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2019-08-09 05:29包双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包双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和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各科室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分别对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观察组患者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7%),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能有效降低或者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常规输血;输血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026-01

输血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或者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多认为其与异体白细胞的输入有直接的关系[2]。本研究探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和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各科室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全血输血或者成分输血)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患者的年龄在12~79岁,平均年龄为(444±29)岁。按照输血成分分类,全血、红细胞、血浆、机采血小板输血的患者分别有6例,70例、28例和16例。按照输血原因分类,则因术中严重出血、外伤严重出血、产中或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原因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有18例、60例、19例和2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6例,女64例,患者的年龄在15~78岁,平均年龄为(461±27)岁。按照输血成分分类,全血、红细胞、血浆、机采血小板输血的患者分别有5例、72例、27例和16例。按照输血原因分类,则因术中严重出血、外伤严重出血、产中或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原因需要输血的患者分别有20例、61例、18例和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输血成分、输血原因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分别对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13输血不良反应[3]评价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的无法预期的意外反应,且这种意外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血液中存在的异体白细胞。一般认为,患者在输血期间或者输血结束之后的2h内发生体温升高(>1℃),合并有十分明显的发热、盗汗、畏寒或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闷甚至过敏性休克等症;皮肤出现肉眼可见的皮疹或者潮红;血压下降;合并溶血现象等上述不良症状的一项或几项的情况都可认为是输血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观察组患者各输血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7%),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输血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红细胞血型和血液种属特异性被发现之后,输血的安全性才开始得到保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输血治疗也从全血输血不断发展到了成分输血,从辅助性输血发展到了治疗性输血,并从人的血源性制品逐渐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的输注[4]。但是,输血的不良反应也逐渐体现出来。在红细胞血型能够得到正确鉴定的前提下,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本文研究可见常规输血组的患者发生发热、过敏、Hb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经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的患者,提示滤除白细胞对降低或者消除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常规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在于,未经滤过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制品,经一段时间的贮存之后,会出现大量白细胞失活的情况,同时,还会因白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而衍生出诸多“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经输血进入患者的机体之后,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进而产生白细胞抗体[5]。当患者需要接受二次甚至多次输血的时候,患者机体内的白细胞抗原不合就会激发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反应,进而出现白细胞凝聚、单核细胞系统内破坏的情况,内源性致热源物质释放,诱发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研究表明,通过过滤技术将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计数水平降至05×109可以有效避免白细胞抗体致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而当血液制品中白细胞计数水平降至0005×109时,则HLA抗体引起的同种免疫、与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等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6]。

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去白细胞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离心法到白细胞滤器过滤法,血液制品中白细胞的滤过率可以达到999%以上,对降低或者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麦利,周晓明.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1):989-990

[2]陈平,焦安秀,王复宇.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输血反应204例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4):32-34

[3]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4):155-157

[4]张益荣.去白细胞输血的作用及方法研究新进展[C]//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5(7):259-260

[5]陈兴智,李聚林.过滤制备少白细胞血液制剂的质量与安全输血[J].海南医学,2010,21(15):117-119

[6]徐敏,王华.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