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程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由于遗传或者环境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滤泡内出现的一个或者多个结节。虽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较高, 但多为良性结节,恶性发病率约10%[1]。由于甲状腺结节除出现颈部局部肿大以外,在发病初期并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从而容易出现漏诊,一般从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之中发现的=病例较多[2]。根据现有研究统计,正常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出率约20%~70%,而通过体检的触诊检出率只有不到8%[3],由此可见,漏诊十分常见。在所有患病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熬夜、紧张、焦虑等行为习惯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我国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检出率也越来越高。有报告显示,我国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由2008年的30%发展到2014年的41%。同时也引起了卫生保健部门的重点关注,加强了医护人员关于甲状腺结节诊治的培训,增加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但目前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具体病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具体有以下影響因素。
1 遗传
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具有家族史的人群属于该病的高危人群。有学者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RET S836S和GFRAI-193c>G这两个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有关,含有这两个基因的人群,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含该基因的人群。其次,王冠[8]等学者研究发现,人群携带的BRAF基因还与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如吸烟,喝酒等因素存在交互影响作用。因此,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不单有遗传原因,还是多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关于遗传与行为因素对该病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2 年龄和性别
关于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性的Meta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症状,结节检出率随之增高,其中老年女性检出率随之年龄的增加,升高最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功能出现退化,随之出现代偿性的体积增长。Kwong[9]等通过6391例病例发现,低龄组患者(20-30岁)甲状腺结节个数平均值为1.5个,而高龄组(>70岁)的结节数量增长到2.2个。甲状腺结节在女性群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该病检出率高达46%,比男性高出15个百分点,而女性患者中,主要以40~49岁年龄段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原因,如哺乳、月经、妊娠等生理过程均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大,同时,女性自身的雌激素也会刺激甲状腺结节的产生和长大。
3 炎症和免疫反应
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正常人,这可以提示,炎症反应刺激甲状腺滤泡的结构改变,或导致其不断生长。与此同时,现有研究表明,高度紧张、焦虑、竞争等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其具体机制可能是由于精神刺激可促进机体分泌更多肾上腺激素,机体免疫反应增强,诱发结节的产生,另外,存在于日常饮食中的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等能够干扰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诱发甲状腺结节。
4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大,压力成为众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甲状腺结节的患病人群中,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2]。而从事轻体力劳动人群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按发病来群,高校教师、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公司职员、医护工作者等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缺乏运动人群是该病的高危人群。而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压力通过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系统,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结节的产生。
在生活行为方式上,吸烟是该病的重要发病原因。研究发现与不吸烟人群相比,长期吸烟人群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增加38%。可能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间接导致结节发生。
在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地域因素也与该病的发病率由一定相关性。在我国,与中部地区相比,沿海地区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增高,这可能与不同地域的饮食结构不同有较大相关性,而沿海地区碘的摄入量过多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病率出现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小结
综上,目前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仍未完全阐明,主要可能与性别、年龄、吸烟、碘摄入过多、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虽然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的诊治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但是理清发病机理,从源头遏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该病的医疗支出,降低病人经济和精神压力,仍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参考文献
严丽, 李情怀, 王树峰, 等. 术前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11):1373–1376.
徐厚兰, 危静, 兰满, 等. 11268名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流行状况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 2014, 29(12):987–991.
Guth S, Theune U, Aberle J, et al. Very high prevalence of thyroid nodules detected by high frequency (13 MHz) ultrasound examination[J]. Eur J Clin Invest, 2009, 39(8):699–706. doi: 10.1111/j.1365–2362.2009.0216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