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礬
摘要:为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历史文化传承,本设计想以“绛州澄泥砚”为中心,建造一个独特全新的体验式澄泥砚展馆,传承人已经与政府联合创建了绛州澄泥砚产业园区,目前建筑体块刚成型,景观体系能大致看出雏形,但仍在调整当中。
关键词: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区设计
本设计在兼顾建筑、景观的同时,注重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陈设设计。通过对绛州澄泥砚的深入了解,将其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体现在建筑、室内的不用元素中,结合绛州的历史风貌,建筑特征,人文情怀,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它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1986年,山西新绛县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开始着手开发挖掘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精心研制,终于使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蔺氏父子生产的绛州澄泥砚由于“烧造最好”,荣获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其精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父子二人也双双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2006年,“绛州澄泥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砚台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本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全新的体验式绛州澄泥砚展馆,能够增加人们的互动性,共融性,希望广大游客来了山西就会去绛州澄泥砚展馆参观,体验,学习。希望通过对展厅的改造,能让人们更有兴趣去发现,去探究;景观的氛围营造,能让更多的莘莘学子来观赏,写生;酒店的设计,能让人们有更全新的體验感,更放松,舒适,同时感受绛州文化,绛州澄泥砚的魅力。
从旅游开发和周边居民的角度对绛州澄泥砚展览馆进行规划布局、改造,吸引各地游客参观,体验历史文化。将建筑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合理化布局,用景观设计将院落式建筑重现活力,再现生机。
将绛州澄泥砚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室内空间的造型、陈设设计中,同时增加人们的体验感。通过院内景观设计,增强人们的观赏性和互动性;通过室内空间布局和现代科技的运用,将内部空间合理化,功能使用人性化,造型和陈设更加美观。
山西是三晋文化的起源地地,历史文脉源远,整个山西地区拥有着中国独特的地形地貌,由黄河流域与特殊的黄土土质构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区。在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水文的条件下,产生了分布广泛,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传统的聚落体系,同时广泛的传统文化也流传下来。
新绛,古称“绛州”,这里春秋战国时期时晋国都城所在的北方重镇,战国为魏国地,西魏北周时期双方争夺的前线,有很多历史遗迹留存下来。古绛州,不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春秋以来,一直都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除了人文景观外,遗留在民间的各类民间工艺品更是繁花似锦,五彩纷呈。文博副研究员蔺永茂父子通过十年精心研制的‘绛州澄泥砚产品,获得“94中国名砚博览会”金奖,与端砚、和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绛县工艺美术厂曾探索恢复澄泥砚生产工艺,但由于成品率极低,成本过高,市场销路不好,不久便停止生产。1986年以来,新绛县博物馆业务馆长、文博副研究员蔺永茂与其子蔺涛成立“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多方搜集资料,精心钻研,终于使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重现人间,又绽新蕾。1997年,有民间制陶艺人王学仁及其子王云鸿成立“绛艺苑砚社”,开始了“绛艺苑”澄泥砚的生产制作。继而有年轻制陶艺人阎鹏成立“绛源斋砚社”,进行澄泥砚的研制开发。
绛州澄泥砚属于砚雕又复杂于砚雕,它不仅仅局限于雕刻,还需经采选泥料、澄细、淘沙除杂、制坯、烘干、装饰、烧制、细蜡、抛光等几十道极为复杂的工序。融物理、化学、雕塑、绘画、文字、书法、篆刻、造型设计于一炉,属于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澄泥砚应是属于陶又高于陶、属于刻砚又复杂于刻砚的综合艺术门类。无论其烧制难度、制砚难度均复杂于陶瓷与石质的砚雕。
绛州澄泥砚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对澄泥砚的制作方法均有记载,古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袋盛之,口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然后“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汾河的水流量和流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后来澄泥砚的制作已不完全遵循古法。主要工序为: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滤出极为细致的澄泥,经过澄泥过滤、绢袋压滤、陈泥、揉泥、制坯、阴房晾干、雕刻、砂磨、入窑烧制、出窑、成品水磨等工序,一方砚正常运转得一年半的时间。产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一般一年烧10次到12次,装窑量在180到300之间。成品率受季节、风力、窑温、窑变等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一窑的成品率在30%至40%之间,好的时候可以达到80%,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绛州澄泥砚以汾河下游的澄泥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焙烧工艺制成。制作澄泥砚要经过采泥、过滤、沉淀、制坯、烘干、雕刻、烧成、细腊、刨光九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制工精细,使澄泥砚具有发墨快,墨水不容易干,不伤笔毫,便于携带的优点。
展馆位于新绛县新城区王庄社区,占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文化园建设包括博物馆、工场、园林、接待服务设施等项目,是一处集绛州澄泥砚文化交流、非遗展演、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园区分为四大区域:一是工场观光区;二是陈列区;三是园林区;四是艺术交流区。在总体设计上紧扣地方特色,文化与生态相结合,以砚为主体,花、草、树、鱼、鸟为衬托,山、湖、瀑、路、桥为载体,亭、台、楼、榭作点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新优雅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绛州县志.新绛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山西人们出版社,1997,1.
[3]蔺涛.“大国工匠”蔺涛的绛州澄泥砚红色情结.运城日报,2018,12.
[4]张斌.绛州古城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艺术评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