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情感牵引研究

2019-08-13 08:53李霖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组织教材评价

摘   要 教育中教是重点,育也不可忽略,育有育情、育人之意。育情是根本,是教育的根基所在。缺失情感的教育,好比没有根茎的树木,只会黯然失色直至枯萎。英语课堂以情感牵引学生,需教师积极投入、保持稳定的情绪,给学生创造有爱的氛围、快乐的环境。同时,要求教师在教材讲解、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中融入情感维度,给学生提供积极情感体验机会,诱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动机,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接纳度、投入度和自觉度。

关键词 英语情感牵引  教材  组织  评价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1]。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应是教师高高兴兴地教,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从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是支撑学生专注于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求知若渴的不竭动力源泉。快乐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英语教师而言,要致力做学生积极情感的引导者、挖掘者、激发者,竭力实现英语课堂的情知合一。

一、情感牵引的理论支撑

1.情感效能理论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情感的独特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一致认为:情感效能具有两重性,即积极性或消极性,情感效能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发挥情感效能的积极性,便能抑制其消极性。在教学中实施情感牵引目的在于利用积极情感效能辅助、催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情感效能可从动力效能、疏导效能、强化效能、协调效能、保健效能、感染效能六个维度解释: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效能;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接受程度的效能,从而增进或抑制学生接受理解教学内容;巩固学生良好习惯、改变不良行为的强化效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协调师生、生生关系的效能,构建课堂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效能,改善学生的精神、心理状况;感染学生、让学生向善向好的效能,帮学生陶冶自身情操,引导学生将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的效能,将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2]。

2.情感动力思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是促使学生学有所得的关键,教师是激发儿童“情感动力”的关键[3]。他认为情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与精神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必须要寻找与学生心灵接触的方法,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体验,让学生精神生活完满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学习中去。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源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要重视人,就要关注情意。他倡导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不同层次的个体,作为课堂的双主体,应坦诚相待,把各自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进行情感交融[4]。在交融过程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赞赏、批評、鼓励等情感讯息,教师接受学生在学习中的迷茫、恐惧、不安。他认为情感交融的目的是增进师生了解,让教育者懂得“换位”,从学生角度理解认识他们的言行举止。

二、英语课堂情感牵引的关键

1.有爱的氛围:要“真情流露”,忌“虚情假意”

要通过情感牵引引导学生遨游在英语知识的海洋,必须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意”相通,即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教师那里获得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些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和感情挂在嘴边,却不放在心上,更没有付诸行动,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样的爱是“惺惺作态”,对教师而言是“掩耳盗铃”,对学生而言则是“虚情假意”。在这样的“假爱”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无法互通,情感牵引也难以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父母之爱子,无须刻意表现,只需要将爱渗透于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学生犯了错懒得批评或不敢批评,学生问问题爱答不理、学生回答错问题不及时指正、学生需要帮助视而不见,诸如此类表现都不是爱。

真正的爱是公正、细腻、严峻的,对所有学生等同视之,在英语课堂上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和接纳,这是尊重的爱;对想说英语不敢开口、开口说了又生怕自己说不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安慰、鼓励,指出他们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这是鼓励的爱;对那些反复犯语法错误、不知所措、垂头丧气的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帮他们一起克服难关,这是帮助的爱。教师将爱浇灌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自然能扫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营造出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范围,情感牵引的实施便水到渠成。

2.快乐的环境:要“寓教于乐”,忌“死气沉沉”

心理学认为快乐属于良好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人们甚至会乐于做一些平时不愿意做的事,快乐的力量可见一斑。情感牵引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情感引导。在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只会产生郁闷、无奈、厌烦之感,很难产生快乐的感受。教师要打破教学环境的沉闷,给教学注入活力,构筑能让学生身心快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发现学生快乐的“秘密”,找到让学生快乐的“诀窍”,寓教于乐,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乐中学”向“学中乐”转变,提高学生快乐学习的层次和精神境界,为情感牵引实施做好铺垫。

3.稳定的情绪:要“一以贯之”,忌“忽冷忽热”

情绪具有极强的传导性,好情绪会传染,坏情绪也会传染。有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阴晴不定、忽明忽暗,对学生忽冷忽热,导致学生心惊胆战、心存芥蒂[5]。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有了抵触心理,他们会自动对教师竖起屏障,这样的情绪状态不利于情感牵引的实施。教师应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在学生面前一以贯之,保持稳定情绪,任何时候对待学生都应保持友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不轻易动怒、发威。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也更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建议、批评或鼓励,对英语课的接纳程度也更高。

4.积极的投入:要“知情合一”,忌“只讲知识”

英语课包含语法、单词、句式等多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英语课上获得知识习得,不但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口语功底、极佳的沟通能力,还要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可分为乐于接收和被动接收,被动接收效果差,乐于接收效果好但实现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不能倾注情感,迎合或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自然不会乐于接收知识。但让学生乐于接收,需要英语教师转变以往集中于学生认识系统,对学生情感系统重视不足的观念,主动挖掘、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情感需要。同时,要求教师自己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充满热情,激情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自身情感来感染带动学生,贴近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接受英语学习。如此,便能为情感牵引的实施创造条件,扫清情感障碍和隔阂。

三、英语课堂情感牵引的实施策略

1.培养积累积极情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接纳度

情感牵引要先有情感,让学生对教师、对英语课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一旦学生积累起积极情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纳度便会提升,在教学中会主动响应教师的情感暗示,跟着教师的节奏走。

第一,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點,点燃热情。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多数教师都惯于采用单词+课文朗读+翻译+重点句型+特殊句式的讲解方法,过分关注英语知识的传授,这对于对英语尚未建立积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强加”之嫌,很容易招致抵触情绪。英语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影片,也有学生喜欢听英语歌曲,欣赏英语音乐剧。英语教师不妨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些精彩的英语影片片段、放一首英语歌曲,营造轻松氛围,也可以选择精彩影片对话片段等对课堂涉及到的祈使句、反义疑问句、There be句型或特殊短语地运用进行讲解。将课堂知识内容和学生兴趣点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兴奋起来,对英语课产生兴趣和热情。兴趣和热情慢慢积累会转化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

第二,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点,纾解负面情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不自信、畏惧、厌烦、抗拒等诸多负面情绪,负面情绪若得不到纾解,日积月累便会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障碍。因此,英语教师要主动靠近学生,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障碍,纾解负面情绪。英语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英语学习日记,对每天学习状况进行简单概括总结,或写周记,记录每周英语学习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在日记或周记中总结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梳理自己理解有难度、未消化或有疑惑的知识点。英语教师通过翻阅学生日记或周记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从中提炼一般性问题、个别问题,采用课堂统一讲解或课下针对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教师的引导、帮助和指点,可以帮学生纾解负面情绪,提升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2.挖掘展示课本情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投入度

第一,深入挖掘英语课本中的情感资源。英语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挖掘利用其中的情感可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情感体验。英语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指的是其中蕴藏的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反映社会热点及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同国家文化属性和饮食礼仪习惯的、反映不同国家社会状况等的信息。这些情感资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文情怀,能对学生身心、思想、价值观等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对他们进行引导,一方面能延伸拓展视野,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人文风情,另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感等。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深层动机。如在“Global warming”教学时,教师可深挖课本中关爱地球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同时可结合课本中的资源,开展“Saving Our City”或“Saving Global”的主题班会、校园践行活动等,唤起学生爱惜保护环境的意识。英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藏的情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能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对社会、人生有更深层的思考,让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第二,巧妙运用情感化方式展示课本情感。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反映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教师实施情感牵引时,需着眼于积极情感的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加工、处理、组织,对学生进行学习心向的调节,从而让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进行情感化处理,如针对中学英语课本对话材料丰富、有许多蕴含情感色彩的阅读素材等特点,采用人物角色情感体验法、小组交流讨论法、改编故事情节法等,引导学生深层次了解课本内容,诱发他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情感。让学生在这种情感传导中产生共鸣,提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投入度,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情知并进。

3.利用评价强化情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觉度

英语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单词多不好识记、发音难不好掌握、句型复杂容易混淆、文化差异增加阅读障碍等。英语学习难度会挫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不想学、怕学的负面情绪。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及时利用鼓励性、积极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积极性评价是最美的教学语言,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具体性,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英语学习状况给予中肯基础上的鼓励性评价,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积极性评价,可以强化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提高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情感牵引的目的在于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运用情感优化英语课堂。它对改变传统英语课堂唯认知的倾向,解决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情感对立和矛盾,树立情知合一的新导向有重要意义。它主张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嵌入情感,想方设法给学生制造情感体验的契机,利用恰如其分、精心巧妙的情感牵引,发挥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巨大效应,在学生头脑中、心田里掀起阵阵涟漪。让学生情感共鸣、情绪共振,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情绪,让他们精神振奋地投入到英语课堂,以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马志香.英语教学情感勿缺[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

[3] 欧静,李霞,马萌云.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的情感因素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5(15).

[4] 刘坤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效用——从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角度谈情感教育中的英语教学[J].海外英语,2011(06).

[5] 程婧,段鑫星.论积极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作者:李霖(1985-),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组织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