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

2019-08-08 04:14杜中伟
长城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安嵇康曹操

杜中伟

从“坐井观天”到崖山海战

五国城和崖山,记录了两个赵家班的亡覆,也从凄惨迷茫中勾勒出赵宋王朝最后的影子,和留给后人的传说与构想。那曾是屈辱的岁月,也有悲壮的回响,有凄美无情的风花雪月,也有风雨如晦的黑暗记忆。两个大人的狼犹和悔恨,一个孩子的绝望与惊吓,都深深地刺痛了这个民族,也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脚步。历史,从来很无情。所以,说什么都是无用之语。历史发生了,就不会重新开始。开始的,或许是另一个轮回。

这不仅仅是两宋的暗示。

五国城的风花雪月

说到五国城,历史上无非就是徽钦二帝那点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这是赵宋王朝无法抹去的屈辱之年。《射雕英雄传》的郭靖杨康的名字由此而来。岳武穆的“靖康耻,犹未雪”亦是指此变局。金人在第一次大肆劫掠后卷土重来。这一次劫走了无数金银财宝,以及宋室的血脉和所有女眷。据史料记载,金兵攻陷东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后,虏走了徽钦二帝,还有一千多名皇室男丁,近四千名嫔妃公主,三千多名民间女子。当中,有赵构的生母、二妃以及二女。

这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金人把以徽宗夫妇为首的第一批俘虏分乘八百六十辆牛车,启程北上。四月初,钦宗等俘虏也继续“北狩”,踏上茫茫南望乡国的道路。

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两位皇帝都穿着白色的冈衣,披头散发。日落、风起,天边晕染着残血般的赤霞,夕阳拉长了这对父子沉重的背影,身后是皇后、嫔妃、太子……还有大臣、工匠、倡优等各色人群,这十余万俘虏哭声不绝,犹如长河浩荡。”

在这群人当中,仅有限的几个人活着回到了南宋国土,其中包括赵构的母亲韦贤妃,以及后来帮助赵构杀害岳飞的秦桧夫妇。

他们此刻不知道,终点在何方?甚至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而我们知道,有个叫五国城的地方,在等着他们。不是热情迎接,而是漠然等待。冷漠,寂寞.沉默,是五国城迎接这对父子的表情。

五国城,位于今天黑龙江省的依兰县。寒温带气候,在宋辽金的时代,更是苦寒之地。苦寒之地,必民风彪悍。从汉时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再到宋时的夏辽金蒙,无不把南方王朝扰得不得安宁,并且由金和蒙先后灭掉两宋。五国城距中州汴梁逾两千公里,以牛马的脚程得几个月的时间。而事实是,他们先被押解到燕京,即今天的北京附近,又北行到上京,最后才到五国城。等到五国城时,已经是1130年的7月了,此时,距他们离开繁华东京已经三年多的时光了。

宋徽宗做梦也不会想到有如此的下场。他接班时的宋朝正是风华正茂。虽然在与辽的作战中屡战屡败,但后来的“澶渊之盟”却为宋朝的发展换来了百年的相对安宁,同时让北宋成长为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时代。《东京梦华录》记载:“青楼画阁,绣户洙帘。雕车竞逐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作为天字第一号的玩家,徽宗赵估把书法、绘画、收藏、园林建筑之美,都推向了一个高度,甚至是高峰。他為兴建艮岳,从全国各地搜集奇石,搞得民不聊生。所以,他的悲剧此时或许早已注定。高高的艮岳气象万千.与五国城“坐井观天”的地窨子形成了鲜明而苦涩的对照。

五国城的风花雪月替代了东京汴梁的风花雪月。这里的风更加刚烈,这里的花更加炫目,这里的雪更加肆意,这里的月更加冷峻。诗词便不再是依红偎翠的燕婉,而是除了愁,还是愁;除了冷,还是冷。

《宋词三百首》第一首词便是徽宗皇帝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大概是他在所谓“北狩”路上所作的第一首词。因为他被掳时已经是农历三月了,河北的杏花已经开放。此时,又刚刚背离温柔之乡,心理的落差和悲苦是可想而知的。

在五国城期间,他写的《在北题壁》,更是把孤独、凄凉诉说得淋漓尽致。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据说,二人在北国的生活虽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很差。两人除了有书读,还能和妃子们生孩子。最后,徽宗死于1135年,钦宗死于1161年。一个在五国城待了九年,一个待了三十五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无烟、无波,愁似乌云,似那崖山海战前压城城欲摧的滚滚乌云。

崖山风雨如晦

时间到了公元1279年,距徽钦二帝北狩过去了一百多年。南宋也到了亡国的边缘。

地点,广东新会的崖山。

这天,是农历的二月初六。

此时,崖山上空,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战争一触即发,决战马上开始。一方是元军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一方是南宋枢密使张世杰。两位老张家的人各为其主,国家的命运握在他们手中。

张弘范,其父为金人,后降元,之后张弘范出生。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其既非金人,也非宋人,是汉族的元人。而元,实质意义上并非中国史上的一个朝代,他只是蒙古帝国的一个汗国,是外族统治中国的一个时期。其实,在崖山海战开战前的1 276年,南宋已经灭亡了。彼时,谢太后已经差人将传国玉玺交与元军统帅伯颜。为此,伯颜还写了首诗来鼓吹此事。“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渴。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而后,年仅七岁的恭帝和他的先人一般,被押解北上,到达大都。也就是徽宗皇帝写《燕山亭·北行见杏花》的地方。恓恓惶惶,可怜巴巴。

或许徽宗和钦宗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辈也会像他们一样,被人驱赶,被人凌辱,被人灭国而代之。

恭帝投降后,南宋的战斗力量仍然选择与侵略势力斗争。由陆秀夫、张世杰拥立的端宗赵罡、卫王赵呙仍在边打边退,边退边打。元军新征服的地区也并不太平。

但南宋流亡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历史,已经开始为他们关门。

端宗小皇帝在逃亡途中落水染病不治,赵呙即位。君臣最后退据崖山。

此地,离南宋都城临安也有一千多公里。幼帝对繁华富庶的临安还未来得及好好看上一眼,就只好一路跑跑跑,在仓皇中出生,在仓皇中死去。

彼时,元军兵分三路向崖山发起总攻,宋军南北受敌,战争一直从黎明打到黄昏,宋军终大败。在《中国至简史》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这时,暮色四合,阴云席卷天地之间,一时风雨大作,冷雨伴着呼啸的阴风,连对面人影都辨不清。

就这样,南宋十万将士葬身崖山。陆秀夫在让妻子儿女殉节后,背起帝呙,跃身大海。

南宋的最后一缕血脉,在风雨中,融人大海。

崖山海战三年后的1 382年,文天祥就义,时年五十六岁。最后抗元的精神力量彻底消失。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由此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有人认为,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科学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的巅峰,都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宋以后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更严重的讲,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已经灭亡,中国的脊梁已被打断,中华精神已经灭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崖山之后无中华。

从五国城到崖山

从五国城坐井观天,再到崖山华夏灭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每一次的毁灭,都是因为白毁长城。

宋朝立国以来,都是重文抑武。且愈来愈宠信奸邪,重用席臣。北宋末年,宠信童贯、蔡京、王黼等六贼,罢免种师道、李纲等抗金派;到南宋初,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高宗又联合秦桧、张俊,构陷岳飞;直至最后,奸佞贾似道又权势熏天,配合了蒙古军队的长驱直人,最后又导致恭帝面北俯首。岳飞死后,南宋小朝廷变本加厉,将能征善战的武将拔除殆尽,只剩下宵小和皇帝。应该讲,南宋的灭亡,是和岳飞的死有着必然聯系的。岳飞已经将要光复中原,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赐死风波亭。如果能光复中原,一是可以扩大宋的战略缓冲地.二是可以增强军民的抗敌决心和信心。宋之国祚再延长百年,兴许也是可能的。然而,一切假设都已经不存在。

有观点认为,岳飞的死是因为他不懂得皇帝的内心,用今天的观点来讲,是不讲政治。赵构并不想让他的父兄回来.而岳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犯了高宗的大忌。

如果仅仅是爱国,而不懂政治,不讲政治,岳飞的下场告诉了我们结果。

所以,勇猛而才华横溢的辛弃疾,既为他赢得了赞誉,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恨,政治抱负始终不得展开。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提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爱国,还要讲政治,这便是爱国者的悲哀。

英雄没落,也是国家没落的开始。

从五国城到崖山,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公元217年

公元217年,正是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这是一个关乎文学,关乎政治,关乎几位重量级人物悲喜的年份。

先看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吧。

四月,汉献帝诏令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依天子礼称警跸。

十月,汉献帝刘协又命曹操王冕用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曹操颁《举贤勿拘品行令》;

曹操发布命令,以次子曹丕为魏世子;

曹丕撰《典论》;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死: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

“建安七子”之一应场死:

“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死:

“建安七子”之一徐斡死。

什么?建安七子死了五子?

没错。另两人,阮瑀已于五年前的建安十七年病逝;而孔融,已经被曹操处死十年了。七子之死,除了孔融是死于政治,其他人都是死于疾病,尤其是217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五个人的生命。

当然,这年夺去的,还有曹植的政治生命。

可以说,公元217年,对于建安文学、建安风骨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毁灭性。

建安本身就是个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时代坐标。

曹氏父子的兴起,是建安文学兴起的标志;而曹植的死,则代表了建安文学的结尾。

此时,正处于三国纷争的白热化阶段,然而政治的纷争并没有把文学淹没,相反,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迸发出灿烂的光芒。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曹丞相。

是曹丞相成就了邺下新声.进而成就了建安文学。

这决不是夸张与谬赞。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会越来越客观,对于他们的功与过、是与非,通过历史史实、历史影响来进行修正,或者纠偏,就如对义和团的评价,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爱国运动”的层次;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我们也不会仅仅停留在“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曹操曾经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既缘于中国史家的所谓正统观念,也由于曹操的出身。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当时讲求门阀政治的东汉,通过宦官走上政治舞台.显然为广大士人所不齿。就是开展“月旦评”的许劭,一开始也并不愿意为他做出评判,因为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曹操并不值得让人评判。但随着历史的拉长,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越来越高,他不再是老百姓心中的奸雄和奸臣,而是既能打仗,又会写诗,既有狡狎的一面,又有政治智慧的时代伟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从后人的观点来看,竟也适用于曹操。许劭到底还是给了曹操一个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个评价比之时人对于刘皇叔的评价高了许多。当时有人评价刘备说,“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后来也倒是应验了这句“一方之主”的识人之句。由于《三国演义》所谓正统的误导,使得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在民间掩盖了曹操的光环,但历史总会拨去迷雾,露出本真。

而建安时代的曹操,最是意气风发。

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国的北方,正在逐渐实现统一。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彻底击败了世家子弟袁绍。这是出身并不好的曹阿瞒一次华丽绽放。汝南袁家白袁安起,至汉末已是四世五公,是当时公认的士人领袖。能够击败士人的领袖.是曹操政治生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白此,曹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时候,袁家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却跑到了北方的乌桓,两者联合,期待反戈一击。

一桓,也有叫“乌丸”的,是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之一。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五月,曹操接受首席谋士郭嘉建议,暂时放弃南下的打算,决定北征乌桓。通过冀南、冀中,经无终,出卢龙塞,兵临白狼山,直捣柳城。投奔乌桓的袁尚袁熙又投奔了辽东公孙康,不久,公孙康杀二袁,归顺曹操。乌桓之战,彻底解除了“三郡乌桓”对中国北部的威胁,扫清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彻底统一了河北。而乌桓人除部分远迁辽东外,“其余众万余落,悉徒居中国”。此后,这个古代民族便逐步消失在历史中。是年九月,曹操班师回朝。途中,行军到海边,经碣石山,登山观海,写下千古绝唱《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当湿润的海风吹动曹丞相襟袖和颌下的长须时.他心里肯定充满了无上的骄傲和睥睨天下的豪情。

一千七百四十七年之后,同是战略家、政治家、诗人的毛泽东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两个伟人,气魄和心境何其相似!

而曹操,即便是次年遭遇了赤壁之败,也终未动摇他的雄心以及他在北方士人心目中的统领地位。这种地位,既来自于他平定天下、统一华夏的政治理想和成就,也来白于他所独有的、割舍不断的文学情愫。这一点,对士人的影响是致命的。他之所以在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最喜欢曹植.曹子建的文学素养也是重要因素。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曹操作为一位政治领袖的战略主张,《文心雕龙.时序》写道:“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曹操以政治家的谋略,“奉天子以令不臣”,唯才是举,使一批有政治头脑的人聚集到自己身边,也才有了“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源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斡伟长,陈留阮踽元瑜,汝南应场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脲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在这七人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长于诗赋,文章也清峻通脱;孔融的文章恃才负气,敢怒敢骂,以气盛见长;陈琳以书檄名世,铺陈华丽,曾治好了曹操的头疼病;阮瑀也擅长书檄文表,曾在马上为曹操草拟致孙权书,书成而曹操不能改一字;徐斡则文章辞义典雅,《文心雕龙》评价其“公斡笺记,丽而规益”。七人中,除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人都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是个值得老曹高兴的季节。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建筑物终于竣工。后来这个建筑物被罗贯中老先生通过孔明的三寸不烂之舌给好好地八卦了一下,这就是铜雀台。

不妨原文引用一下《三国演义》的这一精彩片断:

孔明日:“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日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日大乔,次日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日: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瑜日:“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孔明日:“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日《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瑜日:“此赋公能记否?”

孔明日:“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日:“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之所以全文照录,实为此赋之华美无比,虽经罗老先生擅改,竟无伤大雅,也不伤建安之风。连笔者也跟着八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其实,铜雀台修好之日,距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年。老罗巧妙地利用腾挪之术和通字之法,构建了曹孟德觊觎江东“二乔”的历史冤案。

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操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

彼时,百花盛开,惠风和畅。铜雀台巍然耸立,勾心斗角,势比阿房;一千文人峨冠博带,谈笑风生;一众侍女浓妆艳抹,香气弥漫;百官齐贺,钟鼓齐鸣,玉食罗列,琼浆横陈。这是一场文人的雅会,也是一次展示魏王恩威的表演,当然,这场表演非常成功。这一众文人当中,大概就有这五子,以及杨德祖、蔡文姬、邯郸淳、左延年等一时之俊。而第一个完成命题作文的,正是曹操最喜欢的曹植。

当然,曹植完成的《登台赋》并非《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背诵的《登台赋》。

曹植的确是位天才诗人。

曹操也一直对曹植寄予厚望,曾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史传说他“性易简,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就是说他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外在形式,认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再加上楊修等人的辅弼,曹植几欲成为魏王太子。

政治前途之光明,文学成就之辉煌,曹植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这一切,于公元217年戛然而止。

这一年是让曹操最为头疼的一年,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头疼病反复发作,还有对于世子选择的头疼。这一年,曹操的政治生涯即将达到顶峰。按说,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但对于曹操来说,却使得自己的头更加地疼了,到底该立谁为太子?

本来曹操在立世子的问题上就犹豫不决.一度倾向于立占天下八斗之才的子建,但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加上这个儿子常常“任性而行,不白雕励,饮酒不节”的气质,使得他却始终有所顾虑。而底下发生的事则决定了他弃植立丕的决心。

就在这一年的某月某日,我们的大才子又喝高了,他决定坐坐皇家的马车,体验一把皇家的威风,顺便到王宫里兜兜风。这次不知道是跟谁喝的,也不知道是自己一时兴起,还是有哪位猪队友给出的馊主意,反正好像是没人拦着他。于是,从公车令那里借来了车马,让人打开司马门,在只有皇帝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风驰电掣,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一路阳光,一路欢笑,一脸得意,一脸酒红——他乐了,也爽了,却忘了每天躲在后宫战战兢兢的献帝那张愤懑而愁苦的脸。最重要的是.这犯了他爹的大忌——擅用皇家威仪,且在只有皇帝举行典礼的禁道上招摇,显然为僭越之举,岂能为他所容?所以,他爹怒了。他爹一生气,后果很严重。魏王立即着令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彻底失去了对曹植的信任。于是,该年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悲愁中。他成了诗人曹子建,酒徒曹子建,不再是公子曹子建。

政治上的失意,终是难以排遣。愁上加愁的,还有朋友们的相继离去。这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的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了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建安五子死后三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曹丕称帝,改元黄初。这标志着建安时代正式结束。

但建安文学的衰落,夏传才先生认为,建安二十三年繁钦之死是其标志(《建安文学全书》总序)。

而曹植则郁郁半生,于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病逝,年仅41岁。这标志着建安文学的正式谢幕,也标志着建安一代士风的结束。中国文化即将迎来一个玄远深妙的时代——正始时代。那是一个更加注重自我表达、更加重视哲学思考、更加追求内心解放的时代。

这一年,东吴名士鲁肃去世,开启了西蜀覆亡的阀门——鲁肃是孙刘联合最强力的支持者,在他去世的两年后,吕蒙、陆逊二人联合实施了白衣渡江,捕杀关羽,因而引来蜀主刘备报复性东征,结果夷陵一战,蜀军大败,刘备白帝城托孤,蜀汉进入后主统治时期。

这已经是公元221年的事了。此时,曹丕已称帝一年,未几即进入司马家族专权时代。

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一群更具神韵的人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魏晋风度,将成为一道照耀千年的不灭烛光。

血色东市

说到魏晋风度.大多情况下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嵇康。论才学,他的作品《琴赋》《酒赋》《养生论》《生无哀乐论》都是千古名篇;他善抚琴,尤其是《广陵散》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论风度,山涛说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我的天,喝醉了都这么美,我们醉后只是烂泥一堆,而人家,“玉山将崩”啊!

嵇康和阮籍等七人组成的“竹林七贤”绝对是魏晋时代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中国历史天空中闪烁着光辉的一个星系。嵇康是曹家的女婿,自然和如日中天的司马家互不顺眼。并且,鉴于嵇康的才学、风度皆属一流,许多人,包括和司马家走得非常近的钟会都不入他的法眼。他最好的朋友就是阮籍,向秀,以及吕安。山涛劝他做官,他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把人打发了。钟会写了一篇《四本论》,想让嵇康提提意见,结果连见的勇气都没有,直接隔着墙扔到了嵇家,然后撒腿就跑了。等到后来钟会有了权,亦有了势,便锦衣华服,车马喧嚣地来“拜访”嵇康来了,嵇康正在树下和向秀打铁,对钟会的到来连眼皮都不抬,耳轮中只听得“叮叮当当”,眼里面只看见火星儿飞溅,哪里看得到你的锦衣华服,哪里听得到你的车马喧嚣?

终于,钟会待不下去了,转身要走,于是两人才有了第一次对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大概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两人平生唯一的一次对话。而这唯一的一次对话,便使得钟会起了杀心。

其实,钟会家学也非常深厚,其父钟繇是著名书法大家,他本人也非常有才学,相貌也俊郎,既精通玄学,又熟知军事,为司马家也算是立过显赫战功。虽如此,但在才学和风韵上,还是和嵇康差了许多。

终于逮住了机会。

嵇康的好朋友吕安的哥哥吕巽,本来与嵇康关系也很好,但却当了回人渣。他迷奸了自己的弟妹,又诬告兄弟不孝,意欲杀之而后快。在以孝治国的魏晋时代,不孝之名足以使人致死。嵇康冲天大怒,不相信天下竟有如此禽兽之人,便极力为吕安辩污,不想这却触怒了司马昭。而钟会从中又添油加醋,于是,被杀。

司马昭早就对嵇康不满意了。嵇康作为曹家的女婿,拒绝与司马家的合作,使得司马昭极不舒服;《与山巨源绝交书》,加大了这种不满意的程度,再加上钟会的小报告,促使司马昭必杀嵇康。

嵇康之死,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美的一种死法。

史载,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大抠门以及以“卿卿我我”著称的王戎就说过:“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看看离行刑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便向他的哥哥嵇喜要来自己常用的琴,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弹毕,一声叹息:袁孝尼曾想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于今,《广陵散》绝矣。

说罢,从容赴死。时年三十九岁。

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见《山居笔记》)一文中,写道:“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开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而魏风华则在《魏晋风华》一书中,写道:“那一天午后,大约没有阳光,疾风吹劲草”,“嵇康 琴,最后猛地一拨,弦断了。”

无论有阳光,还是没有阳光,都无法遮挡嵇康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辉;无论是弦断了,还是弦没断,那神秘的琴声留给后人的永远是无限遐想。

杀他的那把刀应该感到愧疚,那是一颗高傲的头颅,里面装着孤独的灵魂。

他倒下的地方,在那个时候,叫东市。

司马家杀的人,也许并不比其他的统治者多。但他所杀的人里面,嵇康的影响超过千千万万的人。

同是在洛阳。党锢之祸使得数百大儒或被杀,或自杀,或逃亡。但大多数又是下狱后被拷掠而死的。赢得了党锢之祸的阉宦们由于心理上的阴暗,他们从不在刑场上杀人,只能偷偷地在狱中害人。李膺、范滂等百余人在狱中被拷杀,杜密在狱中自杀。

然而,到了司马氏主政后,东市被激活了。在这里,杀过嵇康,又杀过潘岳,还有陆机、陆云两兄弟。潘岳就是潘安。

潘岳的漂亮是载人史册的。“潘岳有妙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甚至其乘车出游,那些少女和中年妇女们都会往他的车上投掷水果,表达爱慕之情。

杀死潘岳的,不是司马家,而是一个叫孙秀的人。孙秀出身寒微,不被名士圈的人所接受,心里便对这些名士们充满了仇恨。他利用政变的机会,上位,并展开了对名士们的疯狂报复。石崇和潘岳,是他报复的重点。对于石崇的仇恨,缘于索要绿珠的失败。绿珠是石崇最喜爱的婢女,孙秀偏要石崇送给自己,石崇当然不干。于是,孙秀立即进言他的主子司马伦,诛杀石崇。

而潘岳,既有和石崇关系密切的原因,也曾经轻视过孙秀,还有他们不是一个政治阵营的,无论什么原因,他都逃脱不了被抓捕诛杀的命运。

两个人是同一天被押往东市的。当石崇看到潘岳时,可能有些发愣,他问潘岳,你也落得如此下场?潘岳说,这也算是“白首同归”吧。

原来,潘岳曾在石崇的金谷园里写过一首诗,被收进了《金谷集》,其中就有“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两句。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而与东市临刑有关的成语还有一个.叫“华亭鹤唳”。

这说的是陆机、陆云兄弟事。

陆机、陆云的爷爷就是在夷陵大战中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陆逊.父亲则是被誉为“吴国最后名将”的陆抗。

到了陆机陆云成人时,东吴政权已经不复存在,他们只得北上洛阳求得一官半职。但东吴的人当时在北方受尽了冷眼,陆家兄弟也不例外。正是这种心理上的敌视,导致打了败仗的陆机被诛,并连累了弟弟陆云。“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前叹日: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是兄弟两个来洛阳之前长期隐居的地方,大概在如今的上海一带。

打仗兵败被杀,在历史上也并不罕见。如果是为了整顿和维护军威,倒没什么可说的,比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可怕的是政治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当统治者或者得势的小人已经感受到政治威胁或者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杀他是早晚的事。

陆家兄弟毕竟是陆家兄弟,当他们在鲜血染红东市脚下土地的同时,哥哥陆机给我们留下了最古老的书法真迹《平复帖》,陆云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言:“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也?”

前面说了,其实司马家并不比历史上的任何统治者杀的人多,只是嵇康太优秀了,他的死的确给司马家族减了不少分。同时,还因为他们夺取政权的方式而遭人诟病。不过,前面有曹家的车辙,后面的司马家也就不会显得太不堪了。尤其到了东晋,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或许是除了赵宋外,文人士大夫生活最为优渥的时候。但前期的八王之乱和后来的五胡乱华.毕竟给西晋王朝和中原的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这也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朝代的更迭.大多是以武力杀人为代价的。而到了统治稳固时期,文人集团基本上成为政权主力。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清除外),对文人士大夫集团是很优待的,即使不能说有多好,也不至于有多坏。纵然都会杀掉一些统治集团不喜欢或者有威胁的人,总体上,文人集团的生活还很不错。嵇康们的鲜血,纵是带着很深很浓的文化气息,但毕竟,没有断绝文化血脉。

清朝确实是个例外。

满清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恐怕是历朝历代的总和也未必能够比得上的n据不完全统计,有清一代,顺治构陷文字狱七次,康熙二十多次,雍正也是二十多次,乾隆最多,高达一百三十余次,先后死于文字狱的有二百多人。他们杀人的地方是菜市口,这里流过的血,比洛阳东市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如果说嵇康之死.只是因为他和司马家不属于一个政治阵营,但清代的文字狱,则完全属于统治集团的心理变态;如果说,嵇康之死,有他自己的精神属性,而清代文字狱的死者,则大多属于天降横祸:如果说,嵇康之死只是司马昭一时的冲动,而清代的文字狱,则是有目的的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与绞杀。

满清近三百年的统治是黑暗的.所谓“康乾盛世”只是中华文明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惨遭摧残的遮羞布,连同他们整理的《四库全书》,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严重阉割。据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共销毁书籍1.36万卷,15万册。他们强化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强化了被统治阶级的奴性,以“圣君”的心态把汉人死死踩在脚下。完成了主子和奴才体制的构建,不仅仅是中國现代化进程的严重反动,而且“圣君”“奴才”意识流毒深远,至今难绝。

这是题外话,但又不得不说。

如今,我们离嵇康罹难已经足足1755年,离清朝的覆灭也已经107年。东市的琴声已然远去,菜市口的血迹也荡然无存。每日里夕阳如血,曾经浸透鲜血的土地被众人踩来踩去,已嗅不出半点的血腥。人们从未见过,也不会想起那些喷涌出的热血,和不知安放何处的高傲或冤屈的灵魂。

魏晋风度已不可追,满清的阴鸷亦不能追。历史,偶尔给我们开一下玩笑,却从不回头。而当你想忘掉什么时,它却会给你重演,使劲地敲打一下我们健忘的头脑。这,也算是教训吧。

责任编辑 曹明霞

猜你喜欢
建安嵇康曹操
心动杀人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山鸡舞镜
三国演义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