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8-07 09:05高建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政治课法治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状况。有的地方只把道德与法治30分计入中考总分,教学情况几乎就是“挣扎着前进”。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是班主任代劳,就是学校教服人员兼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造成道德与法治课被轻视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权意识加强,很多人只记得享受权利,忘记了约束。有的受到空头政治、教条主义影响,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课的界线,提起就“烦”。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认为法制离他们很远,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社会中存在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与现实反差大。以上这些严重损害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成为影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现在父母,一方面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重智育,轻德育。他们对子女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死记硬背,考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及格就行。这种应付的态度。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还助长了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行。还有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多溺爱,少约束,不利于孩子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情感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自我约束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思品”课外活动小组。讨论现实生活和社会上发生的热点话题,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课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这些东西没什么用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国家和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评价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国际问题、中国科技的发展、一带一路、中美贸易大战,美俄关系,叙利亚内战,委内瑞拉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找到问题背后的联系。既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又开阔了心胸和格局。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成績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对优生,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学困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尊重。学生不会为教材是从,也不会为教师是从。我的做法是,课堂小组探究,鼓励同学场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可产生一种向心力。由于注意了情感教育,使得学生的厌学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政治课,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说明了情感教育是政治课教学取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

作者简介

高建华(1970.2—),女,籍贯: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同祥学校,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政治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