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宗文
我是何宗文,1962年10月出生在池州一个贫困乡村,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当时家境贫寒、缺医少药,留下了右腿残疾、眼睛斜视的毛病,自小受到不少白眼和冷漠……长大后,我发现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被人看得起,于是格外努力,20多岁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创业能手,1990年1月被推荐为池州地区贵池市政协委员;1998年1月,又被推荐为安徽省政协委员,连任四届。至此在政协委员岗位上参政议政28载,先后提交各类提案400多件,克服身体不便,坚持为老百姓跑腿、办事,经过的路程超过50万公里,积累了不少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的“土办法”,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十分信任。
2015年11月13日,《人民政协报》发表长篇人物通讯《温暖的火焰——记安徽省政协委员何宗文》,不仅社会反响巨大,而且还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批示。创作这篇通讯的记者,就是时任人民政协报社新闻研究部主任、现任全国政协新闻局综合处处长的秦志勇同志。近四年时间来,每当回想起秦志勇同志来池州采访的一幕又一幕,依然让我感动。
2015年8月中旬,我接到安徽省政协办公厅通知,人民政协报记者秦志勇将到池州对我作典型人物采访,主题是如何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对于秦志勇,当年我并不陌生,不是因为几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知道他有“新闻疯子”“新闻虫子”的外号,而是因为经常看到他不少有影响力的大稿件。
作为全国67万多名政协委员的普通一员,与那些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委员们相比,我很清楚自己仅是一名扎根基层的“草根”委员,没有什么突出事迹,更够不上“典型”。接到通知后,我内心很有些忐忑。从人民政协报社发来的采访提纲,我才知道秦志勇此行是想通过“解剖麻雀”式的深度采访,还原我这名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心路,探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通知还专门强调,采访不用地方同志陪同,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我十分赞同这样的采访。这些年来,政协委员卷起裤腿、捋起袖子,泥里来、雨里去,深入基层、扎根群众,让老百姓感觉到政协委员离自己很近、政协就在身边。当听说有北京记者来采访报道我,好几位志愿者纷纷表示出车、出力,随叫随到,待命服务,这使我深受感动。
秦志勇的行头很简单,只有一支笔、一本厚厚的本子、一部相机加几件简单的衣服。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起眼,一直自称“小记者”,但在后来的几天里,让我真正领略到一个没有“大牌”的大记者的风范。
2015年8月20日这一天,从早上开始,他独立完成了5场采访,其中有3场是集体采访,地点都不同。晚饭后,他提出要去看我帮助过的困难群众。看他已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本想建议早点休息。但我欣赏他的那股劲,他来劲,我也来劲,继续干!
我向他推荐了残哥们龚建平——当过兵、也立过功,退役后当了货车司机,妻子在饭店打工,—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11月3日,因一次出车意外导致他高位截瘫。2012年5月6日,我在医院偶遇正在康复治疗的龚建平,决定帮他维权,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协助法院帮他拿到80多万元伤害赔偿款。
那天,秦志勇与龚建平聊得很晚、很开心,我很少看到一个重度残疾人在一个陌生的记者面前这样放松地敞开心扉。后来,我与秦志勇的聊天中才得知他在21年新闻记者生涯中曾采访过很多人,其中有1000多名是基层党员干部,走家入户看过的群众有五六千人,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采访经验——他不是咄咄逼人的追问式采访,而是充满温度的谈心式、家访式、启发式采访,他会在不经意间抓住对方关心的那个痛点、笑点,让彼此都产生心灵的碰撞。
秦志勇曾这样描述那天的场景:“池州方言有一点难懂,但这个场合,语言已经不重要了。何宗文爬到龚建平床上,两个人夸张地搂搂抱抱,看起来大家都很兴奋。”他还在文章里说:“龚建平忍俊不禁,孩子般地咯咯笑起来。”
8月23日,秦志勇在池州市贵池区残联集中采访了与我风雨相助的十多位残哥、残姐们。在这次采访中,秦志勇用独特的新闻视角,挖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秦志勇在文章中写到:“我了解到一个理发的故事。吴正友和妻子都只有一条腿,靠修自行车为生已经38年了,每个月的收入仅有480元钱,还得承担每月300元的房租,以及养一个9岁的女儿,生活上非常拮据,只有靠低保和救济维持。但是就这样一个困难的人,还一直在关照一个更困难的理发匠。”
秦志勇告诉我,吴正友没什么钱,但是经常去光顾一个理发店,实际上是变着法儿去照顾生意,因为那个理发匠也是一个残疾人。爱是可以流淌的。
秦志勇还记录了一个故事:“池州的方顺东也只有一条腿。1996年,他的女儿要上幼儿园了,他专门买了一辆残疾人三轮车接送。不料被管理部门发现,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他别开。方顺东傻眼了,有谁能感受到他一条腿、拄着拐杖、抱着女儿过马路的艰辛?如果下雨,他是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事的。”
秦志勇身上这种强烈的百姓情结和他话语中的善良,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大家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和采访艺术,他会打开你的心扉,激荡善和美的力量,传播人世间的真情,细腻独显。有时一场采访四个多小时,很多人意犹未尽,只嫌时间过得快。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办公室主任、时任贵池区残联理事长刘晓立说,他见过的记者不少,但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秦志勇就是其中一位。秦志勇在池州采访过程中,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工作细致,作风扎实,所以作品真实感人。
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安徽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省盲协主席、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说,秦志勇善于引导和启发采访内容,与我们交流时始终充满着笑容,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非常普通又极其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池州市贵池区盲人协会主席朱新大说,秦志勇把我们这些平时很少有人召集开会的残疾人召集在一起,进行不拘一格的交流、沟通,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民情怀、政协情感。
何宗文简历
何宗文,男,汉族,党校大专学历,党外人士,1962年10月生,现任安徽省池州市人民信访评议团团长、池州市贵池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担任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和五届、六届安徽省残联副主席、安徽省肢残人协会主席。多年来,何宗文应邀先后给全国残联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政协及民进、九三学社、民革和全省80多个市、县级政协委员、党委中心组、人大代表培训、财政、公安、残联系统以及广西柳州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作报告,介绍参政议政体会和经验。
秦志勇在池州的采访,每天都在14个小时以上,好几天都是晚上12点才回宾馆,且把当天的信息整理完才休息。安徽省政协办公厅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他俩经常深夜一两点还在交换采访信息。
我听人民政协报社负责同志介绍,为写好这篇稿件,秦志勇足足酝酿了3年半时间,先后查阅相关资料500多万字。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既佩服,也狐疑,但随着采访工作的深入进行,我不得不心服口服、深信不疑。
8月24日完成了白天的采访,他不是很满意。可能是他寻找的一些东西没有找到。池州的夏天很热也很闷,他在吃晚饭的时候出现了短暂的窒息,脸色发白,满头大汗,我们吓坏了,准备叫急救车。幸亏,不久他好起来了。
秦志勇,不愧是一条“新闻虫子”。他说,到县里、镇里还不算接地气,一定要到村到户。在这次采访中,他到了贵池区秋江街道万宝村,这是我出生的村庄,采访了8位村民代表;到了贵池区乌沙镇龙干村团结组高位截瘫患者陈和生家;还到了贵池最偏僻的梅街镇峡川村采访柯福生的故事。
峡川村离池州城较远,路况也不好,还有一段崎岖山路,连一些出租车都不愿去。但对于秦志勇来讲,只要他想去的,就一定去得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坐上了越野车,走了很久才到达这个村庄。
柯福生也是我一直帮助的人。从2012年起,他经常要起早贪黑往池州城里跑。因为他在一个私企铁矿井下作业时感染上尘肺病,需要拿到一个病情证明,好进入索赔程序。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证明尘肺病是尘肺病”有那么难。他跑了50多趟,还没办成。这件事在当地的影响不小。万般无奈之下,柯福生在2014年找到我。我以省政协委员名义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协调,帮他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最终拿到了来之不易的24万元救命钱。
秦志勇后来在文章里描写:“在问题没解决的时候,柯福生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怨、委屈和无助。谁有权力让老百姓遭这么大的罪,跑这么多趟,还解决不了问题啊?”
这些文字让我这个当事人都很吃惊。秦志勇不仅能够抓住老百姓的所思所虑,他的文章一直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度,但也不回避出现的问题。他的到来,既让我这个“老政协”对“政协委员”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也让老百姓对政协工作有了更生动、更亲切的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直面国家治理中出现的一些顽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新,各项改革得到了长足发展,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政协委员既要沉下去倾听群众疾苦、民声,更要浮上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民族复兴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秦志勇不断改变和充实原来的采访计划,直到对所需要的新闻材料满意为止。在他临走前一天,我请他吃饭,地点是池州“老字号”文江面馆,三个人,三碗面,两碟小菜,共花了23元钱。
2015年8月21日,秦志勇(右)正在采访何宗文。
完成池州的采访后,秦志勇又折回合肥采访。安徽省政协常委、省残联原理事长张纯和说,作为一名中央媒体的大记者,秦志勇没有耍“大牌”,他克服农村和基层物质条件的贫困,克服地方方言和生活习惯上的生疏,克服残联、政协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上的困难,以最大的耐心,坚持面对面、最大多数地访问与主人公熟悉的残疾群众及其亲友,保证自己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朴素的表达,感受到最细微的脉搏。对于记者而言,心中装着谁,才会去着力靠近谁、认识谁、表达谁、讴歌谁。没有“人民中心”论,没有“群众路线”,眼里就不会看上一位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政协委员,更不会刻意结交那么多与主人公打过交道的残哥残姐们。
秦志勇回京后,“闭关”2个月之久,经常通宵伏案写作。他创作完初稿后,反复征求我的意见,并送给相关的同志审阅,加起来超过500人次参与修改或提出意见。
2015年11月13日,1.3万多字的长篇人物通讯《温暖的火焰》和配评《拒绝冷漠和懈怠》在《人民政协报》头版发表。
2016年1月8日上午,我接到安徽省政协办公厅的电话通知,接全国政协办公厅函,我将应邀全程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2016年3月12日16时40分,我站在人民大会堂讲台上,向在场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作了题为《做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的大会发言,赢得了持久热烈的掌声,心中的感激、感恩之情难以言表。2019年5月16日,我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光荣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我是亿万中华儿女中的一员,并以一个普通政协委员的良知和信念,为身边群众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党和国家给我如此殊荣,让我受宠若惊!此刻的我暗自发誓,坚定地跟党走,不辜负政协委员的称号;此刻的我终于明白,只有祖国的强盛,才能有人民的当家作主;此刻的我充满感恩,感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给我的关怀!此刻的我充满自豪,自豪的是平凡而普通的我,有机会能在国家最高政治殿堂向党抒发人民的心声!
我听到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也看到了行走在队伍中的“小记者”秦志勇的身影。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秦志勇: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小记者”,一个经常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小记者”,一个把人民新闻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小记者”,一个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小记者”,一个人民政协组织培养出来、对人民政协事业无限忠诚的“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