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配套《作业本》是最核心的练习材料,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本》设计的题目紧扣课文内容,题型丰富,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又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得力助手。然而,在有些教师看来,上课和完成《作业本》完全是两码事,完成《作业本》是课后的事,学生的事。
关键词:作业本;教学预案;课堂质量
正因为教师主观上对《作业本》的忽视,所以导致在课堂上完全不见《作业本》的踪影。且不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实践和运用中才能转化为一种语文素养。《作业本》作为最权威的配套练习材料,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
备课时,翻阅《作业本》,优化教学预案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习惯性地想到翻阅《教学参考》,而忽视《作业本》的存在。殊不知,《作业本》也是教师备课的好帮手,《作业本》上的题目对如何搭建教学框架,如何引导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如何突破重点难点都有着鲜明的指导作用。
(一) 借助《作业本》,梳理文章脉络
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更是一种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如果备课时你翻阅《作业本》,你会发现《作业本》的编者早已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相应的策略。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就是借助《作业本》上的“第五大题”来设计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根据《作业本》上“第五大題”的题目思路,备课中我做了如下预设:在初读阶段,通过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什么?然后阅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想想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述的?凭借此题的思路去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生既掌握了议论文文体的结构特点,又明白这篇文章是围绕论一个论点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而且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本》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二) 借助《作业本》,设计课堂板书
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真实信息的渠道,是一堂课要点的提炼,也是一堂课教学痕迹的显性体现。所以,在备课时要从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出发,潜心设计与文本相匹配的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板书。《作业本》中有些题型,为我们的板书设计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教师在备课时,不妨参阅《作业本》,从《作业本》中获得启发,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比如,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大题:阅读课文并填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幻觉的出现分别说明什么?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五次出现幻觉的内容”和“五次出现幻觉的原因”通过板书一一呈现出来,一一对应起来。这取自于《作业本》习题的板书清晰直观,显然成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课文的支架。等到学生再去做习题的时候,作业就成了巩固提升的环节。
二、
课堂上,使用《作业本》,夯实课堂质量
《作业本》运用的时机直接影响到运用的效果。《作业本》上的基础题应与课前预习和当堂反馈结合,《作业本》上的语段分析题应与课堂教学中研读文本结合,《作业本》上的拓展应用题应作为课堂的延伸加以运用。如此将《作业本》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既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兼顾了《课堂作业本》的指导,可谓两全其美。
(一) 以《作业本》为题本,巩固基础知识
《作业本》上的基础题一般为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独立完成。比如在预习《匆匆》时,我让学生完成第一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在课前我预先批阅了这二题,然后整理了学生错误的题目,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在课上,我对于所错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伶俐”这个词,有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前鼻音,我就在课件上呈现了,有“令”偏旁的常见字:“伶、领、铃、岭、玲、零”和“邻、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带有“令”偏旁的常见字除“邻、拎”之外,都读后鼻音。又如《凡卡》一课,在批阅预习作业中发现“圣诞树、礼拜、撇嘴”这三个词学生的错误率极高。于是,我在课堂上及时地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进度,给字词教学增加了教学时间,针对“圣诞树”的“诞”,“礼拜”的“拜”,“撇嘴”的“撇”作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此既避免了因字词挨个教而浪费教学时间的现象,也避免了字词指导的盲目性。
(二) 以《作业本》为资源,品析典型语段
“品词析句、赏析语段”是高段阅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高段的课文均篇幅较长,逐句逐段品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如何抓住重点句,抓住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句段分析,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作业本》的语段都是教育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课堂上品析语段时,应该把《作业本》上的语段融入其中。舍弃《作业本》上的,而另选其他不典型的是不可取的。当然,所谓的“融入”并不是一味地呈现练习题,为做题而教学。而是既要关注问题的内容和解题的技巧,又要兼顾超越问题之外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放地去品悟。
三、
教学后,反思《作业本》,积累教学经验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身边的大部分教师课后写反思,往往习惯于关注教学目标有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关注教学方法策略是否得当等,很少关注《作业本》。其实,《作业本》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到位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作业本》进行反思,看看哪些题目的错误率比较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加以弥补;哪些题目完成的质量超出自己原先的预判;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是什么等。反思《作业本》,从一道道真实的习题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深刻领会《作业本》的价值和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作业本》,潜心研究《作业本》,巧妙使用《作业本》,使《作业本》与语文教学相融相伴,全方位发挥《作业本》的功能,促进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
作者简介:
王利君,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