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群众的幸福事

2019-08-13 07:50韦倩
当代贵州 2019年23期
关键词:搬迁户凯里易地

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韦倩

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

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凯里市按照“六个坚持”“五个体系”要求,制定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目前,凯里已建成上马石、清江、冶炼厂、东出口、白午5 个集中安置点,已安置7057 户31124人。安置区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有公园“出门七有”。

拥有舒适的新家

凯里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的山麓地段,素有“苗侗明珠”的美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但是,在连绵的群山中,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带。

为了改善这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凯里在主城区内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城镇化集中安置和跨行政区域安置的方式使群众脱离穷窝。

“你不知道我拿到新房钥匙的那天有多高兴,现在住的房子太漂亮了!”来自大风洞镇辉报村的张仁德对于能搬到清江移民小区很开心。

和张仁德有着同样心情的还有上马石安置小区的王太凤,以前,他们一家5 口人挤在摇摇欲坠的木房子里,王太凤说:“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好啊,我们才有机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王太凤的新家有90 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布局,家里沙发、电视、冰箱等家具都有,一家人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在上马石安置小区,白窗、黄墙,统一外观风格的安置房整齐排列,错落有致、整洁美观,并且每一栋楼房都有一个名字,是根据搬迁群众的地域来取的,比如台江楼、剑河楼、凯棠楼等。

“搬迁群众之前大都是生活在农村,我们将同一个地方的群众安置在同一栋楼,让大家可以互相串门,尽量地保留他们以前的生活习惯。”凯里市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张荣说。

考虑到少数民族喜爱文艺活动,凯里在安置区修建活动广场,小区的群众不仅可以在广场上自由活动,居委会还不定期地组织文艺表演,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同时,凯里还在安置小区建立起党工委、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方便群众生活。安置点里的图书馆、健身房、四点半课堂、妇女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老年人日常间照料中心也免费为群众开放。

获得培训就业机会

初见杨美,她正伏在缝纫机前耐心地指导姐妹们制作衣服,干练的穿着、温和的笑容,使记者印象深刻。

杨美是凯里市上马石安置小区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上海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漂泊的日子无奈又辛酸。

2016 年12 月,杨美跟随老家群众从凯棠镇凯哨村搬迁至上马石安置小区。

正巧这时,凯里市扶贫办在小区内组织免费培训,专门请来老师教大家服装制作,杨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培训学习结束后,在凯里市扶贫办的鼓励和帮助下,2018 年5 月,杨美开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制作车间。短短一年的时间,杨美的工作车间生产了将近3000 套服装,产值接近30 万元。

“车间还在发展中,不过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杨美告诉记者,凯里市扶贫办不仅在场地、技术和资金方面对自己给予支持,更是为公司拉来了不少订单。

现在,上马石安置小区扶贫车间拥有固定员工20 多人。

张安梅就是其中之一,“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管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能有一笔收入,我感到很满足”。张安梅家住在上马石安置小区旁海楼9 栋1 单元,来到扶贫车间工作已有5 个月,每个月有2000 多元的收入。

为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凯里按照“搬迁一户、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工作,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首先,针对搬迁户开展苗绣、银饰、竹编、电工、烹饪、挖掘机、家政服务等培训,提升就业水平,保证搬迁户中未就业有培训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然后,实施“一点一企业”和“一户一就业”工程,建立“内引外联”机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机制,扎实推进劳务输出,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有工作”。

目前,5 个集中安置点已经实现培训全覆盖,共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92 期8670 人次,培训后就业率为82.6%;5 个集中安置点户均就业率达100%,劳动力就业率达91%,实现1户1 人以上就业。

享受均衡的教育

5 月23 日,阳光明媚。凯里市开怀街道上马石移民安置小区第十三幼儿园的操场上,几十个孩子身着橘色的校服,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皮球,跟着音乐节奏欢快地拍球。

“这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体育活动,”园长潘丽萍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之外,我们还很重视孩子们体育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小区内凯里第十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练习拍球。

记者看到,幼儿园里有舞蹈区、刺绣区、绘画区等,民族氛围浓厚,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习竹竿舞、蜡染、刺绣等技能。

第十三幼儿园是凯里的第一所易地扶贫公办幼儿园,专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园所建,占地面积1570 平方米,目前在园人数325 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幼儿有226 人。

“之所以把幼儿园打造成为具有民族风情的样子,是因为我们搬迁的群众大部分都是苗族,我们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学习活动场所,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副园长张黔说。

杨玲是第十三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每天7:40,妈妈准时将她送到幼儿园。

“我喜欢来幼儿园,老师教我们做手工、唱歌、跳舞、画画,非常有趣。”之前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2017 年从老家凯棠乡凯棠村搬迁到上马石安置小区后,杨玲才有这样的机会。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的教育问题,凯里投资24540 万元建设安置点学校,建筑面积85365 平方米,全面解决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难问题。目前,已建成幼儿园6 所、小学5 所、初中1 所,可提供学位共9200 个。

此外,凯里全面梳理安置群众教育需求,本着“搬迁一个、接受一个、安置一个”和就近入学(园)原则,根据所需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入学名单,按照“一生一方案”安排入学,确保已搬迁户子女有书可读、有校可进。

截至2019 年3 月,已搬迁入住,来自凯里市各镇和州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806 名适龄学生,其中幼儿园适龄孩子1239 名,小学适龄学生2328 名,初中适龄学生1239 名,均已安排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猜你喜欢
搬迁户凯里易地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臧学万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Business English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Intention To Buy Counterfeit Goods of Chinese Jobbers in Guizhou Province, PRC
最漂亮的一个
占卜出来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