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才,刘城成,袁东波,郭 莉,侯 巍,莫 茜,阳爱国,郝力力,*,李 锐
(1.西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21)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类广泛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如人类卡里翁病(Carion’s disease)、战壕热(trench fever)、猫爪病(cat-sratch disease,CSD)等[1],是近年来我国新发传染病之一,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巴尔通体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体内,包括犬、猫、兔、牛、鼠,及一些野生动物等,并经蜱、蚤、白蛉等吸血节肢动物传播。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啮齿动物,以及蜱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美国、法国、秘鲁、荷兰采用PCR方法对蜱、蚤体内巴尔通体进行了检测[2-3];意大利、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对猫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4];福建[5]、浙江[6]、黑龙江[7]、云南[8]等省区对蜱、鼠形动物的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石渠县位于四川西北部的纯牧业县,境内平均海拔4 200 m,牦牛是当地最重要和数量最多的家畜,整体养殖方式粗放,驱虫意识淡薄,更重要的是牧民与牦牛接触极其紧密,极易被寄生于牦牛体表的蜱叮咬继而感染相关蜱媒病。到目前为止,尚无石渠县境内巴尔通体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石渠县牦牛体表的蜱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以期初步了解当地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为该地区蜱传巴尔通体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1.1.1 蜱采集
于2018年3至8月从石渠县麻甲乡、德荣马乡、阿日扎乡和长须干玛乡的牦牛体表采集蜱(每个乡选择2~3个村,每村选择2~3家农户的牦牛群,每头牦牛体表采集5~6只,此法采集相对更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装入收集管,塞入潮湿脱脂棉,形态分类后放入75%乙醇溶液中,并置于4 ℃冰箱保存待检。
1.1.2 主要试剂
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EasyPure Genomic DNA Kit);Trans 2K Plus DNA marker、2× EasyTaqPCR SuperMix(北京全式金公司),1×TAE溶液,琼脂糖。引物合成、测序均由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公司)完成。
1.1.3 主要器材
电泳仪电源(北京六一仪器厂,DYY-6C型)、Leica S9D体视显微镜、台式高速离心机(eppendorf 5402型)、Bio-Rad伯乐梯度PCR扩增仪(PTC240型)和Bertin Precellys 24研磨器等。
1.2.1 蜱形态分类
根据文献[9]和[10],采用体视显微镜对蜱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鉴定后选取每个地点不同种类蜱的2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定种类。
1.2.2 DNA提取
取出用75%乙醇保存的样品,无菌水洗涤晾干后沿纵向中轴线切割,分别装入EP管,半只于-80 ℃冰箱冻存,另外半只加入500 μL无菌水于Bertin Precellys 24研磨器充分研磨,参数如下:每管加入陶瓷珠(直径0.5 mm的20珠和2 mm的5珠),5 500g研磨2次;4 000g研磨1次。取研磨液200 μL,用EasyPure Genomic DNA Kit按照说明书提取DNA,于-20 ℃保存备用。
1.2.3 PCR检测
蜱和巴尔通体的分子鉴定分别采用Ondrejicka等[11]和Reis等[12]建立的方法,引物见表1。2种引物扩增均采用25 μL的反应体系:2× EasyTaqPCR Super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10 μmol·L-1),模板1 μL、ddH2O 9.5 μL,混匀。设阳性对照(B.melophagiDNA由本实验室保存)和阴性对照(去离子水)。蜱COⅠ基因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15 s,55 ℃退火35 s,72 ℃延伸55 s,40个循环;72 ℃延伸8 min;16 ℃保温。巴尔通体gltA基因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15 s,55 ℃退火35 s,72 ℃延伸30 s,40个循环;72 ℃延伸8 min;16 ℃保温。取2 μL PCR扩增产物于1.2%琼脂糖凝胶中100 V电泳30 min,凝胶成像仪中观察结果。
1.2.4 序列分析和统计分析
阳性样品送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公司)测序,所得序列用DNA Star软件进行拼接分析,在NCBI中BLAST进行比对,再应用MEGA 6.0软件以Neighbor-Joining法(bootstrap值1 000)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分别是长须干玛乡234只、麻甲乡224只、德荣玛乡192只、阿日扎乡168只。经鉴定,青海血蜱172只,西藏革蜱646只,形态特征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2.1 蜱COⅠ基因扩增
表1 PCR引物
Table 1 PCR primers
鉴定物种Species引物序列Primer sequence(5'-3')靶基因Gene产物大小Product/bp参考文献References蜱TickLCO1490: GGTCAACAAATCATAAAGATATTGGCOⅠ658[11]HCO2198: TAAACTTCAGGGTGACCAAAAAATCA巴尔通体Bart781: GGGGACCAGCTCATGGTGGgltA356[12]Bartonella sppBart1137: AATGCAAAAAGAACAGTAAACA
A,青海血蜱背面;B,青海血蜱腹面。A, Dorsal surface of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B, Ventral surface of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i.图1 青海血蜱形态特征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A,西藏革蜱背面;B,西藏革蜱腹面。A, Dorsal surface of Dermacentor everestianus; B, Ventral surface of Dermacentor everestianus.图2 西藏革蜱形态特征Fig.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rmacentor everestianus
以提取的蜱组织DNA为模板,扩增蜱COⅠ基因片段,均出现目的条带,部分样本电泳如图3所示,片段大小约658 bp,与预期相符。
2.2.2 蜱COⅠ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蜱COⅠ基因序列经拼接、比对后共得5条,其中4条属于西藏革蜱,1条属于青海血蜱,分别命名为D.everestianus. shiqu1-4、H.qinghaiensis. shiqu。选取Blast比对后同源性最高的序列1~2条以确定种,即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再选取不同地点分离到的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COⅠ序列,最后选取部分不同种类的血蜱和革蜱的COⅠ序列作为参考序列,构建进化树。如图4所示,4个革蜱分离株和西藏革蜱(KJ396938)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8.0%~99.5%。血蜱分离株则与甘肃天祝(MF981066)、甘肃临洮(MF981034)分离的青海血蜱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09%;与青海湟源(MF981069)、甘肃永靖(MF982056)分离的青海血蜱同源性分别达98.63%、98.48%。
以提取的蜱组织DNA为模板,扩增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麻甲乡部分样本电泳如图5所示,片段大小约356 bp,与预期相符。
巴尔通体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在818只蜱中,有246只检测到巴尔通体,感染率为30.07%(246/818)。其中,麻甲乡感染率最高,达76.79%,其余依次是长须干玛乡17.95%、德荣玛乡12.50%、阿日扎乡4.76%。经χ2检验,麻甲乡的感染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地方。另外,只在麻甲乡采集到2种蜱。
M,DL 2 000 marker;1,阳性对照;2~8,蜱样本;9,阴性对照。M, DL 2 000 marker; 1, Positive control; 2-8, Tick samples; 9, Negative control.图3 麻甲乡部分蜱COⅠ基因PCR产物电泳图Fig.3 PCR products of COⅠ gene of tick samples
图4 基于COⅠ基因蜱种系统进化树分析Fig.4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icks based on COⅠ gene
M,DL 2 000 marker;1,阳性对照;2~9,蜱样本;10,阴性对照。M, DL 2 000 marker; 1, Positive control; 2-9, Tick samples; 10, Negative control.图5 麻甲乡部分巴尔通体gltA基因PCR产物电泳图Fig.5 PCR products of gltA gene of some samples in Maga village
巴尔通体gltA基因序列拼接、比对后共得3条,分别命名为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 1-3,其中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1与unculturedBartonellasp.shiqu 2仅1个碱基的差异,与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 3有34个碱基的差异。选取Blast比对后同源性最高的序列1~2条,以及不同种类巴尔通体的gltA基因序列等16条作为参考序列,构建进化树,进行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如图6所示,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1和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 2与美国的Bartonellamelophagi(AY724768)序列同源性分别达100%和99.7%,与我国新疆未定种的UnculturedBartonellasp.xinjiang (KY224150)同源性分别达100%和99.7%。UnculturedBartonellasp. shiqu 3与未定种的Bartonellasp. RF124HAIN(FJ464240)序列最接近,同源性达98%,与台湾分离的Bartonellagrahamii(GU056195)同源性达95%。
表2 石渠县蜱巴尔通体PCR检测结果
Table 2 Detection results of ticks-borneBartonellain Shiqu County
调查点Location样本数Number of samples青海血蜱H. qinghaien-sis西藏革蜱D. everestianus合计Total阳性数Number of postive samples青海血蜱H. qinghaien-sis西藏革蜱D. everestianus合计Total感染率Infection rate/%青海血蜱H. qinghaien-sis西藏革蜱D. everestia-nus合计Total阿日扎Arizha016816808804.764.76麻甲Maga172522241363617279.0769.2376.79*德荣玛019219202424012.5012.50Derongma长须干玛023423404242017.9517.95Changxugan-ma 合计Total17264681813611024679.07*17.0330.07
*表示差异显著(P<0.05)。
* represent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图6 基于gltA基因巴尔通体系统进化树分析Fig.6 Phylogenetic tree of Bartonella based on the gltA gene
蜱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蜱、若蜱、成蜱4个时期,属不完全变态发育,在每个时期形态特征不同,而相近物种之间形态特征又相似,所以仅从形态学鉴定需要丰富的经验,难度较大。目前,COⅠ基因是DNA条形码基因之一,能够在种的水平对物种进行鉴定[11,13]。因此,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蜱的鉴定,如Casati等[14]通过COⅠ基因鉴别了澳大利亚的具角硬蜱与全环硬蜱,吕继洲等[15]通过COⅠ基因鉴定了新疆的草原革蜱和边缘革蜱。本研究鉴定出2种蜱,即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这可能与采集方法和宿主有关,原因包括:1)蜱生活史中90%以上处于非寄生阶段,多栖息于草原、森林等生境;2)单宿主蜱发育阶段均在一个宿主体表,如微小牛蜱;3)二宿主和三宿主蜱每一发育阶段饱血后均脱落,下一阶段重新寻找宿主[16],如青海血蜱、西藏革蜱。本试验仅从牦牛体表采集,后期可采用布旗法或者加大宿主种类,从马、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等体表采集,从而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石渠县蜱的种类和分布。此外,青海血蜱只在麻甲乡采集到,这可能与蜱的生活特性、海拔有关。每种蜱都有特定的生存环境,包括海拔、植被类型等,如西藏革蜱仅生存于3 500~4 500 m的高海拔地区,而青海血蜱分布在海拔2 000~4 200 m的地区[16]。就地理位置而言,麻甲乡位于金沙江河谷寒温带半农牧区,海拔在3 300~3 800 m,而其他3个乡位于雅砻江流域亚寒带纯牧区,海拔在4 300~4 600 m,两区的海拔高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很可能是只在麻甲乡发现青海血蜱的主要原因。
巴尔通体是一种地理分布广泛,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可通过蜱、蚤等节肢动物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原体。gltA基因为巴尔通体的遗传学分类标志[6],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巴尔通体的诊断和研究。如美国[2]、荷兰[3]等均有报道从太平洋硬蜱(Ixodespacificus)和篦子硬蜱(Ixodesricinus)等蜱中扩增出巴尔通体的gltA基因,其感染率分别为19.2%(29/151)和60.0%(73/121);孙继民等[6]从浙江省中华硬蜱中扩增出巴尔通体的gltA基因,其感染率为16.3%(14/86)。本试验共采集到818只蜱,其中有246只检测到巴尔通体,感染率为30.07%。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麻甲乡采集到2种蜱,且青海血蜱的感染率(79.07%)高于西藏革蜱(69.23%),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蜱的种类不同。据报道,某些蜱是一些特定病原的携带者,如青海血蜱是羊泰勒虫的主要传播媒介[17];网纹革蜱(D.reticulatus)更容易携带劳氏立克次体,而边缘革蜱(D.marginatus)更容易感染斯洛伐克立克次体[18]。本试验中,相对于西藏革蜱而言,青海血蜱是否为携带巴尔通体的优势蜱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不同地点的感染率存在差异(P<0.05),其中,麻甲乡的总感染率为76.79%,显著高于其他3个地方,这可能与麻甲乡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舒适的气候有关。
至今证实有B.grahamii、B.melophagi、B.henselae、B.elizabethae等15种巴尔通体可导致人类疾病[19]。有报道从人的血液中通过PCR方法检测到B.melophagi[20],同样也从以色列的牛血中检测到B.melophagi[21]。鉴于此,后期可扩大调查对象,对牦牛血进行检测,从而深入了解石渠县巴尔通体的流行情况。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试验中共检测到2种巴尔通体,一种与B.melophagi亲缘关系最近,另一种则与未定种的Bartonellaspp. RF124HAIN和B.grahamii遗传关系最接近。
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对石渠县牦牛源蜱中巴尔通体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蜱较高的感染率提示当地居民存在感染巴尔通体的风险,后期应进一步加强巴尔通体流行情况的监测,为当地巴尔通体的研究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