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芹
摘 要: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红色”火种,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爱心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红色路 红色旗 红专情
“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腔热忱,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巧用“爱心”来做教育,点燃学生心中的“红色”火种,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爱为基础,领航“红色路”
爱是教育的起点,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有用爱来做教育,才能让学生尊重并认同,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在生活和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利用课本上的知識和本土的红色资源来让学生认识和学习“红色文化”。我们学校毗邻革命圣地天福山,1937年12月24日,文登人民在天福山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革命抗日第一枪,由此揭开了胶东人民抗日革命序幕。这里是理琪、林一山、吕志恒、张玉华等优秀的烈士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学校有主体雕塑——理琪塑像,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红色资源,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先烈不怕困难,效忠祖国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跟随先辈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将红色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真正担负起“继承革命英雄业,开拓红专子弟田”的重任。做“有担当、肯吃苦”的“红专”阳光少年。
二、严慈相济,扛好“红色旗”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师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神圣的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有可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有原则,有尺度,要真爱。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处处渗透爱,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出最鲜艳、最美丽、最芬芳的花朵。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红岩》《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旗谱》等红色经典书籍。三楼图书角设有反映威海、文登等本地革命历史的《红色文登——文登革命斗争回忆录》《烽火》《陆军海战队》《智闯威海卫》《追踪》等书籍。这些红色书籍都是我的“法宝”,我会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让学生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自觉成长,时刻浸润于书香之中。让红色经典在学生心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红色革命故事。课间我会和学生们一起高唱红色革命歌曲,12公里的励志远足路上,同学们高亢的红色革命歌曲赢得电视台、家长和路人的一致称赞。
但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并不是一番风顺的,我曾经遇到过挫折,但也正是这些“不和谐的音符”,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坚定了我做好红色文化传承的决心。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正心情沉痛的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述,可下面一个同学噗嗤一声的“笑”,瞬间击溃了我的心,这么沉痛的历史,他怎么能“笑”的出来。我马上引导学生们分析日军为什么能在中国犯下如此暴行,30万的数字代表着什么,日本军官之间进行的杀人比赛反映了什么?让同学们认识到战争的灾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让他们认识到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勿忘国耻,发奋努力,建设好一个强大的国家,防止悲剧的重演。那位同学当场就站起来,流着眼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绝不会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会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认识到要严慈有度,真正让学生扛好传承红色文化这杆大旗。
三、教育无痕,唱响“红专情”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教育学生拥有爱心,形成对生活、对世界积极乐观的态度。我秉承严中有情、情中有爱的教育方式,从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和引导学生,用心灵耕耘心灵。而且是真正的水样无痕、润物无声。不露痕迹的交流与沟通:不露痕迹的激励与感动;不露痕迹的教育与成长,才能塑造孩子一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以红色主题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走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在革命圣地上好“开学第一课”、邀请驻文某部官兵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实践活动、“红专魂感恩情”感恩教育活动、“清明祭英烈,传承红专情”教育实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弘扬天福山起义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进一步秉承“继承革命英雄伟业,开拓红专子弟田”的红专精神。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动着,收获着,行动着。宿舍中整洁干净的地面,“豆腐块”的军被,摆放有序的物品;操场上挺拔的军姿,响亮的口号,雷厉风行的作风;课堂上专注的眼神,积极地发言,求实的作风;就餐时的“光盘”,餐前的背诵惜粮和感恩的声音:拾金不昧的奖状,感恩父母老师的演讲,这些无不彰显着天福山少年军校“红专学子”的素质,真正做到了“铸魂弘毅砺志明德文武兼备知行天下尚德求真红专并举笃志明礼乐学善思”。
习主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需要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智慧把红色文化的“火种”根植于学生心中,用爱心、真情浇灌每一株幼苗,让红色文化的美丽花朵在他们的心田绽放,让红色文化的心灵之弦永远在他们的耳边鸣响!
参考文献
[1]张绍荣,唐诚.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