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姜圣瑜
内容提要 《相约在零点37分》在央视播出后,在自媒体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传统媒体影响自媒体的一个成功案例。其背后是记者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力”要求的结果:“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完美呈现。
2019年2月10日,央视的“新春走基层”栏目记录了春节期间铁路上发生的一个真实爱情故事:《相约在零点37分》。央视的“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朝闻天下”“午间新闻”等几乎所有新闻类节目都播放了。
笔者最先在晚间新闻节目里看到的,看着看着,眼睛湿了……第二天的“朝闻天下”笔者再次看了一遍,眼睛又湿了一次。于是决定把这个片子录下,好好研究。录完片子,再看手机,发现朋友圈已被这个片子和评论刷屏了——
微博话题#1分52秒神仙爱情故事上了热搜榜第一,两天时间阅读量达到2亿。
“有网民评价,没想到看也能让人哭得稀里哗啦”。这是在众多朋友圈里疯传的刷屏标题。
有位网民说:“看一次哭一次,却忍不住看一次。”
有位叫“达摩院长”的网民说:“官方狗粮质量太好……吃一次至少管一年……”
“没想到竟然被‘新闻联播’虐哭……”许多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是统统媒体影响自媒体的一个成功案例,这是主流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的一次无缝对接。其背后,是《相约在零点37分》的记者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力”要求的结果:笔者将这篇佳作的成功概括为四句话:“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完美呈现。
笔者一直认为,从稿件中能听到记者采访的脚步声,文字稿件是这样,电视新闻也是如此。从《相约在零点37分》中我们听到记者采访脚步声,这个被网民称为“神仙爱情故事”的片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故事记录了春节期间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两名铁路工作者,仅有的短暂的1分52秒的相聚时间。故事的男主人公叫郝康、女主人公叫雷杰,郝康是货运机车司机,雷杰是客运乘务员。
在这短短的1分52秒里,准备求婚的男孩把戒指和食盒匆忙塞给女孩,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又要分别。男孩在站台上冲着车上的女孩挥手,却说不出话来,女孩在车厢里看着男孩塞给自己的东西,低头抹去泪水,《因为爱情》音乐萦绕……
这个故事的发现和挖掘本身就是记者深入一线的结果,是记者脚力的体现。“新春走基层”是新闻单位的“传统节目”,我们常说离基层越近,离新闻越近,离群众越近,离好新闻越近。央视记者谭海梅和摄像甘志庆、许辉,由于深入到铁路一线,深入到铁路运输工人当中,才得以发现了这一线索。有了线索,好似“小荷才露尖尖角”,要把新闻真正抓到手,还要深入采访。据记者谭海梅介绍,采访前,陕西铁路方告诉她们,男女双方性格比较内向、羞涩。铁路方面曾主动“热情”地张罗了很多事情,协调男女两方工作、安排好碰面时间,甚至布置好站台……如果那样的话,记者采访拍摄会很方便,很顺利,甚至很完美。但决不会打动人,因为那是一个完美的“假片”。
他们没有这样做,而迈开双脚,走到这两个人的工作、生活中,与两人交朋友,跟班、谈心、聊天。几天下来,男女主人公紧张不安的心渐渐地冷静了下来。记者发现,他们并不像单位说的不善言谈,反而是单纯、可爱。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雷杰当年是郝康的师傅,女方比男方大,有点像杨过和小龙女。他们爱情的产生:一是因为师父雷杰非常体贴照顾这个徒弟;二是因两人热爱这份工作。
新闻中有很多感人的个性化语言。其中有两段对话拨动了听众的心弦。
记者在机车上,说起相恋四年,郝康说,在车站上相遇常常“只能看到背影”:
记者:能看到几秒?
郝康:“3秒”。
记者:3秒?还是个背影?
郝康(哽咽)“对,看到,还是见不上……”
还有一段同样感人。有时,郝康算好时间点,雷杰的客车和自己停靠同一个站,虽然看不见,但总会鸣笛两声。
记者:代表什么?
郝康:爱你!
这个问题记者也同样问过雷杰。
雷杰:郝康跟我说过,但我没听见过。
“三秒钟的背景”和“两声鸣笛”的对话,虽朴实无华,却是主人公内心的真情流露,为对后面的两人见面作了感情铺垫,听到这里听众的眼睛已开始发红,眼泪在眼框里打转……能抓到这样的对话是记者走进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结果,这是记者脚力的功夫。
记者的心在哪里安放,记者的脚步就会在那里踏响。在采访中有太多的理由和各种各样的原因阻止或影响记者脚步的深入和脚力的发挥。被采访单位的热情、周到的安排就是其中之一。
《相约在零点37分》成功体现了记者脑力的深思熟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题材选取上来看,情侣的悲欢离合是人们的情感交汇点,也是人性的痛点,春节期间是万家团聚的时候,一对情侣的相约更能打动人心。
第二,从融入记者自己的感情上来看,古人说过“人世间,最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之,最动人心者,莫过于爱!”据记者谭海梅介绍,她也有夫妻两地分居的经历,更能体会情侣对相聚的期待。记者把自己的经历放进去,让自己的感情入戏,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
第三,从拍摄的三套方案准备来看,当记者得知这天夜里0:37分两车在榆林站停车,他们曾设想过三种可能:一是又一次错过,没见上面;二是差一点见上;三是真能见一面。
以上三种情况在以前他们的四年相恋过程当中,都曾发生过,不管是哪种,都是新闻事实。于是记者做了三套方案。
(3)以上两条工艺路线都受限攀枝花钛原料的固有特性,通过选矿可以选别其中已解离的硅酸盐相,从而大幅降低产品中CaO、SiO2含量。因此,攀枝花钛原料开发应用于富钛料,后期研究方向可考虑选矿工艺的调整和优化。
从以上三点不难看出,片子的温度来自于思想的高度,高度决定影响力,片子的成功是思考的产物,是脑力的体现。
“站台相遇”是片子的高潮,如果说前面的感情铺垫,“让听众的眼睛已开始发红,眼泪在眼框里打转”的话,这一段赚足观众的眼泪。
据记者介绍,为了真实记录,事先并没有告诉他俩,是拍他们站台相遇,而是说拍纪录片记录铁路工人的生活,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然而,故事却是一波三折——
车到榆林时晚点10分钟,原本停靠8分钟改为5分钟。
手机收了没法联系。
雷杰本来在6号车厢,后临时调到9号。
郝康找到6号车厢时没见到,问乘务员说不知道。
郝康一路奔跑,一脸焦虑。
雷杰在等郝康……乘客上下检票工作结束,雷杰眼里已经有了泪花。
开车铃声响起,雷杰已经上车……
这时,郝康从远处奔跑过来。
两人终于见面了。
上车。
拥抱(遗憾的是两人相拥没有相吻,因为有记者做“电灯泡”)。
男送女戒指,女送男护手霜。
车要开动,郝康下车,依依不舍……
车开动了,车上雷杰打开戒指,终于忍不住了……像是哭着,也像是笑着说——
“来不及求婚,来不及说一句我爱你,连求婚戒指都得自己戴上……”
短短的1分52秒,故事随着镜头展开,悬念不断,高潮迭起……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和痛点!
稿件的最后呈现是新闻的临门一脚,《相约在零点37分》这临门一脚同样很精彩。片子真实、自然、感人,运用了多种摄像手段将情、景、音、画融为一体,完美呈现。可谓是一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是佳作就会产生传播效果,央视播出后,这个“神仙爱情故事”很快在自媒体上随“指尖”传播开来。
电视新闻的“笔力”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这里包括记者写稿、摄像拍摄、后期编辑制作等。
记者谭海梅在谈体会的微信文章《意料之外的相遇 意料之中的真情》中有三句话特别令人深思:“每一次采访,我们能做的都是全情投入!”“只有真实,才能动人。”“我一直信赖一句话:能力不够,努力来凑。”
“四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脚力是基础,眼力是智慧,脑力是飞跃,笔力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