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的青春在丝路》是一部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和芒果TV联合打造的主旋律纪录片。该片创新性地以“小视角”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承载大情怀,通过讲述19位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洒青春汗水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丝路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形象构建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如今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片所采用的立体式精准传播模式,不仅有助于融合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的加速形成,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同样做出了有益尝试。
【关 键 词】《我的青春在丝路》;主旋律;纪录片;国家形象;传播创新
【作者单位】潘旋,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2.016
一、弘扬时代主题:异域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国际话语权的逐渐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變得愈发重要。然而,中国的故事固然精彩万分,其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倾听。时至如今,仍有许多西方国家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社会采取观望的态度,一旦有些许风吹草动,便在外媒面前夸大其词,甚至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其构建出的“问题中国”形象使得西方世界对中国充满了误解。而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则是以“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国际性时政热议话题为叙述背景,通过讲述诸多青年建设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真实奋斗故事,对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勤劳友善的国家形象进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塑造与巩固。
1.与时政热点紧密贴合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工程便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中国与沿线欧亚国家在国际合作过程中的重要经济话语,并在这样一条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人文之路上诞生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而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便是一部紧抓时代热点,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所打造出的一部献礼作品。
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与芒果TV联合制作,并于2018年3月和8月分别推出第一季与第二季。两季纪录片通过讲述“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19位中国青年在异国的青春奋斗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的友谊桥梁,并将“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实惠与福利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当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新的内涵,而国内的大力支持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热烈回应也将成为我国优秀文化输出与大国形象塑造的重要契机。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便对“一带一路”这一时政热点进行了精准的把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纪录片设定了时代叙述背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与时政热点话题进行了紧密结合,并从中彰显中国所一贯主张的谋求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
2.对国家形象精准构建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受到许多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歪曲报道,以及我国在历史进程中缺乏对自身形象的有效传播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某些“失真”现象。
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崛起为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内主流媒体也拥有了更为丰富而有力的“发声筒”来重构国家形象。在当前“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许多主流媒体也抓准时机推出了一系列制作精良的主旋律纪录片,其中,《我的青春在丝路》便凭借崭新的视角,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家形象的范例。
“一带一路”并不是中国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及地区的利益共享地带。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正是站在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建设中为沿线各国谋利造福的立场,从具体到个人的“小视角”出发,通过展现中国各行各业的杰出青年在异域中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追求发展进步所做的拼搏与努力,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范展现给“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的各国人民,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中国兼善天下、崇尚和平、亲善友好的大国形象进行精准构建的诉求。
二、讲好中国故事:“以小见大”的视角转变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推进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先决条件。主流媒体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展现真实而立体的中国形象,便需要对“讲故事”的技巧进行掌握与加强。长期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纪录片往往秉持着宏大叙事的制作特点,带有较为明显的标签化宣传倾向。自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与此题材相关的纪录片多如雨后春笋,诸如《河西走廊》《一带一路》等便是展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社会各领域卓越成就的典型代表。而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则另辟蹊径,从被以往纪录片所遗忘的小视角与小细节入手,聚焦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个人,并凭借这种平民化的视角,在紧密贴合受众体验、直观传递青春力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1.从“小”视角彰显时代主题
与以往的主旋律纪录片不同,《我的青春在丝路》并非从国家政策或是“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等“大视角”来展开叙述,而是创造性地通过“小视角”对“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中的诸多中国青年建设者真实奋斗故事的讲述,折射出国家发展与时代主题,灵活地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大国气概与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
在叙述视角上,《我的青春在丝路》制作组在选材方面可谓匠心独运。纪录片选择将视角聚焦在一位位投身于不同领域建设的青年奋斗者身上,如在撒哈拉沙漠里为建设努奥光热电站而拼搏的张乐,加入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中医师谢伟彬,扎根在东帝汶玉米地里推广机械化种植的蒋敏明……纪录片中的19位故事主人公并非隶属于拥有重要话语权的政治群体,也不是深受民众追捧的流量明星,在纪录片播出之前,他们同样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奋斗与汗水书写无悔的青春故事。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他们凭借辛勤与智慧造福着各国人民,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合作交往中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将自身作为“小视角”而折射出了时代合作共赢的“大主题”,并深深地激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我的青春在丝路》摒弃了纪录片宏大叙事模式的加持,却在每集仅有10—15分钟的小型架构中,依然以创新而灵活的方式将中国故事讲述得精彩漂亮。在纪录片的讲述中,没有任何诸如“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人为此骄傲自豪”的字眼,不需要任何引导性的话语与口号式的宣传,便成功地在以“小视角”巧妙呈现“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于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大国风范与丝路精神便在真实的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以“小”人物寄托精神力量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早在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已经在《少年中国说》中深切阐明了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而《我的青春在丝路》的总导演傅卓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在“一带一路”的宏观时代背景下,同更多的青年群体分享一些有亮点的年轻人的奋斗故事,通过展现这些青年主人公坚守岗位、践行自己的“青春梦”的奋斗历程,鼓励更多青年群体加入逐梦旅程,成为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纪录片所呈现的年轻奋斗者往往还是年纪尚轻的“小”人物:33岁的蔡军在巴基斯坦几年如一日地在田地里教授当地耕种观念落后的民众种植高质量的水稻;29岁的孙钦勇不畏险阻深入非洲部落,与阻碍埃塞俄比亚铁路建设的村民进行谈判;30岁的张念自2012年就加入了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每日在热带雨林中寂寞而充实地重复着文物修复工作;28岁的潘洁担起孟加拉国帕德玛桥修建工程部部长的重担,为当地居民架起了“梦想之桥”……有志不在年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勤奋敬业、诚信友善、有责任担当的美好品质通过这些青年人努力奋斗的身影,在所有“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面前得到了生动而真实的展现。
纪录片中,年轻的奋斗者们克服着生活环境的恶劣,承担着工作事务的艰辛,压抑着身处异国的孤独,他们跨越文明、克难攻坚,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正是《我的青春在丝路》这部纪录片至为重要的“情怀”所在。这些青年们堪称这个浮躁时代的精神楷模,他们赋予青春以崇高的价值,使具有人生意义的青春主张深入人心,鼓舞着新一代的青年群体去践行青春梦想,不断奋勇前行。
三、創新传播模式:媒体融合视域下主旋律纪录片的传播创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传播行业的每个角落,成为各主流媒体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我的青春在丝路》这部制作精良的主旋律纪录片便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发展的真切体现。该片通过联合主流媒体作为传播的“发声筒”,在与时政热点话题相关联的同时,采取了多渠道的立体式传播模式,不仅鲜明地体现媒体融合在传播过程中的显著效果,更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推进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湖南卫视与芒果TV台网优势联动,扩大传播影响力
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是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的,而湖南卫视与芒果TV在如今的青少年群体中则是具有较高关注度和较广影响力的广电媒体。湖南卫视对媒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将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在拓展传播广度的层面上为主旋律纪录片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如今信息传播碎片化与网络终端移动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以台网联动的方式进行双平台同步宣传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的青春在丝路》成功博取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凸显出较为显著的传播效果。在节目播出期间,“我的青春在丝路”的话题在移动客户端以及微博平台上始终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热度。
2.主流媒体与企事业单位强强联手,增强社会感召力
《我的青春在丝路》播出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就曾以评论、转发等互动形式在纸媒、官网、移动客户端、微博平台与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该纪录片进行了全面宣传。这些主流媒体以刊登文章与发表评论的方式,累计发文高达300余篇,纷纷对湖南卫视关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时政热点,体现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的做法表示肯定。此外,《我的青春在丝路》还十分有针对性地与垂直领域机构组织进行强强联动。如《洪都拉斯的玛雅谜团》一期就讲述了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年轻中国考古队员李默然在科潘小镇探寻古老而神秘的玛雅文明的故事,制作组及时联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推广。《我的青春在丝路》以众多权威媒体与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推荐作为强势的平台支持,在播出后的社会影响力与感召力呈肉眼可见的趋势加速提升。
3.新型传播方式创意融合,提升受众关注度
在《我的青春在丝路》播出同时,芒果TV以制作微视频的方式,将节目内容进行了再一次的提炼与总结,并凭借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受众。而这些微视频在推出时也会冠以诸如《中国工程师情定撒哈拉,朋友圈求婚现场曝光……》《走近科学之古墓惊现现代锡箔纸》等抓人眼球的醒目标题,因而芒果TV用于微视频推送的官方抖音账号在当时的播放量短时间内便突破2000万大关,并收获用户一致好评。此外,在新一季的节目与观众见面之前,制作组也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在新浪微博等公众平台播放精彩花絮以及先导预告片,并与网友积极进行互动,以此提升受众的关注度。可以说,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微视频作为异军突起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为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增强传播力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的青春在丝路》则巧妙地对之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如今,中国的主流媒体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重任。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便真切地展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中国肩负时代责任、兼善天下的东方大国形象。该片通过对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奋斗的中国青年的青春故事的展现,引导着青年群体主动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联结,使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凭借着人物与事件的真实性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鼓舞着新一代的青年奋力前行。此外,《我的青春在丝路》所采用的立体式全媒体传播模式也成功体现了媒体深度融合传播发展的显著战略优势,为未来的主旋律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与有益借鉴,并有力地引导着社会思想舆论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梁红. 以融媒体思维建构中国纪录片未来的传播力——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媒体融合的探索路径[J]. 电视研究,2019(1).
[2]唐福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合力迈向新阶段[N]. 中国经济时报,2019-04-30.
[3]钟声. 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N]. 人民日报,2019-04-25.
[4]罗迎春. 塑造青春偶像传递榜样力量——对《我的青春在丝路》引领青年追梦的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