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俭学
经典作品往往令人手不释卷、感触良多。下面,初初就与大家分享一对师生写的“阅读心语”。首先是老师的《为自由而歌》,接着是学生的《信仰》。
初中时,我曾读到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只是觉得这首诗好,却未能领会其中真意。
现在,我重读小说《红岩》,对“自由”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要用一个词來形容“自由”的话,我会用“空气”二字。生活在和平年代,自由仿佛是清新的空气,无处不在,却少有人在意。然而,在小说《红岩》描绘的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里,自由对许多人来说却是奢侈的甚至是无法企及的东西。每个人都向往自由,被囚禁中的人自然更知晓自由的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分别被囚渣滓洞和白公馆,他们失去人身自由,既要提防敌人精心设下的陷阱,又要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这样的日子他们如何度过?
“7年,我当然也很不容易度过,可是我的苦只是外形的、偶然的,有时伤一两天脑筋,也就完了;并且我自己清楚苦的来源,因此我想得开,也不会失望和悲观。”这段文字摘引自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写给妻子的秘密信件。在信中,许晓轩谈漫长而惨绝人寰的7年牢狱生活,如谈家长里短,风轻云淡的叙说背后是坚定的信念。
获得“自由”似乎很简单。特务徐鹏飞在审讯成岗时表示,成岗只要写下自白书,就能获释。徐鹏飞口中的这种“自由”,是包含附加条件的,是要共产党人忘却民族大义、摒弃个人信仰、抛却个人尊严而获得的人身自由。面对这种所谓的“自由”的诱惑,成岗不为所动,他用“自白书”明志;面对竹签子钉手指的刑罚,江姐坚贞不屈,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在“自由”面前,“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这是具有革命信念的共产党人的共同选择!
真正的自由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生活日益艰辛,谈何自由与幸福?为了光明与自由,共产党人选择了斗争,哪怕付出的是自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在黑暗中,敌人高声叫嚣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共产党人会给出响亮的回答:“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