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波 陈秀艳
摘要:南宋谢赫《六法论》的提出里程碑式使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六法论》中提到的“传移模写”在后代山水画的创作中也成为衡量成败高下的重要标准,其运用、充实和发展成为中国画最具稳定,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创新精神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自身对“传移模写”的理解为论点,就临摹与写生的关联性、自身写生过程中对于山水画的感悟,深刻剖析了谢赫的《六法论》之一“传移模写”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传写;临摹;写生;现实性意义;创作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55-02
一、“传移模写”的内涵
“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最早“传写”在《汉书·师丹恸出现,把“传写”作为绘画理论之一传承下来。是现代中国画绘画的原则之一。在“传移模写”中,“传”是传承,传递。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意思。在“传移模写”这里指师承,即言传身教。即是师傅传授给徒弟。古人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内涵就是徒弟吸收师父的传承,古人学习绘画深究传承,正是因为有了师承,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和走弯路。传承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口耳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对于师父徒弟的要求不高,仅仅代代相传就可以。二是以身印心的传承。师父把自己在学习及创作过程中领悟的心得及实践经验传授与徒弟。
“移”最早在《六书故》里出现,“移秧也。凡种稻先苗之后移之”。即是从初始转换,移动,从而移花接木。在這里是指平移,拷贝,描红等,把前人的作品按部就班的平移、描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揣摩与理解,完完全全的拷贝下来。
“模”,同“摹”即是临摹,模仿。顾恺之在《摹拓妙法》,讲述了将绢放在原来的作品之上,忠于原来作品的准确摹写方法。“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临摹的线条大小、粗细一致,完全与原作一样。临摹可以分为多种方式,一是对临,蒙与原作之上,照着原作复制下来,二是意临,不拘于相似度,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理解,可以肢解重构。三是背临,是把前人的作品思考揣摩透之后,以默写的方式画下来。
“写”即是写生,走进自然,描绘自然。写生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对物象的直接交流。即是对物直接面对面的刻画。另一种则是脑记忆。这是古人用来写生的办法,把客观景物的形象全都记到大脑中,不断地提炼、取舍,依据脑中的客观映像描绘出来。
二、“传移模写”的必要性
“传移模写”四位一体,是一个全方面的的绘画准则之一,在中国画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成就艺术家的必备技能。
(一)传移的必要性
传承就是使传统连绵不断。只有传承不断,理论法则才不至于流失。只有传承不断,才使中国画兴盛至今,使它能够长久的流传下去。必须要持续继承传统,只有博古才能通今。一个好的画家必然继承着优良的传统,俗话说得好,“师出名门”,“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就是个例子,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的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的影响。沈周出生的大家族乃是诗书门第之家,其祖孙三代都是大画家,家中长辈曾祖父与元末画家王蒙是好友,交情甚深,家中典藏王蒙的画也有很多,后都传至沈周手中。由于沈周早年受他家庭的影响,他早期主要师法王蒙,他最初学习的是以”元四家“为主体的文人画传统。先后继承董源、巨然以及自赵孟頫而下元四家的画风,画法严谨,笔墨灵动自由。如图1《青园图卷》中充分的体现了他师承渊源与不断创新的创作功底。又参以南宋四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笔墨,刚柔并济,自成一派。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粗笔水墨风格,同样他的画风也影响着文徵明与唐伯虎。文徵明学画于沈周,一是继承成了沈周粗笔的艺术风格,二是学习了赵孟頫、王蒙细笔的画法,画风呈现了粗与细两种面貌。文徵明与唐寅时为好友,在艺术风格上也是相互影响,接受了沈周的文人画风。因此二人与沈周同成为“吴门画派”的画家。同时沈周的画风也对后来的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优秀的传承,才造就了沈周辉煌的一生。
(二)临摹的必要性
临摹,是学习绘画入门和修习的途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纵观绘画史上,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经历过从临摹入手的历程,临摹是一项基本功,没有临摹就没有创新。创新的基础就是临摹,当我们在绘画中遇到问题,又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临摹前人的作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从前人的绘画方式与法则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石涛专家,_张大干也是从临摹入手。他在曾熙及其老师李梅庵的耳濡目染之下学习石涛,对于石涛的绘画技法下了一番苦功夫,无论是在画法还是画理上都煞费苦心,在临摹的过程中,得其形,传其神,无论是用笔,用墨还是设色布局都做到“细”与“精”,达到一种以假乱真的地步。在学习石涛的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另辟新径,成为一代书画大师。因此,中国画从临摹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山水画的学习中临摹的过程就是掌握笔墨的晕染和表现线条的力度,掌握山石,水桥,亭台楼阁,云雾缭绕等的各种笔墨表现技法,我们可以从临摹中认识和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规律,理解景物的各种绘画表现技法,补充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及对水墨的掌握。
(三)写生的必要性
写生是对物体的直接感受,是对景对物作画,是师造化最直接的方法。写生即记录物像,在物像中去挖掘和发现美。通过观察,能够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征,提高创作者的洞察力,在写生中感悟自然,借物抒情。古有黄公望曾观富春山江七年之久,徘徊在富春山下,富春山的每一处,每一边角都在深刻的观察与认识,识记富春山独特的秀丽春光,它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从而创作出富有魅力与生机的如图2所示《富春山居图》。
现代大师刘海粟也是十上黄山,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大部分都涉及黄山,他十上黄山,常看常新,常画常新,把黄山云海奇山的千变万化深入骨髓。在艺术表达上注重气韵的表达,笔墨上酣畅淋漓,气势逼人。在对大自然不断的对景写生中,不断更新、超越自己,终成一代山水画大师。
一幅好的山水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张大千曾说过“临古与写生二者不可偏废”,临摹与写生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临摹是写生的基础,写生是临摹的创新表现。如果只纯粹的临摹不写生,画面就会缺少灵动性。像清代四王,保守思想顽固,一生中未踏出房门;终日摹古,被古人所束缚,把古人的绘画技巧充分展现,完完全全可以复制出来,没有进行自我独立思考、自我创新;一生的作品只是在研究古人在画什么,古人如何运用笔墨;他们拘泥于传统,过于守旧。这种临摹是机械式的,只是单纯的抄袭,没有目的性,是无法展现自己的个性风格的。其作品是僵死的,是没有灵魂的“模仿秀”。
反之,如果只写生不临摹,就我们自身而言,对于山水画的学习,没有临摹这一环节,就无法认识和掌握山水画的技能技巧,无法传承山水画的发展规律。景物表现手法都掌握不了,又怎么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更也谈不上创新,另辟蹊径了。
三、“传移模写”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就是一幅巨大磅礴的山水画,树林茂密,河水流淌,亭阁楼台点缀其间。临摹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是重要的,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掌握熟练的绘画技术语言与表现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写生中查漏补缺,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通過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手段,有取舍地进行画面处理。
(一)“传移模写”的现实性意义
“传移模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明师的指导下,结合写生创作出富有精神内涵的作品。
1.传移的现实性意义。继承传统,保持对传统虔诚的态度,是我们能够不断进取的基础,继承传统才能根基牢固,传承是我们艺术提升的阶梯。历史上任何一位大画家,都不是凭空出世,他必须拥有丰富的艺术渊源和艺术底蕴,没有传承和吸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学习山水画就要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各时期画家的画风,找寻适合自己路子去汲取经验。另一个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只是传承传统艺术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还是传承。只有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元素,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
2.临摹的现实性意义。临摹要以主观性与创造性的临摹为主,对于临摹的观念从董其昌开始就有所改变,临摹由保守走向了开放,董其昌曾言:“临书者不必在形似与神似上用心,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理解”,把靠近原作的“仿真式临摹”转变成“臆造性临摹”。临摹不仅仅是单纯的临摹,它更多的是创新性的临摹,是理解和揣摩其精髓的过程。在古代历史上,众多名家为我们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画风,他们拥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能为我们学习绘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从画中看其法度的来路及其出处,是否学到了前人的精髓,怎样把前人的作品精华活学活用。因此,临摹对于现代的艺术学习是最根本的要求。
3.写生的现实性意义。身处在自然中自然而然的能够融入其中,会给予我们心灵愉悦的感触。这种感触刺激着创作者的感官,敦促着创作者用其主观精神去表现,去描绘,去组织。我于今年上半年在江西婺源写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真切的意识到水墨写生的过程也是传承古人与创新结合的过程。当我置身于山水之中,对于山水能够抒发最直观的感受,能够切实的体会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虫鸟共鸣。写生是提高和巩固绘画技巧的过程。在这次的写生中,首先,最具特点的就是徽派建筑,古人建筑与现代建筑与众不同,白墙黑瓦,就像钢琴中的黑白键一样互错交替,当用笔墨表现出来时也如同音符一样,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其次,南方的山水不同于北方的大山巍峨,北方的山石表现各种皴法一目了然,而南方的山石结构舒缓,植被众多。面对这种山石,我们就要用最直观的感受,运用点面的结合,把群山面积化,植被符号化,从而系统化的组织好画面,然后利用临摹中所学到的笔墨表现技法,运用毛笔的刚劲轻柔,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表现客观风景形态。最后,在遵循客观风景状态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运用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一幅完美的作品的完成,不只是技法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内心赋予作品最真实的情感及笔墨意境的体验。
(二)“传移模写”对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传移是前提,临摹是基础,写生是关键。山水画的创作缺一不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营养与养分,把古人的经验与技法与自己写生观察融汇贯通,是完成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创作即是创新的过程,在创作中,素材是创作的基本元素,写生是素材的一部分,我们把对水墨写生这种抽象的情感形式物化成事实,再用我们己学到的临摹技法水墨去表现。现实的创作,是生活和灵魂的结合,单纯的临摹是基础,写生是关键。创作不只是摹古表现,更是是活用写生素材,把临摹中所学到的基本技能表现及写生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及符号化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空间,改造原来的写生素材,富于深刻的内涵以及创作者的主观情思,把内心的情感投射到写生素材中,把充分的创造力附加在写生素材上,从而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四、结语
精妙的设计语言,笔墨语言的建树,是一件好的作品的基础。一幅好的作品,是传承、临摹与写生的结合体,加之好的构思,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因此,“传移模写”在当今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创作中起到关键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