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 李朱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于这本必读教材,广大党员必须首先搞清楚其中几个关键问题。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全党的政治理论武装,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央都印发了相应的学习纲要,所以,这是我们党多年来形成的一个传统。
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所以,2017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中提出: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毫无疑问,无论每个党员在从事何种工作,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推动改革发展,对于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中央在通知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作出以下五点概括: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
《学习纲要》共分为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由绪论、主体部分、结语组成,从目录中可以看到纲要的篇章结构。
《学习纲要》通篇贯穿着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
首先看绪论,讲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在新时代中孕育而生又反过来指导新实践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从第一章到第十九章,虽然没有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一一对应,但仔细研读就可以发现,《学习纲要》的十九章内容涵盖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可以从以下三个大层次来把握。
一是核心元命题,主要是指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分别对应《学习纲要》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九章。第一章的关键词是“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第二章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方向”。第十九章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是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其中,实事求是、科学思维能力、问题导向、重视调研等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工作理念、一贯秉持的执政风格。
二是重要的基本理論命题,对应《学习纲要》的第三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了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力量、根本动力、本质要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贯遵循,又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是属于基本方略的具体理论命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条件保障两大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对应《学习纲要》的第九章到第十三章,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它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明确了努力的领域和方向。条件保障分别对应《学习纲要》的第十四章到第十八章,又分别是基本理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等诸多方面的深入展开。
各个篇章的行文风格通俗易读,例如,讲到统战工作应该如何交朋友时,以“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来比喻;在讲到供给侧改革时,使用了“出境购物”“‘海淘购物”等年轻人熟悉的新词;对于逆全球化的保护主义,举的例子生动形象:“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学习纲要》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比如对“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等敏感问题,都一一进行了回应。
中央通知提出,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系统全面、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学习纲要》最后的结语,在中央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也更好理解,就是三个字:懂、通、实。
“懂”是前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通”是贯通。学习中要坚持四个贯通(一是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二是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三是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四是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实”是落脚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用所学思想理论解决三类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
《学习纲要》还特别提到了两类人群:一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学习上要以上率下;二是国家的未来——青年,要引导他们的信仰、信念、信心,要引导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引导他们的梦想、追求、人生。
(转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