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精细化管理

2019-08-12 01:39:31徐汇区人大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貌历史建筑

徐汇区人大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多最完整的风貌区,是上海城市记忆、文化个性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品牌。

课题组聚焦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精细化管理”,既看到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如风貌区原有的低密度、高绿化、优质配套的特征在逐步弱化以及建筑老化、功能退化、管理弱化的状况日益显现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风貌保护的历史责任感

1、强化风貌历史文化价值理解,明确保护责任。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风格、技艺水准,都完整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是海派文化具体展现。这些精美的建筑,记载了上海的近现代历史。因此,在风貌区应尽量避免像武康大楼立面被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挡现象的出现,注重建筑完整的呈现。同时要充分认识历史风貌的不可再生性,强化保护的历史责任。风貌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空间”,其各式建筑体是海派文化的年轮与结晶。一旦破坏,就不可能再生,政府要坚决杜绝“巨鹿路888号”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

2、深入开展风貌宣传工作,注重多样化普及。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宣传,提升全社会风貌保护意识,特别是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强对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抓好风貌保护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文化名人参与,如在凸显街区的红色经典过程中,邀请著名学者、专家“口述历史”,重讲建筑故事,共创风貌区宣传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风貌保护的精细化水平

1、要有绣花般的细心将保护开展下去。将风貌保护作为城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窗口,对标国际标准,坚持“整体保护、积极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落实好“三增三减”等要求,对目前正在进行的黑石公寓和修道院公寓为代表的重点特色历史建筑,在保护修缮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修旧如故”原则,对于建筑材料、色彩和工艺进行严格限定,研究保护建筑修缮技术和工艺,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储备,切实保护好风貌区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2、要有绣花般的耐心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按照条例要求做好风貌保护资金预算安排,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规范使用。发挥风貌区管委办的沟通协调作用,强化综合监管和专业执法联动机制,落实街道社区属地责任,提升监管执法综合效能。细化业态准入机制,制定负面清单。突出风貌保护规划在民生保障和品质提升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风貌区各类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的落地见效。

3、要有绣花般的卓越心推进风貌区整体工作开展。抓好历史建筑修缮、风貌道路整治、架空线入地和多杆合一整治工程、小区综合治理、旧住房综合改造及垃圾分类处置、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如智能垃圾桶建设、修建“梧桐环保空间”,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专业作用,提升风貌区居住、商务、创意、休闲的整体环境品质。

三、推动风貌保护的社会化参与

1、进一步创新社会化保护机制。通过创新更有效的机制解决风貌区瓶颈问题,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及相关政策,解决人口疏解、历史建筑修缮、业态调整、居改非、舒适性与风貌、规范和审批等问题。结合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多元化、多途径、市场化的投入机制,研究引入社会资金的良性运作机制和投资回报政策,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保护性使用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兼顾问题。

2、进一步开拓社会共治层级。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组织在风貌保护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及时反映群众意见,优化社区服务,增进居民获得感。要引导风貌区内外公众参与,建立游客建议反映平台,充分听取各方声音,构建风貌保护的制度,提升风貌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3、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的作用,完善居民区治理架构,发挥自治共治作用,加强对破坏历史建筑等行为的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沟通渠道,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风貌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风貌保护的制度化保障

1、关于风貌保护监管执法机制方面。建议在区的层面由城管执法部门和属地街道社区牵头,房管、规土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公安、市场监管、商务、文化、市容绿化等部门协同配合,对于不符合保护规划的建筑使用行为,如擅自居改非、不符合商业规划的经营行为、不配合或妨碍普查工作行为,明确惩罚措施细则。对于屡教不改破坏风貌的行为,建议细化破坏行为的类型和处罚方式,并强化法律上的行刑对接处罚力度,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政府相关工作的监督。

2、关于保护对象与内容方面。建议按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保留历史建筑实行分级分类保护,同时建立相应增补和退出机制,强化社会公众的意见征询,形成科学的保护评价标准体系。建议“风貌保护道路”按照保护内容与风貌保护区进行适当归并加以研究。同时扩大风貌保护区范围内各类基础设施、公共绿化、城市家具以及小区围墙、历保建筑附层等,明确和细化风貌区空间内所有“部件”和“事件”的管理实施职责。

3、关于保护活化与有机更新方面。对于风貌区的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行为,建议明确建筑技术管理规定在风貌区区域的特殊管理依据。建议对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技术性规范给予法规支撑,对于风貌区历史建筑结构、面积等变动,无法满足现有抗震、消防等技术要求,应当由规划、消防、抗震、交通等政府相关部门作出针对性的技术性规定。

4、关于保护制度完善细化方面。对于建筑租赁关系的解除条件,建议纳入承租人或使用人的不当使用行为,明确解除程序和补偿方式,并采取限制交易、纳入诚信记录等方式加强约束。建议明确使用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并通过修缮补贴等方式鼓励使用人对建筑进行积极保护。对于建筑交易规定,明确使用的限制性条款,建立正(负)面清单。同时包括适度提高交易税费成本,以降低交易频度鼓励长期持有。

五、深化风貌保护的高品质内涵

1、为文化内涵注入高品质。从打造徐汇“文化品牌”的战略高度入手,充分挖掘历史风貌的独特文化内涵,展示徐汇中西文化交融和传承。要建设一批公益性开放性的城市文化空间,在黑石公寓开发利用中,注重与该区域音乐艺术属性的融合,吸引更多国内外音乐资源的入驻。要注重基础设施与历史景观融合,彰显风貌区的文化魅力。

2、从各行各业汲取专业智慧。进一步发挥名人名居的文化效应,依托老洋房志愿者队伍、专业行业协会、区域单位等社会力量,加强与高校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机构的合作,在以东湖路37号“衡复微空间”为基础的展示开发中,充分展现海派文化的厚度与深度。

3、拓展“活化”风貌内容推广模式。对历史建筑数据信息进行开发整理,借助微更新的手段改造建筑空间,通过声、影、像、展等多种形式使文化内涵的感知更加立体多维。如在布哈德住宅、柯灵故居、巴金故居等名人故居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融入,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提升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风貌的认同感。

六、把握风貌保护的民生需求

1、牢记保护的“初心”。保护的最终目的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滿意度上。当前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寓管理于服务中,把握好市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如环贸周围凸显商务定位,复兴中路一带凸显音乐文化定位,乌鲁木齐中路一带突出生活定位,真正把风貌保护同提升城市能级、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2、关注人民的“内心”。要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城市的温度,需从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管理好与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新兴业态,在鼓励适度有序发展的同时,要探索房东、物业公司和行业联动共治的监管平台,通过物业、居委会以及居民自治等方式,促使多方形成合力。借助人工智能手段,运用区域性互联网实行常态长效管理。解决好与群众生活相关的细小问题,结合居民生活需求,要研究风貌区中绿化与停车矛盾、老旧住房物业管理短板、环卫绿化等问题的解决机制。结合风貌区内实际打造口袋公园,增设沿街绿化小景,提升生态环境。优化设置宣传栏、健身设施、座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便民设施,营造宜居城市的公共空间。处理好“老龄人群”的切实需求,风貌区内老龄化人口已近40%,风貌区的规划要考虑老龄人群生活习惯,扩展风貌适老服务空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3、永葆工作的“恒心”。风貌保护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常态长效机制。要将全部的工作热情与“三全四化”理念熔铸,要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当成一场持久“攻坚战”,统筹美丽城区、美丽街区、美丽小区治理,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区品质、温度、活力,使风貌区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猜你喜欢
风貌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包裹的一切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工程与建设(2019年4期)2019-10-10 01:45:30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8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库车城市风貌
丝绸之路(2016年7期)2016-05-14 18:38:44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