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中的文物天地

2019-08-08 05:56王利超
东方收藏 2019年6期
关键词:火花图案

王利超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即火柴包装上兼作火柴商标和装饰作用的绚丽多彩的贴画。从1877年我国第一枚火花诞生至今,全国各地火柴厂出品了数以百万余种的火花,方寸画幅中,展现了祖国风貌、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当代科技、体育卫生、书画篆刻、动物植物、世界珍禽、古今名人、异国风情等,可谓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素有“小百科全书”的美誉。

火花品类繁多,内容丰富,大体上可按照两种方法分类。根据制作形式不同的分类主要有卡标、贴标、卷标等形式。卡标即将设计图案直接印在回浆纸、黄版纸、白版纸和玻璃卡纸上的火花,经折叠后即成为一个完整的火柴盒套。这种火柴盒与火花合一的火柴商标称卡标。贴标则是将设计图案印在书写纸、胶版纸和铜版纸上,按照火柴盒大小裁切为小片,贴在火柴外盒上的火花商标,它是最普遍的火花,早期火花皆为贴标。图案印在单面纸上,按规定尺寸裁切,将木质火柴盒片全部包住,使火柴盒成型的商标为卷标。除此之外还有母子标、宝塔标、拼图火花、邮齿形火花、花中花、眼镜火花和火花小全张等。

按照画面内容分类,主要有纪念火花、艺术火花、旅游火花、宣传火花、广告火花、专用火花等。纪念火花:为纪念某重要活动、事件或人物而发行的火花,多为临时性投产,数量通常较少;艺术火花:题材丰富、设计精美,一套少则2枚,多则数百枚,是火花爱好者最钟爱的品种;旅游火花:20世纪80年代后,为适应国内外旅游者购买纪念品需求而开发的新品种,将祖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浓缩在方寸盒面,融实用、纪念、收藏于一体;宣传火花:为宣传某一方面的知识、政策而特意发行的火花,如“毛主席语录”“安全用电”“计划生育政策”等,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广告火花:为商品做广告的火花,多与艺术火花相结合,内容多样,层出不穷;专用火花:专门为某一单位或活动而印制的火花,以赠送或自用为主,多用于宾馆、民航、饭店等。除此之外还有建筑地标、日常生活等其他类火花。

河北博物院藏火花4万余枚,种类繁多、规格齐全。但是文物类的火花数量较少,尤为珍贵,现藏文物火花按类别大致分为4种。

●  河北博物院展陈文物火花

战国中山国文物火花,共5枚,皆为卡标制式,正面为河北正定隆兴寺建筑,背面分别为中山王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图1)。1号为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国家一级文物,造型是一只猛虎正在吞噬一只梅花小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弱肉强食的时代特点。2号为错银铜双翼神兽,古人席地而坐的镇器,造型为振翅欲飞的神兽,体现出中山国人丰富的想象力。3号为中山王铜方壶,酒器和礼器,铜壶带盝顶形盖,盖顶有四个镂空云形钮,壶身周正棱角分明,四角铸有神采飞扬的夔龙。壶身刻有450字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历史信息,填补了史料中关于中山国君世系记录的缺漏。4号为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古人席地而坐使用的小桌子,木质案面已朽,四只梅花鹿(两雄两雌)托起圆形底座,底座上四龙、四凤缠绕扭结形半球结构,龙头与方形案框之间用斗拱连接,设计巧妙,匠心独运。5号为十五连盏铜灯,造型做成了一棵大树的形状,十五个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树干为榫卯结构拼接而成,共分为八节,每一节的榫头各不相同,方便安装和拆卸,且树枝间鸟儿引颈长歌,游龙向上攀爬,猴子与家奴嬉皮玩耍,场面灵动活泼。

长信宫灯火花,一组6枚,卡标形制(图2),采用长信宫灯线描图印刷,画面简洁大方。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2号墓,造型为小宫女跪坐在地双手执灯,身体中空用于吸纳烟尘,是汉代的环保灯具。

错金铜博山炉火花一枚,彩色照片印刷,卡标形制(图3)。炉身的盘座分别铸成后用铁钉铆合,通体错金,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峦峰或骑在兽身上,猎人肩扛弓弩巡猎或正追逐逃窜的野猪,二三小树点缀其间,刻画出一副秀丽的自然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物火花

一组5枚,卡标形制。正面为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局部纹饰,背面为印章和鸟类图案(图4)。6号正面为“信期绣”烟色绢,图案用朱红、棕红、深绿和金黄等丝线,绣成流云、卷枝花草和长尾小鸟等图案。变形长尾小鸟似燕,寓意“似燕归来”,故遣策称这种纹样为“信期绣”。7号正面为“乘云绣”黄绮,该绣品以绮作绣地,图案为纵向的连续菱纹,再在菱纹内填以横向的花纹,每组三层,分别为对鸟和两种不同的菱花。刺绣花纹主要为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带有眼状的桃形花纹和云纹,遣策称之为“乘云绣”,寓意“凤鸟乘云”。7号背面为T形帛画中的太阳和金乌。8号为“长寿绣”绛红绢,在绢地上用朱红、金黄、土黄和绿四色丝线绣成。穗状流云间填以土黄色的云纹。单元的一端,有朱红色的一个像头状花纹和两个如意状花纹,另一端有朱红和土黄色的如意状花纹各一个。因随葬,遣策自名这类刺绣图案为“长寿绣”,故名。9号正面为菱花贴毛锦,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不少,最令人注目的是用于锦饰内棺外面装饰的羽毛贴花绢,这是首次发现。羽毛贴花绢是先将绢砑光和上浆处理,再用红、黑等不同的颜色绘出菱形图案作地,然后分别顺贴橘红、青黑二色羽毛,两色羽毛之间又贴宽2.8毫米的绢条组成菱形勾连纹。汉人以羽毛贴花绢作为内棺装饰,寓意为羽衣,祝愿死者飞天升仙。10号为“长寿绣”黄绢,绢地“长寿绣”在绢上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其鸟头的图案。

●  镇江博物馆藏唐代银器火花

1982年1月,在江苏省镇江市丁卯桥出土了九百余件唐代银器,实属罕见。河北博物院藏镇江唐代银器火花10枚,共9件代表文物,皆为卡标形制,采用黑白线图印刷(图5)。

13号银涂金龟负筒器火花,器物整体造型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酒筹筒,好似一支燃烧着火焰的金蜡烛。在筒的正面刻有“论语玉烛”四个字。“玉烛”《尔雅·释天》释为“四时和顺”,“论语玉烛”就是用论语的句子来调和大家喝酒的事理。下部是神龟的自然造型,龜象征长寿,是道家的祥瑞之物。整件器物,通体鎏金,造型奇巧,纹饰繁美,富丽堂皇。

14號鎏金人物银瓶火花,此人物瓶应有三足,出土时已遗失,颈部分别刻有连珠纹、摺带纹及蔓草纹带。腹部以鱼子纹为地,串枝花为隔,用华丽的卷草纹勾勒出三个莲瓣形开光,开光内以针状扇式纹和草叶纹为点缀,刻划三组人物图: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对坐斗草,一幅是三童表演杂剧,底外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20号鎏金四鱼纹盒火花,此件小盒呈海棠形,顶部锤刻有四条鱼,鱼体上金光闪闪的鱼鳞,配以辐射纹,交相辉印,灿烂夺目,精湛的加工技艺令人赞叹。腹部上下的菱形纹,更是锦上添花。

●  其他类文物火花

晋侯壶火花,北京火柴厂生产,卡标(图6)。此壶于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盛酒器,长颈,象鼻形兽头套环双耳,鼓腹,圈足。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作尊壶,用享于文祖皇考,万亿永宝用”。晋献侯是墓地中唯一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姓名相吻合的一位晋侯。

云纹漆钫火花,北京火柴厂生产,卡标(图7)。这件云纹漆钫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直口平唇,口沿部分有一领圈,鼓腹,圈足。有盝顶式盖。器表面髹黑漆,器内髹红漆。盖顶朱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橙黄色的钮。领圈朱绘鸟头形图案,其下为红色和灰绿色的云纹,肩部为菱形图案,腹部绘二圈红色和灰绿色的云纹,圈足上绘朱色凤鸟形图案。

黄釉扁壶火花为北京火柴厂生产,卡标形制(图8)。此壶出土于河南安阳范粹墓,施黄褐色釉,釉色不均,底无釉。两肩左右各有一系,壶腹两面刻有相同的由5人组成的乐舞场面。5人均高鼻深目,身穿窄袖长衫,足穿靴,应属西域民族。一般认为,该扁壶上的乐舞是后来盛行于唐代的胡腾舞,原为中亚塔什干地区的民间舞蹈。十六国、北朝时期,西域的音乐舞蹈较多地传入内地。

铜奔马火花是上海火柴厂生产的一批文物类火花,卡标形制(图9)。铜奔马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随着科技的进步,火花已经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受到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而文物火花也是工业时代宣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作者工作于河北博物院)

猜你喜欢
火花图案
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
持久的火花
激发思维火花,提升课堂品质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火花没有蜜
再见了,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