北京阅兵:第一次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作为一名战士,走在陆军方队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第二次是时隔66年,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坐在老兵方队受阅车上,接受检阅。陈老激动地说:“和他一同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牺牲了,只有他有幸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富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现在,陈同安是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关工委五老,他经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战争时期和两次受检阅的故事。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陈同安经常指着他肩膀上弹壳留下的伤疤说:“孩子们,你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要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延吉市关工委副主任 李长森)

当兵时的王北团

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王北团

杀敌出生入死 育人爱心满怀

每当“八一”建军节来临的时候,我都把儿孙们叫到身边,翻看那几本战地日记和旧相册,讲一些参加抗美援越的战斗故事和部队工作经历,讲入党50多年来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守初心的故事。

我出生于1947年,1965年入伍。1967年初,我部接受执行抗美援越命令,开赴前线。无论是越南自然环境恶劣艰苦,还是美帝国主义飞机狂轰滥炸,以及地面越伪特务的破坏,都无法动摇我们奋勇杀敌的坚强意志,直到圆满完成任务。由于我作战勇敢,学习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突出,是部队在战场上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战斗任务结束回国时,越南政府为我们每位参战人员颁发了一枚越中友谊纪念章。

在部队工作生活的20多年里,培育了我爱党爱国爱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忠于党的政治品格;养成了勤奋学习、扎实工作、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的习惯作风;锻炼了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于奉献和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1989年1月,我转业到地方。2007年退休后,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30年来,我坚持发扬在部队养成的良好作风,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我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的起草工作,还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文件。

作为一名入党50多年的老党员,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担使命,为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黑龙江省关工委宣传组副组长 王北团自述)

身穿海军军装的洪世坤

给孩子们讲新闻知识的洪世坤

部队新闻兵 育人获掌声

今年暑期,江西省九江市《九江日报》创办了小记者公益特训团。一位年近七旬、满头白发的老者,经常向小记者们讲授新闻写作课。他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述如何采访,如何写新闻,博得了小记者们热烈的掌声。他就是九江日报社关工委执行主任、原副总编辑洪世坤。

洪世坤与新闻结缘是从部队开始的。1973年,他应征入伍来到当时的“福建前线”海军某部服役,部队能看到比较多的报纸。于是,一有空他就埋头读报,读着读着,他拿起笔写了一篇稿子大胆地投向《人民海军》报,居然被采用了。此时,他立下了要当一名新闻战士的初心。

他退伍后回到了农村,也没有忘记当一名新闻人的初心。1980年,洪世坤幸运地成为都昌县狮山乡的一名干部。1982年,被调到了报社当记者。30多年来,他从一名记者走到报社领导岗位。

2012年退休后,九江市关工委聘请他为副秘书长,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九江日报》聘请他担任报社关工委执行主任。到市关工委后,他写的报道常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在九江日报社现任领导的支持下,《九江日报》创办了“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大型专栏,每期专栏以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故事、新颖的标题吸引读者。

(欣潮)

飞行员武润林

现在的武润林

永不停飞的飞行员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当个飞行员,报效祖国!”这是听过武润林讲军功章的故事后,孩子们发出的誓言。出生于1949年,今年70岁的武润林是西安市莲湖区五老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小时候,他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保卫祖国。1966年,经过层层审核,武润林成为一名可以驾着战鹰飞翔在祖国蓝天上的飞行员,这一飞,就是整整26年。在这26年里,在执行训练和作战任务中,处置过空中双台发动机同时停运转、大暴雨中飞机着陆、夜间飞行座舱严重起雾、飞机着陆轮胎爆炸等意外险情,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1985年被评为“特级飞行员”。

成为五老后,武润林依旧充满激情。他把在部队开飞机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他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工作,与蓝田县一名困境学生结成对子,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关爱帮扶,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他积极参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多次给中小学生作“腾飞中国、辉煌70年”的报告。每到一个学校,他都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学生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小小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初心永恒。

(西安市关工委 雷敏)

坦克兵张宝忠

关工人张宝忠

跟着党走,跟着队伍走

1987年,高中毕业后,我怀揣报效国家的梦想,参军到河西走廊的武威,成为一名坦克兵。入伍后,刻苦训练、勤奋学习。1989年,我考入全军坦克兵的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成为一名军校学员。毕业后,先后任坦克排长、参谋、连长、营长等职。

1992年4月,学院在安徽三界训练场举行了实弹演习。在演习中,我担任坦克车长。由于老式坦克保护装置的不完善,在坦克炮发射时,后座的炮尾蹭到了手臂,瞬间手臂麻木失去了知觉,继而全身麻木,小臂上鼓起鸡蛋大的一个包。我看了下并未流血,咬牙坚持用一只手全程参加完实弹演习。在接下来的负重徒步行军中,我放弃乘车,跟大家一起走,为集体荣誉而战。战友帮我打好背包并背在肩上,整整一百公里,我拖着受伤的胳膊,忍受着剧烈的疼痛,背着三四十斤的背包,一步一步走向行军的终点。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跟着党走,跟着队伍走。

2006年,我转业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几十年来,无论在部队的各个岗位还是转业到地方上,我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特别是在遇到艰难险阻时,想起当时拖着受伤的胳膊长距离徒步行军的情景,便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更是用“跟着党走,跟着队伍走”的信念教育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 张宝忠自述)

当兵时穿军装的刘高潮

现在的刘高潮

脱了军装还是兵

作为一名新中国的热血青年,40年前我弃笔从戎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守护边疆,不幸因公致残,但我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未改,军人的优良作风没变。1984年退伍后,我服从组织分配,曾在乡镇从事军械员、农业科技推广和通讯报道等工作。2002年调到晋城市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我经常与市关工委的老领导一起深入到全市边远贫困山区调研青少年失学辍学情况,并一直坚持劝善助学,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和项目扶贫助困。与别人合作拍摄的新闻图片在山西新闻网发表后,让一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贫困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获得了30多万元爱心救助。近年来,我先后累计拿出国家发给自己的1.6万余元伤残抚恤金捐给灾区和贫困山区修建学校,资助11名上不起学的农村孩子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帮助扶持20多名农村青年创业;参与的关工委“精准扶贫”“一头猪”“两只羊”“四只兔”“千只鸡”项目,不仅使全市300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脱了贫,还让其走上了致富路。

我坚持以文辅政,守正创新。2010年以来,在身患癌症,先后6次手术,妻子也身患癌症的情况下,我抱病奋战在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第一线,仍然药不离身,笔不离手,深入基层采访报道了100多位无私奉献、关爱下一代的五老的先进事迹。其中《五老妙手解“三难”》等100多篇人物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采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我要像老英雄张富清同志那样,坚守初心,淡泊名利,全心全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一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合格共产党员和优秀退役军人。

(山西省晋城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 刘高潮自述)

猜你喜欢
关工委
光荣榜
2021年《中国火炬》通联评刊会表扬名单
光荣榜
光荣榜
2020年订阅《中国火炬》先进集体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六盘水召开市县关工委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