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浅谈

2019-08-09 01:16徐国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文化

徐国慈

摘要:旅游业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旅游消费的热度持续上升,尤其是以文化消费为内容的旅游发展趋势明显,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官渡区文化旅游的发展,要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连接文化和旅游的桥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品牌,以便更有效、更深入的持续推动文化旅游融创的双向驱动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69-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及旅游休闲己成为人们提高业余生活质量及精神享受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旅游消费的热度持续上升,尤其是以文化消费为内容的旅游发展趋势明显,促进了各种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加之旅游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造成旅游业发展滞后。根据国家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官渡区的实际,笔者认为官渡区的旅游业应结合文化资源,从传统民俗文化、现代创意文化入手,深入挖掘官渡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纽带,促进旅游业消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二、官渡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官渡区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俗风情保留得较为完整,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历年来,官渡注重把挖掘利用历史文化与发展都市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了官渡古镇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南人家景区,在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多个传习馆集中展现的民间手工艺、民族服饰、地方乐器、歌舞、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以官渡古镇为核心,云南文苑、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等项目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初具雏形;以西亮塘湿地、海东生态湿地、王官湿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亲水游憩带吸引了众多游客,初步形成了包括旅游景区(点)、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综合发展产业体系,为官渡区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官渡区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形象宣传,以南博会(商洽会)、旅交会、文博会、全国非遗联展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官渡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8年,官渡区旅游接待人数(含空港经济区)3548万人次,同比增长22.56%;旅游总收入(含空港经济区)累计完成560.9亿元,同比增长34.93%。

三、工作亮点

(一)挖掘官渡传统民俗文化,打造“非遗”民俗文化品牌

1.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文艺精品,提升“古韵官渡”文化品质。

官渡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开放、包容、多元的姿态,自2010年以来,策划和承接一批水准水平高、影响范围广、社会参与度高、市场潜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持续精心打造“古韵官渡”文化品牌系列活动,打造好中国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广场舞大赛、小戏小品调演、滇戏花灯展演、土主庙会、太和邻里节、迎新春诗会、端午诗会等品牌活动,“古韵官渡”品牌系列活动连续两年在昆明市“春城文化节”系列活动评比中名列第一。以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扩大对外文化品牌宣传,推动文化官渡建设。

2.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把“官渡韵交响音乐协会乐团'打造成官渡文化名片。

官渡区持续打造文化沟通机制建设项目,自2013年5月组建了官渡韵·交响音乐协会乐团,乐团由专业院团退休的音乐家、艺术院校毕业大学生等70多位音乐爱好者参与,乐团建团至今五年多来,排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雪山》序曲、《海霞》等20余首经典交响乐作品及歌曲作品;近3年来,围绕“古韵官渡”主题品牌,创作了交响乐作品《古渡渔灯》、《可爱的家园》、《跨越腾飞》等10余首曲目,作品反响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官渡区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大力组织官渡韵交响乐团走进社区、军营、校园交响音乐季演出活动,以交响乐作为官渡文化名片,2018年从“新时代官渡韵”官渡区新春交响音乐会开始,官渡韵交响乐团进学校、进军营,全年演出10余场,观众3万余人,于2018年11月16日在云南省大剧院举办了“官渡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交响音乐会”,以新颖的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把“官渡韵交响音乐协会乐团”打造成为官渡区,乃至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对提升官渡的知名度、文化品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挖掘非遗名品潜力,举办云子围棋文化节。

2018年11月25日-11月29,官渡区首次举办了第六届“中信置业杯”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昆明·官渡站赛事活动,官渡站由中国围棋协会、云南省体育局、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承办,云南省围棋协会、官渡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历时4天,共举行了女子围甲第17、18轮比赛即2018年度决赛、首届中建三局杯“名人之家”国际围棋双人赛、“希望之星”国际女子围棋邀请赛、商界棋王赛决赛、人机配对赛五项比赛活动,以及公益指导棋、希望围棋教室授牌两项公益活动。天域生态江苏、中信置业洛阳等十支队伍,芮乃伟九段、黑嘉嘉七段、於之莹六段、吴侑珍六段(韩)等棋手参与角逐。聂卫平、武宫正树、常吴等中外围棋界著名棋手莅临参加了相关比赛以及两项公益活动,推广围棋文化、普及围棋运动。

昆明·官渡站比赛亮点纷呈,打破韩国外援不败的记录;活动多样化、内容丰富;公益指导棋掀起了群众对围棋运动的热情,“希望围棋教室”契合了云南省“围棋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本次赛事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填补了云南此前从未举办过女子围甲联赛的空白,进一步扩大了棋中圣品一云子的知名度,对我区乃至全市围棋运动有着极大促进,对推进官渡文化品牌建设、展现了昆明的独特魅力、提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吸引力有着深远的意義。

4.打造好全国“非遗联展“活动,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非遗联展文化品牌,官渡区自201 1年开始至今己连续举办了八界非遗联展,2018年6月,中国(昆明)官渡全国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官渡古镇举办。100个参加联展的非遗项目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体现非遗联展服务传承发展的公益性、广泛性、代表性和可持续性。联展系列活动举办了多彩非遗·中国(昆明)官渡第八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官渡区戏曲艺术进校园成果汇演、活态传承·民间论、“第三届民间绘画挂盘绘制大赛、“官渡画乡三十年优秀作品展、国宝云子·第五届名人围棋邀请赛、国宝云子·第五届百人围棋赛、民俗文化展、老官渡记忆展、昆明碑林博物馆中小学生拓片体验周等十项活动。官渡古镇非遗传承基地等公益性场馆迎接国内外参观、调研人员6万余人次。推出了官渡非遗文化主题旅游自驾线路:官渡古镇-云子棋馆-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古渡梨园)-非遗传承基地(民俗博物馆)-土主庙-金刚塔-妙湛寺双塔-昆明市碑林博物馆一乌铜走银传习馆、饵块传习馆。

(二)夯实文化市场发展基础,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1.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69.6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04.47亿元,年均增长11.9%。2013年、2014年、2015年,官渡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2.06亿元、30.04亿元、34.1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3.6%、3.77%,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三位。成功举办多届“南博会”、“昆交会”,官渡区在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市场主体发展良好,特色文化亮点显现。

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585家,涌现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7家。2018年9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家,既有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新华印刷、空港雅仕维等重点文化企业,又有云南围棋厂、云南鸟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昆明内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福保文化城、康乐茶文化城、云南人家、泰丽宫珠宝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名列“云南省首届文化企业30强”,“云子”“云健”荣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官渡古镇、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文化基础建设成绩斐然,文化消费潜力得到释放。

三大省级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户官渡区,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开馆,云南省文化艺术中心、云南文苑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官渡区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状沉。随着融城金阶、云路中心、海伦城市广场、大都摩天购物中心等一批都市商业综合体的竣工,影院、书城、网咖等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更趋合理,电影、演艺、旅游等文化市场持续升温,市民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4.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融合加速推进。

基本形成包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包装印刷、会展博览、广告设计、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逐渐向文化靠拢,文化与旅游、餐饮、商业、科技、金融、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呈现融合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足,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较少

一是官渡区目前有非遗项目50项,传承人33人,主要以政府扶持为主,但单纯依靠政府保护扶持并非长久之计,非遗项目要长远发展,必须要走政府扶持引导,非遗项目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区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还处于起步期,虽然己扶持设立了昆明滇艺公司负责实施非遗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保护,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主要是较少的几个精品项目如乌铜走银等知名度较高,其他项目的精品还较少。

二是我区虽然己打造了“非遗联展”、“交响乐”等品牌文化活动,但传统的“白牛迎土主”、“开笔祭孔”等民俗活动形式单一,文化价值潜力挖掘不足,致使活动的品质受到影响,无法吸引更多游客。另外,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如“跑马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己逐渐消失,对于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可考虑创新开展形式,挖掘其文化内涵,给予恢复发展。

(二)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和提升阶段,难以推动旅游业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官渡区目前的文化产业构成中,包装印刷、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传统业态占比较大,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新兴业态发展绥慢,些产业门类还未起步,传统产业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新兴产业需要继续壮大。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原创产品和精品力作较少,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需要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市场、金融及相关产业的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消费还有很大可开发空间。

二是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不够平衡。

2018年9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0家,官渡区属(八个街道)41家,空港区5家,经济开发区14家;全区仅有的3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分布在关上、官渡、空港经济区;文化产业和企业主要集中在关上、太和、官渡、空港等片区,地区发展不平衡且该状况呈扩大趋势。

三是专业人才欠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文化企业中有技术创意、懂经营、会管理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官渡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文化企业贷款和融资困难,活力不足,全区在册文化企业法人单位1500余家,经营正常的仅占总数的半左右,大多数规模小而弱,辐射强、带动大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足。

五、对策

(一)实力主推特色文化旅游產品

1.加大云子围棋、乌铜走银等“非遗”产业化保护传承力度。从作品的研发创作入手,促进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和提高,加强与各高校的合作,坚持充分挖掘传统非遗文化内涵与价值,保留非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开展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作,积极研发相关文化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提供产品,打牢基础。

2.着力培育节庆、演艺旅游产品,打造和提升如“白牛迎土主”、“开笔祭孔”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品牌。

3.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文化市场品牌项目,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减少行政干预,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资文化经营项目,鼓励以收购兼并、联合重组、连锁等形式推进市场资源整合,推动文化市场品牌化、精品化、连锁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

4.依托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云南省文苑设立云南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和云南省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开展艺术讲座、培训、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培训工作;依托即将在省博物馆新馆设立的云南艺术品鉴定拍卖中心,定期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展和文化交易拍卖活动;依托新建的云南省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大型演唱会、艺术表演,大力发展演艺业;利用未来规划的云南民族文化创意基地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体验等活动。

(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大旅游产业融合

1.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梳理完善官渡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现代多元文化三大文化体系,培育传统老官渡体验游、生态休闲度假游、多样性都市旅游三大旅游体系,加强景区景点建设、科学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以旅游传播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打造官渡文化旅游品牌。

2.以文化产业提升推动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品设计、文化旅游发展、旅游业态提升充分结合,促使传统旅游业向商务会展旅游、国际旅游、康体运动、休闲度假、都市农庄、旅游地产、赛事旅游、修学旅游、人文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转移。

3.提升一批文化旅游商贸博览活动。推进“南博会”、“商洽会”、“文博会”、“慕尼黑啤酒节一昆明之旅”、“非遗联展”等一系列知名文化旅游商贸博览活动上水平。

4.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区、主题文化游乐园、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美食、民宿、旅游工艺品,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

5.完善旅游业配套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建设,健全信息咨询、预约服务、定制服务、游客集散等功能体系与平台建设,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6.發展智慧旅游。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媒体和旅游等服务,打造智慧旅游。

六、结语

总之,旅游业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旅游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连接文化和旅游的桥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品牌,才能更有效、更深入的持续推动文化旅游融创的双向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文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