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玥颖
教师上课如何知道教授的知识已经被学生理解、内化,成为自身的能力?评价,是检验这些的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这三者是互相牵制的,也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评的一致性。一堂课,只有教学评是一致的,教师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教学主线,学生才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今天,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我们来聊一聊教学评的一致性。
很多课文其实就是本单元习作的一篇例文,比如《蜜蜂》一课,就是法布尔做了一个小实验,并且把这个小实验写了出来。习作中给了一个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结合《蜜蜂》一文,和习作提示中给的表格,我们可以归整出如右所示表格。
参照表格,我们再次出示例文,学生们会发现以下内容。
首先,文章一开始先交代了实验的原因及其目的。也就是说,学生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时,要先引入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所以想证明什么。接着,通过对照例文和表格,会发现实验准备的物品是穿插在叙述过程中的。同时,也会看到要想把实验过程说清楚、写明白,就得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说明。当然,学生可以像法布尔一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探究了规律后,学生们知道写这篇习作,需要引入实验原因及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结论。
教师把章法教给了学生,就可以让学生练习口头梳理习作,要求学生把经过说清楚。根据教学评的一致性,刚才我们利用表格和例文结合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因此,在进行口头梳理后点评时,教师点评的方向也应该是学生们是否把过程说清楚了,其他学生是否听明白了。
进行了口头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如果单纯地把过程说清楚,还是显得不够生动,没有润色。那么,再次回到例文进行观察,学生们会发现这样的句子:“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这是写人物心里的想法。既然是做实验,那么每一个步骤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结果怎样,一定是充满了未知的。在这种未知中,学生们就可以合理猜想,并且把这种猜想写下来以丰富自己的习作。例文中还有诸如此类的描写:“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里把蜜蜂当作了人来写,使用修辞手法来把实验中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那么学生们的习作就会变得更美了。而且刚才提到了,实验过程充满了未知和猜测,这些猜测可能跟实验发展呈现出来的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一旦不一样,不就是有趣的发现吗?继续看,我们还能找到这样的句段、词語:“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高声喊道”……原来在实验当中,还会有实验参与者的语言,还可以写实验者的动作、神态等。这些内容不就比表格里呈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了?
这次重回例文,教师带着学生找到了丰富自己习作的方法:描写做实验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描写实验参与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口头梳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开始行文了。
学生行文后,接下来就是评。针对这篇习作,教师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段落是否分明,经过是否写清楚,是否写了自己实验时的心情(想法),有无有趣的发现以及参与者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我们追求教学评的一致性,不只是为了让课堂脉络更加清晰明了,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点评一个学生,其实就是在帮助其他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让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会更好。另外,除了教师点评,还可以生生互评,也是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过程。
教学评的一致性,不只体现在一篇习作的教学,也不只体现在一堂课的教学,它应该是贯穿学生学习整个单元、整本书,甚至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指标。只有教学评一致,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加有的放矢、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