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豪放派诗词中的人生情趣

2019-08-11 23:49王申会孙振兴
考试周刊 2019年53期
关键词:辛弃疾情趣苏轼

王申会 孙振兴

摘 要:情趣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美感形式的评判标准,彰显了古代文人的道德节操与性情志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咏史怀古词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两首词的文本细读,探究苏轼、辛弃疾在豪放风格的基础上所体现的各自不同的性情志趣,从而加深对苏、辛二人的认识以及对其文学作品、文学风格的深入了解,并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豪放派;词;苏轼;辛弃疾;情趣

情趣,即性情志趣,最早见于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有言:“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旨归,文笔之同致也。”认为文章之道在于语句组合切忌颠倒,依照次序分判章节结构,即是文章情趣之旨归所在,不论散文亦或韵文,其创作要求皆是如此。最早将“情趣”用以品评人物始见于范晔,他在《后汉书·刘陶传》中说道:“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对刘陶以“情”“趣”为根本的尚友观极具溢美之词。

中国古代文人的名篇佳作多为创作者性情志趣的抒发,苏轼、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亦不外乎如此。通过对苏、辛词作人生情趣和文学价值的研究,对高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性情志趣具有重大意义。

一、 苏轼的人生情趣

据《艺概》记载,刘熙载曾评论苏轼诗道:“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苏轼一生命途多舛,几经宦海浮沉,但在其诗词中从不见半分颓唐之气,反而尽显其人生情趣。纵观苏轼诗词可以发现,其中既有饮食起居之趣、游览赏玩之趣,亦不乏闲适自得之趣、超脱旷达之趣。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咏史怀古的佳作,体现了作者对“情趣”这一审美意识的执着追求。词作首句便勾勒出了宏阔的空间画面,千古风流人物既已随着历史的更迭而渐渐消散,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则苏轼另辟蹊径,认为既然英雄豪杰、迁客骚人亦难免于此,个人之荣辱穷达又何足悲叹!人们大抵如此,又何必汲于现下的功名利禄,流于世俗的迂腐。接着,苏轼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题,描绘周遭的景物,横斜于矶岸的石头,惊涛拍打矶岸溅起的浪花,那雄奇壮阔的画面不经令词人感叹壮美山河,追忆非凡豪杰,既总结上文所写之景,又为下文怀古思人巧设铺垫。词人追忆小乔初嫁之时,周瑜雄姿英发,于谈笑之间令曹操大军“灰飞烟灭”,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其儒雅与睿智。忽而,词人笔锋一转,联想己身,不禁嘲讽道自己多愁善感,早生华发。语似清淡,意却沉郁,抑郁沉挫地表现了自己的无奈之感。然而,词人并未自伤心志沉湎于此,反而由此思索生命的意义,睿智从容的周瑜,屡遭贬谪的自己,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沉沙,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想到此词人内心得到释怀,人生如梦,不若洒酒祭奠江上明月,表达了对超脱旷达的人生情趣。

苏轼借风流人物抒发己怀,全词沉雄豪迈,声势豪壮,境界宏阔却不乏细腻之笔,于写景、咏史中将其壮志难酬之情娓娓道来,表达了苏轼精微超脱的人生情趣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堪称“古今绝唱”。词作中苏轼表现出的超脱旷达的性情志趣、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渴望建立功业的雄心,对高中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二、 辛弃疾的人生情趣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迥然不同,陈师道曾品评二人词作时有言:“苏以诗为词,辛以文为词。”辛弃疾作为宋代文学集大成者,有“词中之龙”之美誉,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咏史怀古词中的佳作,表达了词人感今悼往之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便以感慨英雄不再,悲叹后继无人起兴,舞榭歌台虽犹在,却也饱受着岁月的摧残,更遑论孙权等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接着,词人由孙权联想到刘裕,不禁慨叹:“想當年,金戈特马,气吞万里如虎。”北固楼曾是何等风光之处,如今入目之处却尽是荒凉,充满了浓郁的沧桑、厚重之感。作者在借古抒怀之后,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招致祸患来警醒当朝统治者切勿听信谗言,急于事功,并联系自身际遇与国家现状,不堪回首往事。文末,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决心和对朝廷的忧虑。

辛弃疾以典故入词,并与丰富深沉的感情相结合,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以表达感今悼往之情趣凸显了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新课程语文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精神富足,道德高尚,具有家国情怀,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栋梁之材,这恰与辛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诩,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情怀相符。“人秉七情,感物而发”,诗词作为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客观世界的映照,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 结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宋代词坛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研究苏轼、辛弃疾及其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首词的文本细读与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苏轼、辛弃疾虽然同为宋代词坛中的文豪,是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但是二人在词作中所表现的性情志趣却略有不同,苏轼在词作中多抒写超脱旷达之趣,且侧重从对历史的思索中探寻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弃疾的词作则多呈现出雄浑悲慨之趣,充斥着炽烈的豪情壮志的英雄情怀,更加重视时代价值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以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加强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对古代先贤哲人处世态度及其经典之作的学习,了解先贤高尚的节操与旷达的志趣,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M].南宁:漓江出版社,1985:295.

[2]张炎.词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13.

[3][清]刘熙载撰.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6.

作者简介:

王申会,孙振兴,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辛弃疾情趣苏轼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从善如流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苏轼“吞并六菜”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苏轼吟诗赴宴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