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齐明 包浩斌 周建兵
服务业是杭州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价值创造的主源泉和城市竞争的主力军。目前,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六成、地方税收的七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九成、新增市场主体的九成都源于服务业,显现“6799”特征。但2013年以来,作为服务业发展主平台的五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服务业发展速度却开始慢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在逐年下滑,面临空间、效率和新动能等束缚。当下,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大脑建设等机遇,给五城区服务业再发展带来了可能。五城区应紧抓机遇,激发活力,重塑地位,为全国老城区再发展破题探索路径。
造成五城区服务业增长困境的主要是新动能不足、效率不高和空间制约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产业结构看,主要行业下滑,新动能培育不够。金融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是五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前列的行业,但近年三大行业分别面临强监管、线上冲击、严调控等影响,发展速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金融业继续处于紧周期,房地产业“房住不炒”的理念将长期坚持,批发零售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效应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主要行业下滑的背景下,服务业的稳增长需要新动能来支撑,但创新平台不足影响新动能培育。下城、拱墅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不到全市平均数,上城、江干也仅达全市平均数,而西湖虽然数量较多,但又因土地空间受限、优惠政策力度相对不足等原因,存在企业壮大后外迁现象。
图/张燕萍
从产出效率看,亩均产出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不考虑农保地、工业用地、城区功能等差别,比较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发现五城区服务业增加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每平方公里的服务业增加值远低于上海黄浦区、广州越秀区。此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有待提高。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较性,以全市数据作比较。2017年,杭州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22.2,即1个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创造22.2万元增加值,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杭州每家服务业规上企业年平均营收却高于深圳、广州,反映出杭州服务业规模较大,附加值偏低。
从产出空间看,土地资源紧缺,招商吸引力不足。五城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空间制约,新增成片土地资源紧缺,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成本高,造成大型服务业项目落地难,新兴服务业培育又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五城区与余杭、萧山相比,地方财政留存比例低,土地资源供给少;与滨江相比,又没有国家高新区政策,导致不仅招引优质项目难度大,而且留住原有的服务业企业也不容易。再加上老城区面临功能性衰退、设施陈旧、交通拥堵等挑战,难以引进高端服务业。
五城区具有地理区位优势、文化底蕴浓厚、配套服务便捷等先天优势,现又面临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大脑建设等机遇,应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从产业结构调整、亩均产出提升、土地要素供给、体制机制优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空间产业人才的匹配度与协同性,推动服务业高效优质发展。
集中力量发展专业服务。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招引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专业服务业企业,如金融、科技、法律、会计、咨询、会议展览、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机构,推动形成与杭州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格局,为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效的服务选项。
打造新经济试验场。深耕五城区有限空间,引进专业运营商,打造高品质、集约化创新空间,提供全链条创新服务,形成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的比较优势。利用五城区流量优势,营造包容审慎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培育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践行生活实验室理念,把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五城区首发和示范应用。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推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文创等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可贸易性,推动“杭州服务”走出去。
推动老旧楼宇升级改造。研究制订老旧楼宇改造技术标准,划定老旧楼宇改造重点片区,滚动实施年度改造计划,优先安排有改造主观意愿、产权集中度高、改造方案成熟的楼宇进行改造。以较小的成本来挖掘提升价值,招引优质企业。
完善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严格执行“先租赁后出让”弹性供给制度,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创新型产业用地“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对租赁期限将至、排名靠后的创新型产业用地,予以退出。
提升村级留用地开发档次。鼓励区政府统筹辖区内的村级留用地资源,打破村界、镇(街道)界,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加大统筹开发力度。积极将村级留用地纳入招商引资平台管理,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通过依法出让、转让、出租留用地土地使用权和交由政府储备等方式开发利用留用地。
划定产业发展“红线”。抓住城中村改造腾出空间的机遇,加强产业用地的控制和保护,保障服务业发展空间。红线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增开发商品住宅类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建立建设用地战略留白引导机制,为今后产业发展留好地方、留出空间。
加强地铁站域综合开发。把握亚运会前地铁线网基本建成的时机,树立“建地铁就是建城市,运营地铁就是运营城市”理念,学习香港“地铁+物业”等先进开发模式,加大地铁地下空间、地铁站点上盖、车辆基地上盖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商业、办公、居住等城市功能。
推动专业市场搬迁。结合城市拆迁建设、市政路网建设和消防隐患整改等重点工作,制定专业市场整合外迁计划。对造成城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各类老旧专业市场,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退出,腾出空间用于资源重组和商业秩序再造。
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结合城市“双修”,加大优质文化、医疗、教育、人才住房和停车场等公共产品供给。研究提出服务业人才需求清单,加强对关键领域紧缺人才的招引、培育和激励力度,吸引人才在五城区生活、在五城区创业。
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将城市大脑打造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汇聚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居民数据、产业数据。通过数据来优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为企业和产业赋能。
探索建立个性化考核体系。立足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强化五城区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功能作用,探索建立以个性化指标为主、基本指标为辅的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