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 伟
内容提要 印度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一带一路”、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本文以AccessWorldNews(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为基础数据库,运用框架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8年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英文报道进行了量化和质化综合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在国际社会中引起高度关注,其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拟态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众多、覆盖区域广泛,从地理方位和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处于“一带一路”建设较为关键的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印度的角色和地位一直是中国各界所讨论问题中的热点之一。2017年,印度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印度国内媒体、民众褒贬不一,也反映出印度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了解不深入、认知不全面,甚至存在误解。
印度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一带一路”、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本文以Access World News(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为基础数据库,运用框架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8年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英文报道进行了量化和质化综合分析。
印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尤其英语的社会影响力较强,公开领域实际使用非常广泛,使用者多为高学历、高收入的“意见领袖”阶层。本文主要是针对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英文报道的研究分析。笔者调查发现,在以英语为主要使用语言之一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中,习惯上将“一带一路”译为“One Belt One Road”,也有“China’s Silk Road”“The New Silk Road”的称法;我国官方曾对“一带一路”英文译法做出过规范和调整,包括从“战略”到“倡议”的转变、简称“B&R”到“BRI”的调整等。但目前海外主流媒体普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为确保检索新闻样本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笔者将关键词设定为“One Belt One Road”“The Belt and Road”“China’s Silk Road”“The New Silk Road”“Silk Road Economic Belt”“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B&R”及“BRI”8个,包含其中任一关键词的新闻报道皆被列为研究对象。同时,笔者通过随机抽样,从数据库中选取了100篇报道作为样本进行了编码,分为类型、主题、议题、态度、信源等五个维度。本文使用Cohen等提出的使用Kappa值对判断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通过SPSS对两位研究员的分类表进行计算,五个分类维度的Kappa值均大于0.8,表明分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通过数据库检索量化统计发现,2018年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量排名前十五的主流媒体如图1所示,其中《印度时报》、印度报业托拉斯和《印度教徒报》的报道量最高,分别为198篇、165篇和133篇。
从报道量上看,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体量与近邻巴基斯坦的主流媒体相仿,远高于同期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其中,《印度时报》和印度报业托拉斯的“一带一路”报道量最高,约占印度主流媒体总报道量的四成。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7年,属于半官方性质;《印度时报》是印度国家报纸,也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英语日报。二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印度舆论场中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流关切导向和态度倾向,本文同时也将这两家主流媒体作为重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近年来印度报业托拉斯与《印度时报》的“一带一路”倡议报道量持增长态势,虽然印度政府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印度主流媒体却予以了较高关注。
统计分析发现,2018年,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主题多元、议题复杂多样。从报道主题看,大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其他等七大类,报道主题方面,政治类报道占比最高约47%;经济类报道其次约32%。
在对典型个案样本《印度时报》与印度报业托拉斯的“一带一路”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时发现,政治类报道、经济类报道在两家主流媒体中占比都较高,与整体的报道态势相符,其中《印度时报》的政治类报道量更是占比超过六成。
政治类报道中视角基本以印度为主反映复杂多变的中印关系动态,如印度报业托拉斯的报道《中国驳斥了印度对于“一带一路”的担忧(China dismisses India's concerns over OBOR)》指出中印之间尚未就“一带一路”倡议达成一致;《印度时报》的报道《莫迪习近平武汉会晤将为印中关系制定新路线(Modi-Xi to chart a new course for India-China tiesat Wuhan)》则指出中印可能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达成合作;《印度时报》的报道《莫迪总理在上合峰会进行微妙的谈判(PM Modi in for some delicate negotiations at SCO)》《中国号召印度:让我们探戈,不要打架(China’s offer to India: Let’s tango,not fight)》则透露出中印之间正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探索等。
□ 图1 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量分布图(2018年)。
经济类报道中除了如《中国为新丝绸之路倡议提供1000亿人民币(China offers 100 billion yuan for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等硬新闻外,更多是对债务问题、贸易问题的评论和特稿,如《印度时报》的报道《中国丝绸之路计划陷入债务危机(China's 'Silk Road' project runs into debt jam)》《哈萨克斯坦港口对中国贸易预估下降(Kazakh port in decline bids for slice of China trade)》《巴基斯坦削减中国丝绸之路铁路项目20亿美元(Pakistan cuts Chinese 'Silk Road' rail project by $2 billion)》等都从具体的负面案例切入,对“一带一路”倡议予以负面评价。
文化类、科技类、教育类报道更多是一些消息类的硬新闻,而在一些军事类报道中,印度主流媒体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军事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对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在海外推进表示担忧。
□ 图2 印度报业托拉斯与《印度时报》“一带一路”倡议报道量。
此外,印度报业托拉斯与《印度时报》发布了很多与印度自身密切相关的长篇评论特稿,如《为什么中国不能轻松地通过金钱赢得世界(Why China can't win the world with easy money)》《印度应该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吗?(Should India join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等都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印度是否应该加入进行探讨。这也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印度各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多样复杂的态度。从具体的报道话题来看,印度主流媒体也更为多元,如中国尼泊尔关系、中国巴基斯坦关系、西藏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债务危机、债务陷阱等常常出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
报道倾向性方面,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更多呈现较为消极,消极性报道占比最高约五成,积极性报道占比只有12%。整体上看,虽然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但在新闻呈现时却存在一定的报道偏见,甚至个别媒体如《德干先驱报》2018年的全部“一带一路”报道都持负面基调。
统计分析发现,在消极性报道中,印度拒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占据较大比例,尤其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成员国中只有印度依然拒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印度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就此展开分析解读,典型如《印度时报》的报道《印度坚持自己的路线,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说“不”(India sticks to its own path,says no to China’s Belt & Read)》中将印度视为南亚大陆的核心国家,认为由印度主要推动的印度次大陆国家合作倡议(BBIN)以及“印—缅—泰”三边公路建设等项目已经充分有益于南亚建设。《印度时报》上述报道也代表了印度社会各界对于“一带一路”的偏见,其他主流媒体也同样表达了相近观点,都对印度拒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所谓“合理”的解释。
从报道引用信源的统计数据看,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主导发起,但中国媒体、中国学者并不是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主要信息来源,除一些硬新闻来自中国政府的发布外,更多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信源。样本中对信源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主流媒体更多以西方媒体为信源,占比约21%;其次是印度本地政府,占比约15%;而中国媒体、中国学者的占比只有约2%。中国各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实际上并未有效传播、影响印度,尤其是中国媒体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报道的框架和基调并未影响印度舆论场,而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却相对较强。同时,印度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也更多使用本国政府、学者的信源,做出的价值判断也更多从印度自身出发。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认为,“框架”可以影响人们对于事件的主观判断,是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认知结构[1]。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框架分析”是一种有效综合研判新闻报道的研究方法,罗伯特·恩特曼、托德·吉特林等认为新闻框架的形成是一种“选择”和“凸显”的过程[2],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框架”能够使新闻从业者迅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向受众传播[3]。本文在对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进行内容量化分析与文本质化分析时,将“框架”思维贯穿始终,从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态度等维度建构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特点。
□ 图3 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主题分布。
□ 图4 《印度时报》“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主题分布。
□ 图5 印度报业托拉斯“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主题分布。
从样本的报道主题统计数据看,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主要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展开,尤其从影响力较强的主流媒体如《印度时报》及印度报业托拉斯等自身的报道统计数据看,聚焦政治议题的情况更为明显,政治类报道分别占其各自报道量的61%和45%,远超过对其他主题的关注,而这种聚焦实际上也映射出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报道框架。从文化地理学维度看,印度处于南亚重要的战略支点,长期以来,印度也将自己视为南亚及印度洋的核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然需要穿越印度洋继而向欧洲贯通辐射。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变化与新态势与印度政府的期许存在较大落差,印度主流媒体也深受影响,在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报道和解读时,基本强化了印度政府对“一带一路”塑造的“刻板印象”。在抽样样本中,有49%的稿件都涉及了从政治、经济角度对印度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21%的稿件在标题中直接使用“拒绝(refuse)”“婉拒(decline)”等词汇,表达目前印度并不需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印度主流媒体在向民众呈现“一带一路”倡议时,更多从印度自身的视角出发展开,如印巴关系不仅关涉南亚地缘政治,而且属于印度乃至全球的敏感问题之一。统计分析发现,《印度时报》等影响力较强的主流媒体都将中巴经济走廊作为重要议题,在100篇样本集中,共有12篇报道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主题,在样本集的报道文本中,关键词“CPEC”共出现了36次。“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地域辽阔、关涉众多国家,印度主流媒体在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报道时,也更多聚焦与印度相关性较强的国家区域的相关动态,除中国外,美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动态也被印度各大主流媒体所关注。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西藏也成为印度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的附加议题,典型如《印度快报》的报道《中国试图用藏传佛教推进“一带一路”倡议(China trying to use Tibetan Buddhism to promot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称中国将藏传佛教作为“一带一路”在南亚推进的软实力工具,试图从尼泊尔打开一个与中国西北经贸往来的窗口。该篇报道将达赖喇嘛视为藏传佛教的合法领袖,污蔑中国政府不尊重西藏、不尊重佛教,这样的框架并不符合事实,但却在印度主流舆论中占据着一定市场。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负面倾向话题分布主要围绕印度本国国家利益展开,包括南亚地缘政治的讨论、沿线国家沦为“经济附庸”的担忧、国际关系动荡的危害等。印度主流媒体舆论场对“一带一路”倡议反映出的负面态度实际上也是印度政府、学界乃至民间的一种认知。印度莫迪政府推出的“季风计划”“香料之路”“棉花之路”“佛教之路”等,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诸多战略利益冲突,也被印度各界视为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构想,虽然在提出伊始获得了印度国内较为广泛的支持,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季风计划”等还没有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空洞模糊的前景使得民众不断质疑批评莫迪政府,而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妖魔化报道,不仅能够转移舆论压力,还能换取民众在选举投票时支持的政治资本。此外,印度民族主义思想有深厚土壤,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等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态度使得印度自诩的“南亚霸主”“主宰印度洋”的身份认同日趋动摇。在政府主导下,印度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很难保持客观中立,主流媒体在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报道时,裹挟着国家利益至上、民族主义思想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 图6 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倾向性分布。
□ 图7 印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引用信源分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印度各界都予以了高度关注,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涉华报道的重点议程议题。印度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时,从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态度等三个维度层面形成了其特有的话语建构模式与报道框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印度主流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存在一定的偏见,也反映出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框架和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
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印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了全球性意义,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本是探索国际合作,但在印度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下,对“一带一路”的解读和报道被刻画为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的、中国单边的对外战略。从具体报道看,印度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时较少使用中国方面的信源而西方媒体的影响较强,在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方面态度倾向性呈明显的单极化态势,而一些负面新闻和“黑天鹅”突发事件会被印度主流媒体放大在印度本国舆论场乃至国际舆论场中迅速引起民众的焦虑和消极情绪,这也反映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存在较大的挑战。针对于面向印度“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推动中印媒体合作,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印度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消费国,而且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所属国,《印度时报》日均发行量达330万份,远超西方各大主流报刊。更重要的是,印度主流媒体对其国内政界、学界影响力和渗透力普遍较强,而印度农村及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大多数民众依然依赖报纸获取资讯[4]。印度主流媒体从建立到发展,都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强势主流媒体影响;有美国政府背景的国际记者中心(ICFJ)近年来也在印度开展了诸多“数据新闻项目”“独立媒体项目”等资助、培养新媒体领域的印度本地编辑、记者等。包括在对新闻传播理念的理解、在具体“一带一路”报道的角度等方面,印度主流媒体都与中国方面有着较大的偏差,虽然近年来中印两国媒体交往逐步升温,但这种交往更多停留在战略协议层面,不够深化和具体。中印间的媒体合作机制应该是长期的、多层次的、开放的,不仅是中印某几家媒体的对接,而且需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建立起可能的信息互通平台。
二是推动中印民间交流,促进多元文化交往交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务,肩负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亚洲崛起的共同责任,在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5]。但当前,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国内引发巨大反响,但印度政府并未参加两次“一带一路”峰会。从两国区域发展尤其是印度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会给印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利好,对于改善印度国内民生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中印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未来可以尝试调整“一带一路”在印度国内的推进策略,将重心放在中印两国民间交往层面,搁置政府间的敏感性问题,积极探索将印度亲华的精英群体如政坛领袖、智库学者、媒体人士等,培育发展为“一带一路”故事的主动传播者,利用文化的力量消解民众的误解和误会,统筹学界、商界的软力量,逐步推进中印民间的文化交往。
▲ 2019年4月18日,在福建泉州石狮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上,印度客商(左)在向顾客推销印度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三是加强印度受众研究,完善精细化和精准化传播。印度政界、学界、商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都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化思维应对。尤其印度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党派等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冷热变化较为明显,舆论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印度民众的宗教信仰复杂多样,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等,不同教派的民众与团体,在价值判断与信息诉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印度早已取消了种姓制度,但实际上这种等级森严的传统还是深刻影响着印度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这些历史文化问题往往也是当地民众最为敏感和在意的,这同时也是新闻传播中应当统筹考虑的要素。面向印度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必须以广泛的受众调研为基础,准确掌握当地民众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等,开展精细传播和精准传播。
四是强化对外报道内容建设,及时回应印度民众关切。当前,我国针对印度的对外报道一般使用英语,但印度不同族群的日常语言繁多,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梵语和英语为印度政府的官方语言,印度上层精英普遍使用英语,而不同邦内的民众使用的语言却各有不同,共划分出22种预定语言。而且从数量上看,讲印地语的人口最多共有四亿一千万,其次是英语的人口,共有三亿五千万,这些印度的国情应该引起我国外宣部门重视。此外,“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应当充分认识到印度民众的愿望、意图和心理认同。当前,由于印巴冲突困境,印度民众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和质疑,这些敏感问题都会映射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中。这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印度民众关心的内容,讲好中印两国民众的故事,用客观事实和数据说话,创新短视频等报道方式,真正将故事“入脑、入耳、入心”。
【注释】
[1]Goffman,Erving.FrameAnalysis[M].NewYork,NYetal:Ha rper&Row,1974.
[2]Entman,R.M.Framing.TowardClarificationofaFracture dParadigm[J].JounorofCommunication43,51-58.
[3]Gitlin,T.,TheWholeWorldisWatching,(Berkeley,CA,19 80),pp.49-51.
[4]史安斌,张耀钟.印度传媒业的崛起:挑战与前景[J].青年记者,2015(25):81-82.
[5]胡国平.新世纪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