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唱指挥中乐谱解读与肢体表达的关系

2019-08-09 07:43刘帝纹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合唱指挥

刘帝纹

【摘 要】合唱表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合唱表演的成功与否与表演者对乐曲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同时,要想确保合唱表演成功的关键还包含精准到位的乐谱解读以及指挥者对表演者的正确引导。基于此,本文针对合唱指挥中乐谱解读与肢体表达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唱指挥,乐谱解读,肢体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46-02

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合唱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合唱表演中,表演者对乐谱的正确解读以及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乐谱的正确解读可以确保表演者完美地表达出区中的意境以及情感,而肢体语言可以向观众展现该作品此时此刻的情感状态,与听众实现更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探讨合唱指挥中乐谱解读与肢体表达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合唱表演效果,促进合唱艺术的发展。

一、解读音乐乐谱的三大要素

作为艺术音乐表演形式的一种,与传统通俗的音乐表演相比,合唱表演更加注重形式的创作。而听众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对合唱表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欣赏。而这也就决定了合唱表演对于表演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表演者是听众与艺术作品之间沟通的纽带,只有表演者进行艺术作品的演绎,听众们才能真正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精华。所以,一个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更好地对艺术作品进行精准、贴切的分析与理解。

(一)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音乐表演者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就代表着对音乐演绎方法的掌握。从专业角度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音乐节奏,第二音乐旋律,第三音乐和声,第四演唱力度,第四演唱速度,第五调式,第六曲式第八织体。在这音乐的几大基本要素中,尤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的作用最为关键。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结构中,可以将音乐节奏比作“骨”,将音乐旋律比作“体”。音乐节奏决定着乐曲中音的长度和强弱及节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乐谱风格就不同。例如节奏偏快的音乐作品就会表现出轻快、欢乐的风格,节奏偏慢的音乐作品就会表现出轻柔、沉重的风格。而旋律则决定着一首乐曲是否美妙。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秀音乐作品必然都有着优美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曲调。

(二)感悟音乐情感

除了节奏和旋律之外,音乐情感对于乐曲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其比作乐曲的“灵魂”。只有表演者透彻理解乐曲中蕴含的感情,才能实现与作曲者灵魂的合二为一,才能与之达成情感共鸣,才能找到最佳的音乐感受。在对音乐乐谱解读的过程中,表演者应当细心体会乐曲中每一份情感的流动,体会乐曲中意境的变化,然后将自己彻底与乐曲合二为一。而表演者只有将对音乐的感受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曲鉴赏能力。对此,建议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各种风格的乐曲,同时搜集作曲者创作该乐曲背后的内容,深挖乐曲中的意境与内涵,从而提升自己对曲中情感的体会精准度,并将之通过合唱的形式傳递给听众。

(三)学习音乐文史

乐曲的情感并不单纯指作曲者本身的情感投入,大多数后还蕴含着作曲者丰富的时代情怀。一首感人至深、人尽皆知的经典名作,必然都需要作曲家的精雕细琢,同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针对这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表演者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作品创作的内涵与意义。所以,对于表演者来说,学习音乐文史,了解作曲者的人生经历,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其更加深刻地进行乐谱的解读[1]。

二、表演者的身体属性与差异性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都附带着三种属性,第一种是自然属性,即与生俱来的遗传属性。第二种是文化属性,即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三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又可以细分为人种差异、个体差异以及性别差异三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自然属性,但是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属性。另外,亚洲人在体型以及力量方面的优势就远不如欧罗巴人;而男人和女人又会在身材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人种相同、性别相同的两个人,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表演者。这些差异既可以成为音乐表演者提升自我的阻碍,也可以成为音乐表演者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音乐表演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是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如果学习者刻意去模仿名师大家的动作而忽略了身体的个体差异,那么将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分析自己身体的优势与缺陷,然后充分调整自己的身体去展现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解读与体会。

同时,要想演绎出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者还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机能坚持长期的训练,提升自己的肌肉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灵敏度。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进行不恰当的训练将会增加肢体劳损受伤的几率。所以,我们不仅要坚持长期的身体机能训练,更加要小心保护我们的身体。所以,建议每一个音乐表演者都要多观察、多反思、多向优秀人员学习,探索出适合自己身体机能的训练方法[2]。

三、音乐表演者对肢体的控制与运用

首先,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手势能够表达大量的语言信息,例如通过手势,音乐表演者可以将音乐进行中的各种音乐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合唱指挥者的工具,就是指挥者本身的身体。他会根据音乐表达的需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手、臂、腰、腿、面、眼睛等。所以指挥者要想恰当地完成指挥动作,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确保自己的整个身体都要参与到指挥活动中。当合唱指挥者控制自己的身体部位做出某一动作的时候,音乐表演者就可以通过眼睛清晰地观察到指挥者肢体动作上的变化,随之做出相应的反馈。

其次,针对挥拍技术,控制自己身体运动的时候需要重点分析以下三大要素。第一击拍的动力原理,第二力量的逻辑思辨,第三走拍的线条长短。身体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对手部的不同运用来表达出音乐的结构、形象以及色彩。例如,对于手指的运用,对于手掌的运用,对于前臂的运用、对于大臂的运用、对于肘关节的运用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文本形象以及色彩。而合唱指挥者也可以通过控制挥拍的方向来给到合唱演员信号,让合唱演员注意声乐技巧的变化,进行歌唱状态的调整等,例如,可以通过横向挥拍和纵向挥拍让合唱演员了解音乐的幅度、高度以及宽度。为了保证合唱效果,保证多人同时受到指挥者的指挥信号,需要经过多次的合唱排练,经过多次重复的手势以及语言的表达,才能达到多人的统一与协调。而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者,可以通过精准的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解读,而被指挥的合唱演员也可以跟随指挥者的肢体语言较快地理解和解读音乐。所以,在合唱表演中,合唱指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乐谱解读是音乐表演者做好肢体动作的基础与前提,肢体表达可以精准地表达出对乐谱内容的理解。而这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而表演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分析和练习,才能更加透彻地了解作曲家的作曲意图,并进行精准地表达和诠释。

参考文献:

[1]宗宇晖.浅谈合唱指挥中乐谱解读与肢体表达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7,(14):107.

[2]李建伟.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表达探析[J].当代音乐,2018,(11):102-103.

[3]覃妮.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8):82-83.

猜你喜欢
合唱指挥
合唱指挥的音乐素质与理论技能
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