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阳 邸垫平 孙祥瑞 杨 菲 张尚卿 孙 茜
(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0;3 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河北邢台 054000;4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1)
夏秋季设施番茄生产中,健康保障性绿色防控技术成败的关键在前三步,从维护幼苗健壮和提高植株自身抗性入手,抓住茎基腐病、病毒病和传毒媒介昆虫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帮助番茄顺利度过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季节。
番茄具有喜温、喜光、喜肥的特性,但是又不耐强光和高温。夏秋季设施番茄种植正值高温强光季节,同时又是各种传毒媒介害虫为害传毒高峰期,种植难度要比春茬大许多。2018 年笔者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育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夏秋季设施番茄健康保障性技术获得成功,夏秋茬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是提早准备,做好定植前后的绿色防控核心三步。
番茄是喜光作物,适度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结果,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我国大多数区域夏秋番茄种植正值高温强光照时节,白天气温普遍达到35 ℃以上,夜间温度往往也不低于25 ℃,棚室里经常有超过40 ℃以上的极端高温,加上透明薄膜的强透光率对光照的反射、散射有限,导致光照远远超过番茄生长的适宜强度,对番茄植株造成严重的生理障碍。虽然多年来育种家不断地选育耐高温、强光的品种,但是面对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强光环境,夏秋季设施番茄生产很难有理想的效益。
夏秋季设施番茄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类。
1.1 高温强光下叶片出现烫伤、脱水性卷叶 番茄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2~25 ℃,幼苗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 ℃,夜间15~20 ℃;开花期白天温度20~30 ℃,夜间15~20 ℃;果实发育和着色期白天温度24~27 ℃,夜间12~15 ℃。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为20~25 ℃,30 ℃以上根系发育缓慢。气温持续超过30 ℃,太阳直射常导致顶端叶片黄化(黄头),叶片出现脱水性干枯烫伤。在持续35 ℃以上高温环境里植株叶片会出现生理性卷叶(图1)。因此,应对夏秋季番茄栽培中的高温强光不利条件,除了选择耐高温、耐强光的品种以外,还需要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尽最大可能创造适宜的棚室环境条件满足番茄生长。
图1 持续35 ℃以上高温造成生理性卷叶
1.2 植株徒长,花蕾易脱落,畸形果、僵果多 夏秋茬番茄整个生育期适逢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如果气温突破番茄花芽分化的极限温度30 ℃就会造成整穗花蕾脱落(图2),或造成花芽分化障碍,产生畸形花和畸形果。同时在高温条件下果实生长期缩短,加上植株蒸腾作用旺盛,若菜农按照春季施肥习惯的间隔期浇水追肥,会造成植株根系吸收水分和蒸腾失水脱节,使水分和养分供给错过果实膨大的最佳时期,从而出现小果和僵果多的情况。
图2 花芽分化期30 ℃以上高温造成整穗花蕾脱落
1.3 传毒媒介害虫种群多,防控难度大 夏秋季节烟粉虱、蓟马、蚜虫、茶黄螨繁殖迅速,若早期防控不力会造成虫口数量激增,很难彻底控制,一旦为害就会大大增加番茄幼苗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和黄化褪绿病毒的风险。
1.4 易发的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多 夏秋茬番茄移栽定植前后幼苗易发生由疫霉菌侵染引发的根腐病、茎基腐病,俗称“死棵”。灰叶斑病、叶霉病和整枝打杈后伤口侵染引发的细菌性溃疡病等都威胁着植株的健康生长。管理粗放的棚室上述病害更容易发生(图3)。
图3 管理粗放的棚室病害发生严重
在分析了影响夏秋季番茄生产的各种不利因素之后,笔者尝试通过优化基础设施设备、调整番茄不同生育期栽培管理、水肥营养、病虫害防控以及改良土壤状况等关键技术节点,集成绿色防控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并试验成功。
2.1 优化基础设施设备 种植夏秋茬番茄的棚室建议选用厚度在0.10 mm 以上的散射膜代替透明直射棚膜,减少直射光对番茄造成的高温烫伤和日灼。有条件的可架设遮光率50%的遮阳网,这样可以降低棚内温度3~5 ℃。
防虫网的设立及棚膜围挡的合理设置:选择60 目1.5 m 宽幅的防虫网,围挡在棚室各处放风口(包括出入门口都要挂网帘),防虫网最大限度的满幅放置,切断烟粉虱进入棚室的途径。风口处吊挂诱集黄板和蓝板。下部围挡应下挖20 cm 弯曲放置棚膜并压土踩实,外挡棚膜地上部高于地面20 cm,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加大放风口的宽度,又可以防止突发暴雨雨水倒灌入棚。
2.2 增施有机肥 无论是倒茬地块还是连作重茬地块,足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有机质含量,另外还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有机质载体,一般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 500 kg以上。
2.3 严格执行健康保障性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为“一蘸、两灌、三喷”法。
第1 步(一蘸):定植前每667 m2用含活芽孢10 亿个 · g-1的NCD-2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kg 沟施,或制备药土(NCD-2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与干燥细沙以1∶9 的质量比拌匀)定植前每667 m2穴施药土10 kg,穴施比沟施效果好。
使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 mL+250 g · L-1嘧菌酯悬浮剂10 mL+56%氨基酸钙镁水剂(波兰柏富生物制药科技公司)25 mL 兑16 L 水配成药液蘸根或浸穴盘,时间掌握在4~5 s(秒),随后定植。这一步主要防控土传病害引起的“死棵”和苗期三大病害(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防控烟粉虱、蚜虫和蓟马等传毒媒介害虫,并促进生根缓苗和花芽分化。
第2 步(一喷):定植后使用68%精甲霜灵 · 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400 倍液或6.25%咯菌腈 · 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400 倍液对土壤表面进行喷施,封杀病原菌。这一步主要防控高温环境下重茬地块易发的茎基腐病。
第3 步(一灌):定植后7~10 d(天)充分缓苗后,利用滴灌设备进行水肥药一体化根施用药。每667 m2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0 mL+250 g · L-1嘧菌酯悬浮剂100 mL+56%氨基酸钙镁水剂1 000 mL,配成母液随滴灌滴入。这一步是整体方案的核心步骤,既可以防控烟粉虱、蓟马、蚜虫和潜叶蝇等虫害,又可以利用嘧菌酯的强内吸性和广谱性防控真菌病害,并且具有控制植株徒长的效果。同时氨基酸钙镁水剂可以刺激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逆性,保障植株的健壮生长,并且促进花芽分化、花序整齐开放(图4)。
图4 第3 步根施用药后植株田间长势
具体操作步骤:① 滴清水浸湿土壤;② 滴入药剂母液;③ 再滴清水。
参考案例:水肥药一体化的滴灌时间近13 h(小时);先滴清水8 h(小时)浸湿土壤,而后开始滴灌施肥3 h(小时),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 min(分),随后滴灌施药1 h(小时),再用清水滴灌5~10 min(分),将滴灌带中药液全部施到土壤中,清水可使药液在土壤中充分扩散展布,即完成水肥药一体化过程。一次用药持效期可达30 d (天)。
第4 步(二喷、三喷):定植后20~25 d(天)进入雨季,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可用47%春雷霉素 · 王铜可湿性粉剂30 g+180 g · L-1氨基酸硼锌水剂(波兰柏富生物制药科技公司)50 mL 兑水16 L 喷施,7 d(天)喷1 次,连续喷施2 次。这一步可提高植株耐高温能力,并且预防高湿环境下细菌通过整枝打杈后伤口侵染引发溃疡病。
第5 步(二灌):第1 次根施用药35~40 d(天)后,为了保障番茄第3~5 穗花序正常授粉,加强后期番茄病害的防控并提高果实的亮度和口感,进行第2 次水肥药一体化滴灌。每667 m2用250 g · L-1嘧菌酯悬浮剂200 mL+56%氨基酸钙镁水剂 1 000 mL,配成母液随滴灌滴入,具体步骤可参照第3步技术方案。
第5 步用药时,正值番茄植株第1、2 穗花已授粉完毕进入幼果期(图5)。注意在第5 步用药前,控制植株旺长并确保果实膨大。
图5 健康保障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夏秋茬番茄长势
总结成功案例不难发现,整体防控成败的关键在前三步。从早期定植开始,从维护幼苗健壮和提高植株自身抗性入手,抓住茎基腐病、病毒病和传毒媒介昆虫等夏秋茬番茄的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帮助番茄顺利度过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季节,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2018 年夏秋季设施番茄栽培的试验验证该技术方案是可行的,是通过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育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43 位菜农、200 多个棚室共同成功验证的夏秋季设施番茄健康保障性技术成功示范案例。该技术对番茄病毒病、灰叶斑病等夏秋茬番茄常见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农户自防方案提高了21%~53%,并且减少用药次数3 次、降低用药量20%;较农户自防方案产量提高15%~20%,每667 m2增加收益1 500 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