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摘要】目的: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中所收治的400例进行看护同时有可能会产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400例研究对象之中,一共出现了40例CRBSI,发生率为100%,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葡萄球菌、G杆菌、真菌等,40例CRBSI患者中一共出现了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50%,而引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包含了患者年龄较大、患者APACHE—2评分较低、感染病原菌十分复杂等因素。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而言,需要在明确病原菌基础上来不断进行临床完善与规避,从而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命保障。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 6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238-01
中心靜脉导管(CVC)在临床上一直都被广泛的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长期输液、快速扩容、血液净化以及全肠胃外静脉营养等环节之中。在不断发展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也变得越发的显著,像是血栓、机械损伤等都是常见的并发症现象,特别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问题近年来更是越发的突出。本研究则是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危险因素进行了具体的概述,希望能够以此来有效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质量。为此,我院也选择了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中所收治的400例进行看护同时有可能会产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占据了635%(250/400),女性患者占据了375%(150/400);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88岁,平均年龄为(665±88)岁。排除未成年患者、多次出入危重症病房、入住危重症病房时间短于2d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也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积极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诊断方式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按照美国感染病学会所提出的指南来作为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否出现的判断依据,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需要借助于导管来对同种病原菌进行进一步的观察,通过2个不同导管的观察发现存在一个导管之中的菌落数量明显的是另一个导管之中的数量的3倍以上;借助于检验来发现导管留取血液菌落数量是外周血液3倍以上;导管留取血液检查结果呈现出阳性。
122调查方法
在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采集与调查,具体包含了患者性别、姓名、病历、年龄、生命体征、出入院实践、疾病预后等多方面内容。此外,还需要在医护人员配合之下完成APACHE—2评分。
123病原菌鉴定方式
在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的时候,还需要对患者CVC 导管内的留置血液进行采集,然后将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培养,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可疑菌落进行分离,然后再借助于美国最为先进的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来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此来确保研究的深入以及科学性。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危重症患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400例研究对象之中,一共出现了40例CRBSI,发生率为100%,同时研究调查中还发现CRBSI 的感染率与患者性别这一要素不存在统计学关系。
22CRBSI 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葡萄球菌、G杆菌、真菌等,具体情况见下表1,同时还存在多种病原菌交叉感染的情况。
23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40例CRBSI患者中一共出现了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50%,而引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包含了患者年龄较大、患者APACHE—2评分较低、感染病原菌十分复杂等因素。
3讨论
现如今临床在ICU治疗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CRBSI发生率也呈现出了不断增大的趋势。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通常CRBSI的发生率能够达到7%~10%,病死率则能够达到20%~60%。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400例研究对象之中,一共出现了40例CRBSI,发生率为100%;40例CRBSI患者中一共出现了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50%,调查结果与研究报道一致。除此之外,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引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包含了患者年龄较大、患者APACHE—2评分较低、感染病原菌十分复杂等因素,所以临床在对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患者实际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干预,不断完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的运用,从而有效降低感染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而言,需要在明确病原菌基础上来不断进行临床完善与规避,从而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骏, 喻莉, 杨军辉,等. 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5(4):495-497
[2]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药, 2016(4):54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