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桃
“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语文课中如何聚焦语用?怎样取舍语用主题并一课一得呢?
解读文本,发现语用点。文本解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关注文章内容,知道文本“写什么”,还要借助文本解读发现文本的语用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土楼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教学时,笔者根据“走近民风民俗”单元主题,结合单元导读,把“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描写民风民俗”和“对比阅读”作为两个语用训练点。在授课时,引导学生从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自的地理位置、建筑原因、布局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运用对比阅读,让学生找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不仅分清了两个民居的特点,也体会到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在一组课文之前,都设有一段单元导语。引导学生把握这段单元导语,就能够明确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比如,低年段的课后习题常设置诸如“根据提示,讲故事”之类的题目,这就是课文的语用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后习题,有的放矢,突破语用点。
确定目标,聚焦语用点。语用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基础,确定科学的语用目标。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课文,这组课文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主题。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基础,这篇课文可设置两个语用点:一是有感情地朗读;二是抓关键字句品读语言的巧妙。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反击的句子,品读晏子反击语言的巧妙,然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体验这种巧妙。笔者以“如果你是楚王,如何来侮辱晏子”和“如果你是晏子,面对侮辱,你如何反击”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最后,笔者抓住晏子三次巧妙回击楚王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同时,感悟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读写结合,落实语用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金秋时节”,人文主题是“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语用主题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运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语言,学写日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更要做到读写结合,双线并进。笔者在讲授《荷花》时,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荷叶、荷花的特点,感受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个目标既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所以,笔者反复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运用生动的语句仿写片段。如此教学,学生既把握了文本内容,又关注了写法,實现了在读写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作者单位:洪湖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