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化的人才短板

2019-08-13 06:51柳青黄
中国新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好莱坞影视

| 文 · 柳青黄

电影工业化不仅仅需要完善整个影视生产流程,分工需要深度细化,更需要大量细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火了。

这部在国内成为“现象级”影片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首部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这部电影的诞生,无疑再次引发了关于“电影工业化”这一话题的热议,也为国产电影工业化之路打开了新思路。

事实上,近几年来,电影工业化一直是个热词。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在优质的文化资源、庞大的市场潜力间,缺少一套成熟流畅完整的工业化操作体系,包括产业链每个支线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技能,以及制片体系的规则、流程制度、工具的建立、完善和提高,等等。

有评论称,“电影工业化”会助力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可以说,《流浪地球》是国产电影工业化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不过,对于电影作品而言,其本质是“艺术”,这也就决定了电影工业化并非是程式化、同质化,而是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专业化、系统化,工业化也不是强调大场面、大制作、大投资,而是追求从理念到实操再到人才的理想化产业生态。

电影工业化不仅仅需要完善整个影视生产流程,分工需要深度细化,更需要大量细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工业化的未来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从曾经不足百亿的规模,到现在稳稳位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影视产业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历史纪录。

《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以30%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领跑全球市场。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凭借市场规模优势崛起,预计在5年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然而正向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迈进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电影工业化,很多人还存在一种误解,将电影工业化同“好莱坞电影”“拍大片”画上等号。其实真正的电影产业工业化体现在各个细节,体现在产品类型化、制作标准化、人才专业化等多方面。

100多年来,好莱坞电影工业作为欧美影视行业的一个标杆,它的影视后期制作工作流程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并呈现出流程化、程式化、标准化、协同化、后期前置化、国际化等工业化特征。

中信证券传媒互联网高级分析师肖俨衍在研究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路径之后指出:“片厂制瓦解后,好莱坞整个体系一方面变得更加市场化,需要用好的内容来征服用户;另一方面也需要重新建立行业秩序,也就是作品工业化体系流程,实现资源与收益最佳分配,实现优质内容可持续产出。”

一般在好莱坞电影产业中,电影从前期规划到拍摄制作、流程把控到主流影片的叙事结构、独立电影的发行模式等都有相当细致的标准。如开拍前电影需要有完备的计划,拍摄周期、预算等必须与制作团队、创作(导演)团队达成共识;影片开拍后,项目由副导演监控,按照计划中的流程进行,细化到每日工作时长、每天每小时的项目进度。

和国内影视行业“进剧组”不太一样,美国电影的工业化体系下,剧组工作人员是“上班薪酬制”。“就是上班,不提供住宿,全是按小时计费,这就要求你拍摄计划要无比详细。当他们拥有作为产业工人的权利时,他们会把拍电影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做。”制片人岳翔介绍。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认为,电影工业化就是把杂乱的东西标准化,从而对内容进行量化和拆分,之后再进行分工。简而言之,就是标准、组织与分工。

在行业浸淫30多年的华狮影业总裁、制片人蒋燕鸣认为,电影工业化就是标准化的过程。他指出,从业这多年来,遇到了很多不按标准、规矩办事的问题。“明明是90分钟的电影,可能剪完就变成120分钟了;电视剧更严重,明明是35集的剧本,拍完剪出来就成60集,因为每多一集就能多卖好多钱。”

“在好莱坞,工业化的工会电影都有统一的剧本格式,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一页剧本对应成电影里的一分钟,制片人拿剧本一看,掂分量就知道剧本好与不好,后续工作对接起来特别方便。相比之下,我们的剧本格式各种各样、千变万化。剧本格式的标准化、剧本分解的标准化、预算分解的标准化等,每一个环节标准有了,才有可能形成工业化流程。”岳翔认为。

但是,目前中国的电影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大多是分散的小力量,这些力量无法聚拢起来做出一部部成熟的工业化电影。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技术、资金、管理方面,更体现在缺乏人才方面的孵化和培育。

专业人才的短板

“工业化势在必行,电影不能没有工业化,但工业化也不是万能的。”在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看来,电影终究是文化产业,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电影作品是从无到有的创意过程,人的创造力是关键。“我在做电影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专业的人才。”

有一次,王家卫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分享交流会上问到“有多少人不想当导演?请举手”,台下只有零星的一小部分人举起了手,看着台下一众拥有“导演梦想”的同学,王家卫笑着说:“你们都当导演了,谁来拍电影啊?”

这便真实地道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剧组人人都想当导演,副导演的终极目标是当导演,摄影大哥的终极目标也是当导演,那么各个细分专业领域谁来做?道具、灯光、后期谁来做?

陈大明曾经是一名导演,他说:“因为大家都想去当导演,没有人做道具、灯光或是剧组的其他具体岗位。比如说我们最缺的是场记,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场记,但场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岗位。我记得有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场记,他去带徒弟,现在收费高得不得了。”

中国电影要走向真正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最重要的是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这几年来,细分领域的人才培养日渐受到关注。

万达影视集团在2018年就宣布了导演扶持计划,还启动了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等多个环节的新人计划。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也持续地为国内电影行业储备音效、特效、美术、化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目前,中国影视类的院校约300所,重点大学达到了30所,2018年已有1131家学校开设影视类专业并招生。实际上,每一年影视类的专业报考人数不断在攀升,但很多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到社会以后,却很难进入行业。

针对电影人才普遍产学脱节的问题,编剧、导演、制片人、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得主理查德·安德森表示,电影学院的教育的确可以帮助个人触及到电影的方方面面,但想要深入到行业中,适应工业化体系的运转,就应该从基层做起。“好莱坞体系开始运转的时候,是没有专业的电影学院的。”

事实上,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有了为电影产业锻炼人才的基础。

在2019年6月20日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暨复兴之路分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2018年中国电影总产量1082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头部国产电影共有9部,票房超过5亿元的国产片20部,超过1亿元的共计44部。相比之下,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进口影片共有38部,数量已经落后于国产片。但更多的国产影片,连走上大银幕的机会都没有。2018年登陆大银幕的国产电影总量为398部,这意味着将近700部的国产电影在完成拍摄后,并没有得到上映的机会。

冰冷的数字带来的不仅仅是坏消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公开陈述了对于电影产量的看法:中国电影业每年还需要保持较高的产量,一方面进行电影题材和美学的探索,另一方面电影人才需要历练的机会,“如果每年只生产三五百部电影,大量的人才是进不来的。”

没有人才流入,没有产量保障,无论是中国电影的美学探索还是工业化、标准化进程,都将被延缓。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总监陈大明认为,对于学习电影的人来说,真正的努力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学校以外。在学校学到的只是基本知识,要在行业立足,还是要通过各种尝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理查德·安德森也建议,一些大的制片厂,可以与电影学院加强合作,创立如医学培训这样有章可循的培训体系,这样也会使得学校的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聚焦,所匹配的工种更加多元化。

猜你喜欢
工业化好莱坞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