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维昆
时隔31年,我仍忘不了当年在中甸县(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迪庆州政府杨家河木材检查站深夜采访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988年6月26日夜里11时36分,3辆解放牌货车从中甸县城方向疾驰而来,检查站工作人员打旗示意停车,3辆车不但不停,反而加大油门强行冲关,随后还对前去追击的检查站公安民警及检查人员实施殴打。
亲眼目睹这起令人发指事件,印证了我和成浩同志此前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采访了解到的新闻线索:迪庆私车偷运木材歪风又开始抬头。
此情此景,让我和同行记者深感事态的严重:这绝不是一般的冲关打人事件,党报记者的崇高职责促使我们要深挖隐藏在强行冲关事件背后的真情实况。
通过现场采访之后,我们又返回县城采访了县林业部门负责人和掌握情况的有关人员,还踏看了当地私下进行木材交易一些场地,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进入1988年,金沙江林区再次响起了盗伐者的刀斧声,大批农民开着汽车、拖拉机涌进林区,肆意哄砍集体和国有林,一株株树龄上百年的云杉、冷杉在刀斧声中轰然倒下,大片原始林区被剃成了光头。山外的“木材老板”闻风而来,将这股歪风越煽越大,长江中上游最后的绿色堡垒面临一场新的劫难。
非法盗伐偷运木材歪风之所以再度抬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因素是木材价格大幅度上涨,许多人便把发财的梦做到了木材上。有的木材老板为了将自己非法购买的木材从中甸运出来,只要驾驶员能开车冲过木材检查站,就发给60元“冲关费”。重赏之下,有些驾驶员置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斗胆冲关。
据杨家河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介绍:6月份以后,非法偷运木材的车辆日甚一日,几乎天天都有,最多一天有8辆之多。不仅毫不掩饰地整车偷运,明目张胆冲关者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非法偷运木材日渐猖獗、愈演愈烈呢?从采访得来的情况分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其根本原因就是查处不力。
郭维昆简历
郭维昆,主任记者,1979年11月考入云南日报社工作至今已有40年。前25年一直做新闻采编,先后在党政部、总编室、记者部、夜编部、文艺部、周末专刊、新闻部、经济部、群工部工作,1997年任云南日报“经济视野、金融·证券”编辑组组长(副处级),1999年任云南省新闻舆论监督中心云南日报分部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2004年10月起从事报纸广告经营管理工作,于2005年初组建云南日报广告专刊部并任主任,曾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云南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集团广告中心主任,春城晚报社总经理,2007年入选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首批)经营管理人才;2009年11月,经云报集团推荐,被云南省评定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现任云南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
最令人忧心的是,非法偷运木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长江中上游森林将面临更大的劫难。党报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催促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公诸报端,以推动问题及早解决。采访刚结束,由我执笔及时写出了《不法分子蓄意报复强行冲关公安人员执行任务反遭殴打——迪庆州私车偷运木材歪风愈演愈烈》,此稿经省林业厅审阅后,于1988年8月2日在《云南日报》一版显著位置见报,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
在这篇稿件见报13天之后,8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题为《金沙江两岸森林告急》一组照片,产生更大反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当天即电示国家林业部和云南省政府负责同志:“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越快越好。”
云南省政府按照田纪云副总理指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贯彻意见和采取的措施。会后,由时任省政府省长和志强同志带队与林业部工作小组一道赶赴金沙江沿岸地州,5天之内就刹住了这股乱砍滥伐森林歪风。
事后,报刊上许多文章认为,金沙江、长江上游盗伐森林事件得以及时查处和禁止,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日报》刊发的此篇稿件作为媒体关注此事件开篇之作,受到了充分肯定和好评,被认为由此拉开了金沙江、长江中上游森林保护的序幕。
▲ 1988年6月本文作者赴迪庆藏族自治州采访时拍摄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稿还引起了改革开放后首批对“中国新闻工作者作用研究”的外国学者的关注,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系博士朱迪女士专门致信了解此稿采写见报的相关情况,成为她研究课题选取的典型案例。
这篇报道在写法上也有突破,它有别于批评曝光稿件常用综述式导语的写法,而是用特写镜头开篇,真实再现记者亲眼目睹的场景,造成极强的现场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非法冲关事态之严重、之恶劣一目了然。由点及面,层层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在大量调查和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非法偷运木材日渐猖獗,根本原因是查处不力。而国务院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短短几天时间就刹住这股歪风的事实,也证明了记者的分析判断。
由于稿件率先把金沙江林区又一次惨遭乱砍滥伐的情况公诸报端,最终促成了问题的解决,较好地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的作用,被评为1988年第五届云南好新闻三等奖。
这篇稿件采写见报的经历已成往事,但我以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党报记者引以为荣的职责和责任。换句话说:敢于揭露社会的问题、扶正祛邪,是党报舆论监督应履行的神圣职责,也是党报记者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