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繁荣的原因分析

2019-08-09 06:52陈熙
经营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陈熙

摘 要 文化产业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似乎经济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兴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经典,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比如电影《摩登时代》,巨星卓别林,王者迈克尔杰克逊。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经济萧条 文化经典 文化产业

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首先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形态的文化又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这不仅揭示了一定时期文化和经济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指明了繁荣的经济应该有兴盛的文化与之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而我国几部爆火的电影《战狼2》《流浪地球》等就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论证。

但经济萧条时期的文化产业却大有与之相悖之状,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出品了一系列既卖座又叫好的电影(如《乱世佳人》《摩登时代》),众多的国际巨星(卓别林,凯瑟琳·赫本等)出现,爵士乐也成熟于这一时期。[1]20世纪70年代的《教父》《大白鲨》,王者迈克尔·杰克逊,摇滚乐风靡全球;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的日剧以及2000年的《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备受欢迎。那为何这几个经济萧条时期会产生文化产业的繁荣?本文以美国为例对其原因作出分析。

二、原因分析

在经济大萧条中,美国企业破产10万余家,1931年美国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1931年美国的失业率是15.9%,1933年达到24.9%,而大萧条之前失业率仅为3%;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的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数据来源: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实录)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经济状况是不景气的,人均收入是相当低的。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在短时期内,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具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据此,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的降低会减少消费。文化产品一旦在市场上流通就具有了商品属性,也应当符合收入绝对消费理论;在收入减少的经济萧条时期,居民应当降低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在经济萧条时期,居民不但没有降低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反而一次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在消费者的推动下实现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在笔者看来,形成这一文化与经济反差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

文化产品具有精神属性,它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经济大萧条时期,收入的锐减,看不到终点的经济危机,让许多人极度抑郁,心理压力极大,这个时候,电影、音乐、书籍就像是救命稻草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美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说:“当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的视觉感官变得很好。”那些经典的电影不就正符合人们消沉的意志吗?《摩登时代》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人们最为沮丧的时候,卓别林不仅用他幽默的故事、滑稽的肢体语言让观众尽情大笑,暂时忘却经济萧条带来的苦闷,还用主角生活和工作的起伏,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激起了观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让人们相信即使生活很难也总会有阳光。除此之外,电视里主角无论处境多么糟糕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唤起了人们的共鸣;引导人们即使经济大萧条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一颗善良的心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丁玲在《丁玲选集(3)》中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不论是经济萧条时期还是经济繁荣的时期,我们都需要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爱人都是很好的选择,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大部分人将电影或者音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作为自己精神诉求的工具。

(二)文化产品需求大

需求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文化产品的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一片荒凉,大部分人处于待业状态,每天无所事事,这为人们消费文化产品提供了富余并且集中的时间。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由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大部分居民对文化产品有极大的需求。文化产品以其强大的安抚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数量庞大的消费者。需求能够有效地影响供给,当消费者需求增大的时候,厂商就会不断扩大生产。

(三)文化产業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规模经济效应角度来看,规模经济是指单个文化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顾江在《文化产业经济学》中说:“文化产业具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的规模经济效应。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文化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比如随着发行量的增加,音乐光盘的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厂商可以充分享受规模带来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使用某一文化产品的其他用户数量,影响着代表性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消费者可以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取得更高的效用水平。此外,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文化产品的平均价格会下降,这会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扩大。”[2]在这一时期,消费者由于心理极度脆弱,极度渴求精神上的安慰,对文化产品需求极大。厂商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就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本由此降低,而消费者享受到低价格的文化产品,需求又会不断增加。需求和供给就这样不断地良性循环。

(四)非本行业投资商行为

由于消费者极大的需求,某些厂商和投资者(非从事文化行业)嗅到了这一商机,为了追逐利润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投资文化产品的生产或者自己进入这个行业。而投资商在进行投资时是非常谨慎的,他们不愿自己的钱再打水漂,生产商考虑到投资商的谨慎,往往会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投资商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又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一是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二是生产者的增多意味着竞争的加大,竞争的加大又会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

三、现代文化产业

20世纪30年代,繁荣的文化产业成为萧条经济中的一抹亮色,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更安抚了人心。如今,文化产业凭借其自身的创意性、高附加值、绿色性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文化产业的产值在GDP中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并且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笔者相信,在当今经济繁荣和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会实现更高层次的、涉及区域更广的、全文化行业的繁荣。

(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鲍大林.历史视野下的美国爵士乐(20世纪20-3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2019西部文化产业指数出炉 川陕渝居前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