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摘要】 案头工作是一名合唱指挥者在排练一首作品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像老师在上课前备课写教案一样。案头工作是指挥的一项核心任务,排练前的案头工作除了包括分析、研读作品,还包括对作品音响的理解、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指挥的设计、设定排练计划、设计舞台表演,等等。
【关键词】 合唱指挥;案头工作;音响观念;排练计划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案头工作,据《当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出版)解释是:“导演、演员对剧情分析、演出场景、角色的表演要求等所做的文字工作。”指挥就像一个导演一样,通过研究作品来设计排练的全过程,直到作品完成演出。由此可见,案头工作是一个指挥完成作品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完善的案头工作,指挥就可能在排练中毫无计划,甚至误读作品、曲解作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合唱活动主要还是群众歌咏的形式,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以革命歌曲为主,歌谱也主要是简谱,因此指挥在做案头工作时只要能够分析歌词内容,简单地研读总谱就可以开始排练了。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总量不多,而且演唱的作品基本上是同一种风格。而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合唱艺术开始进入百花齐放的年代,合唱作品蜂拥出现,合唱指挥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合唱的案头工作。著名的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先生在他的《合唱学新编》提到的“有关合唱作品的选材、准备、排练及演出的一些建议”就是对指挥的案头工作的要求。而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编著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合唱》一书中,在每个作品前均附有“参考提示”,对作品的背景、作者、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作了简要的阐述,尤其对作品中的难点、排练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以及排练的方法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提示,这为指挥者提供了一个案头工作的基本范本。本文根据两位大师的要求,结合笔者在合唱排练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同时针对当下合唱比赛和演出的要求,对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提出一些新的理解。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至少应当包括作品分析、总谱研读、风格定位、排练计划、指挥设计、演出编排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作品分析
指挥对合唱作品的分析,不仅仅是了解词曲作者那么简单,首先应当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基本情况、歌词的中心思想,最好能理解词曲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思想,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基本风格。如果是中国作品中有关少数民族的题材,还要有意识地了解甚至分析少数民族典型的音乐特征,例如具有蒙古族音乐特点的作品《八骏赞》、具有藏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天路》以及云南著名作曲家刘晓耕创作的《水母鸡》、《撒里啰》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现在不少合唱团参赛的作品,但是如果不能把握作品中民族音乐的典型特征,包括语言的特点,就无法准确表达作品。其次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特点。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创作的不少现代合唱作品,在曲式、调性、和声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比如甘霖的《雪域向往》有很多处是“泛调性”和“无调性”的结合、4/4拍和4/8拍的纵向并行,而且没有再现部;又如曹光平的《天湖纳木错》中有大篇幅的自由化的无小节、无节拍的设计,快速多变的节奏型,甚至有十二音序列结构的技法运用。这些都对指挥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总谱研读
总谱研读,英译为Score Reading,这是指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合唱的总谱研读与交响乐的总谱研读一样,一般都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用眼睛“阅读”总谱,把谱子当中的旋律读出来,因为当今的合唱作品极少是用同一个声部从头到尾演唱下来的,旋律可能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因此可以先把旋律划出来,熟悉旋律的基本线条,掌握其乐句和情感的脉络,并把它完整熟练地演唱。第二个步骤就是在钢琴上把合唱总谱弹出来,想象总体的合唱音响,感受作品的和声进行,建立准确的作品结构概念。在弹奏总谱时可以左手两个声部,右手两个声部,也可以左手一个声部,右手三个声部。合唱部分弹奏完成后,指挥对作品就有了总体的音响概念,此时必须对作品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如果是有钢琴伴奏的作品,此时就要找两个人来用双钢琴完整演奏作品,一个人弹钢琴伴奏,一个人弹合唱部分。因为合唱的钢琴伴奏也是作品的一个声部,它与合唱的演唱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有的合唱作品中的某个乐句或乐段甚至由钢琴担任主旋律,合唱为伴唱,因此用双钢琴演奏合唱作品才能准确表达有钢琴伴奏的合唱作品。第三个步骤就是背谱,只有准确地把谱子的每个声部都背下来,才能在排练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著名指挥大师严良堃曾经说过:“指挥要把谱子装在脑子里,而不是把脑子装在谱子里。”
三、风格定位
在分析完作品并认真研读总谱后,接下来就要准确定位作品的风格。对西方合唱作品首先要明确其是哪一类型的作品。古典作品、流行合唱、歌剧合唱、现代作品以及后现代作品对合唱的音色、音响感都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同是古典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也有较大的差别,如中世纪的合唱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作品的风格就不同。中国合唱作品更是要区分它们是艺术歌曲、民歌合唱、现代作品、流行合唱,还是原生态的合唱,因为它们对演唱的声音、情绪的表达、舞台的表现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主旋律题材的合唱作品要求声音高亢明亮、情绪饱满激昂;艺术性较强的作品要求声音轻柔优美、声部和谐均衡;民歌合唱类的作品则要求声音具有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舞台表现上更具有民族特色,比如穿戴民族服饰或运用少数民族特有的伴奏乐器等等;而流行合唱则更强调丰富的舞台调度与表演。现代合唱作品则更多的是多元文化风格的一种拼贴。比如,南开大学合唱团演唱的《盛世梨园情》把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等形式加入作品的表演中,是戏曲与合唱的一种结合;而该团演唱的另一首作品《天地太极》则把中华武术与中国书法艺术拼贴到合唱作品中。由此可见,当下的合唱作品可以说是五彩斑斓,作为指挥在排练前准确定位作品的风格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只有把握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选择适合作品的音色特点和适宜作品的舞台表演,当然这对指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排练计划
指挥的排练计划是为一首作品的完成拟定一个总体的规划,既要有时间的安排,又要有内容的安排,同时还要预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指挥的排练计划要详尽而全面。如果有演出或比赛的任务,则要根据时间进度的长短做出适当的安排。而具体到每次的排练都要有详尽的计划,要把对作品的分析、总谱的阅读以及风格的定位融入到排练计划中去。排练中作品的教唱、学唱、分声部练习、合成、细排等这些步骤也都要列入到计划中,但更为重要的是合唱的声音训练这一大块的练习需要认真地规划,并保证训练的时间。合唱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门类,首先应对声音有要求、有训练,因此合唱的声音训练在每次的排练中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安排,通常一次2小时的排练,至少要有45分钟到1个小时的声音训练时间。具体安排建议如下表:
训练项目 时间安排 要求
热身运动 5分钟 活跃歌唱器官
基础声音训练 10分钟 调整歌唱状态
呼吸训练 10分钟 气息控制
与气量扩张
节奏训练 5分钟 结合作品
音准训练 10分钟 旋律音准、
和声音准、
大小二度
共鸣训练 10分钟 高位置、统一、
产生泛音
色彩训练 10分钟 结合作品风格
合唱声音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每次排练时要能够坚持不懈,并保证足够的时间,同时要给每个合唱队员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使他们坚持“听合唱”的意识。
五、指挥设计与演出编排
指挥的设计是保证排练顺利完成的一个前提。每个作品在排练前指挥应对左右手的分工、预备拍的打法、与钢琴伴奏的配合等等做一个充分的准备与设计。要在排练前与钢琴伴奏老师和合唱队员进行沟通,让大家明白指挥的意图及其对作品的处理方案,要设计好指挥动作,特别是关于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同时要在乐谱上做好标记。预备拍的设计尤为重要,指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示,预示得准确才能让合唱队员准确地演唱。而且指挥的动作要一致,不要每次排练都不一样,这样会让队员不知道哪次是对的。
演出的编排有两块的内容,一是对正式演出前走台、彩排的时间和次数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演出场地的音响效果提前评估,因为音乐厅与剧场和广场的音响效果不同,这就需要指挥对合唱队演唱的音响适时调整,因地制宜地创建最美的合唱音响。另一方面是对合唱队舞台表演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听合唱,合唱艺术同样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合唱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城墙式”、“队列式”的队形,可以有许多种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的合唱,已经把民族舞蹈与合唱结合,甚至把民族的生活场景也搬上舞台。当下的合唱表演在追求声音美的同时也在追求舞台表演的美,如今没有任何表演的合唱已经很少了。因此指挥也要设计合唱的队形、动作等等,当然也可以请专业的舞蹈老师设计一些合适的表演。不过,合唱毕竟是唱,也不能以表演为主,而忽视合唱。
由此可见,指挥的案头工作是非常繁琐和细致的,它对指挥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有较高要求的。一个好的指挥必须具备视唱练耳、曲式分析、声乐、中西方音乐史、指挥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文学及表演方面的知识。总之,指挥在排练之前充分的案头工作将会使整个的合唱演出有条不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挥大师马革顺先生说过:“对作品进行深思熟虑的计划、安排和对作品进行充分详尽和深刻的准备及研究是指挥必不可少的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田晓宝.当下多元化的中国合唱的美学品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