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静 杨晓玲
[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如何利用互联网重塑传统会计行业,让会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互联网+”概念的引入,既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市场主体呈现爆发式增长,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是应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基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重塑传统会计行业,让会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1 “互联网+”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深刻地影响和冲击着各个传统行业,传统的会计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传统会计专业人才相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有着新的变化和要求:
(1)会计职能的转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众多企业借助互联网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会计工作也由传统的繁琐的手工做账实现了信息化,会计工作除了要做好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外,还必须做好多重信息分辨、预测分析、管理决策等价值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2)会计服务模式的转变。受地域限制,传统的会计行业主要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集成化、共享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们借助互联网进行代理记账或服务咨询,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质的飞越,会计服务模式也得到了整合提升。
(3)会计行业信息技术的升级。互联网+与会计行业的融合,加剧了会计行业的竞争性,为了占据竞争优势,为服务者提供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会计公司引入新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会计行业的信息化程度。
2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教学,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员,但这些人员进入社会后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专业能力弱、难以适应岗位职责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专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又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彰显管理会计的独特作用。但从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固守着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实践课程模式化、实习过程书面化、校企合作形式化,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既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2)教学模式单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当前许多高职会计专业侧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课程理论较为抽象,为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作为被动的单向接受信息者,对这些理论知识很难消化吸收。以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
(3)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知识体系落后是“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互联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的各行各业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新生态,而在高职院校中缺乏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教师,专业教师缺乏不仅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容易导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心无力;此外,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对“互联网+”认识不足,无法及时更新固有的知识体系,因而无法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
3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肩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1)立足市场,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计划成功的保证。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立足市场需求,以会计信息化和業财融合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对各行各业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促使会计人才从财务会计向信息一体化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型管理会计转变。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互联网+思维指导课程设置、实训实践和校企合作,大力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2)借助互联网思维改进教学体系。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都由教师说了算。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互联网+教育”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时代,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新技术开展多维度教学,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具备互联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后充分利用微课、慕课、蓝墨云班等教学软件延伸教学课堂,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重塑高职会计教学体系。
(3)专业与素质相结合,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水平。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知识更新速度的日新月异决定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必定是无止境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必须学会充实和丰富自己。“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互联网、大数据、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既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极为匮乏,为满足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可通过以下方式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一是定期为在职教师举办专业知识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引进既具备计算机知识又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高质量、高水平教师,进而带动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考取数据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或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四是扩大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经常邀请企业实务工作的专家、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承担课程教学工作,开阔教师和学生视野,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师生的相关能力。
“互联网+”时代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积极面对并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立足实际,以“适销对路”为最高原则,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与技能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亚枝.“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32).
[2] 杨小娟.“互联网+”背景下安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8(07).
[3] 郑伦卉,袁芬.“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