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群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以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常常能营造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的课堂气氛,这样,一个个闪烁着奥秘神光的问号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提问;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44-01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巩固、运用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验,通过推理来获得新知。良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能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登上知识的殿堂。实践证明,课堂上要提出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效益,可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一、课堂提问应充满“激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目标要明确,课堂提问问得好,问的巧,问得妙,才能提高学生兴趣。这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提问目标要明确。例如我在讲《我们向往公平》时,发现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深恶痛绝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怎样做才公平?”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谈自己认为公平的时候只是站在自己利益角度来谈的,未必就是公平,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中感受生活中公平的实现是要受条件限制的,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走向公平。设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容易混淆,易产生错误认识。在学生对公平的问题有了初步思考的基础上,我再提出“你认为什么是公平”、帮学生认识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接着我指出“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公平的追求有共性”继而提出“你认为公平的共性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深层次思考。学生既加深了对公平的理解,又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能力。可以说这几个问题的提问是有效的,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递进而深入。所以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老師必须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要能根据内容需要和学生水平把问题设在内容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易混点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提问难度要适当
问题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就是问题要切合实际。课堂提问最忌过难或过易。问题过于简单,意义则不大,要求过低,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但如果问题难以理解,学生无法思考,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者都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要求提问的内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想问题,并善于改变设问的角度,提高课堂提问的价值。问题设计须从学生已有认知开始,到表层理解课文,最后提升到认识,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提问应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课堂提问要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些教师为了课堂省力,只提问一些尖子生,好学生,从表面看起来,难题一个一个被攻破,课堂氛围活跃,热闹非凡,实则没有效率。其实,参与课堂的只是极少数好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睡觉、开小差,在昏昏然、迷迷糊糊中过日子。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比较常见。时间长了,差生就会认为举手是优秀生的专利,以后即使碰到会的问题,他们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发现,更无从得到解决,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对后进生来说,则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使课堂提问产生积极的、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问题要有阶梯性,给后进生提供回答的机会,使他们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课堂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问题解决”或“去问题”,教师应始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充分运用已学知识、技能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始终以问题贯穿整个思品课堂的教学,为发挥与释放学生的创造潜力提供广阔的空间。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
五、提问后要有反馈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要及时反馈信息。它能告诉学生他们的回答的正确,充分或恰当程度,从而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初三在复习,学生在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会使学生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完整的,什么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的掌握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就会失去课堂提问应有的引导作用。当然点评也可以延时进行,可以由学生来进行;点评也不一定要用语言,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能给学生的学习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