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交流互鉴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2019-08-11 23:53王玥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明交流

王玥

摘要:2019年5月15日,以“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亚洲与世界各国璀璨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也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我国今年举办的又一场重要主场外交活动。

关键词:文明;交流;互鉴

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還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不同文明该如何相处也成为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以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维护文明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才能构建一个不同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人类文明在包容中交流互鉴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先后诞生了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文明以及西亚两河文明等世界文明。亚洲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平等对话、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道理,因此我们在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和自信,永葆中华文化底色的同时,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收并蓄的姿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养分,从中汲取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正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经久不息、世代传承。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颜色、一种声音,就算这种颜色再美,这种声音再悦耳,它也是单调乏味的。世界文明也是如此,是由不同文明组成的,这些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当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重宗教,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应该是和睦平等、相互依存的,而非矛盾对立、有你无我的,每一种文明都是优秀不可替代的,都值得被尊重,也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特点,这些共同构成了文明的发展史。

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日趋活跃,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也是消除文明隔阂的有效办法。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因此,世界文明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说明世界文明存在高低优劣之分。相反,造就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相处需要有和而不同的精神,因此正是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制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多样且不同的各国文化又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习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那些认为自身文明具有优越性并企图消除其他文明的行为是不可行的,甚至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中华文明的精粹就在于能够“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正确处理文明差异提供了宝贵方略。不同文明是平等的,也只有平等交流才能使人类文明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各国人民都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凝聚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倡导并举办这样一次亚洲文明对话盛会,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也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历史告诉我们,那些企图用强制手段来消灭其他文明的做法都不会成功,最终只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只有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才能推动不同文明在和谐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能推动各国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书写出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

猜你喜欢
文明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永不失落的文明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对不文明说“不”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