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题目
走进博物馆,一件件文物让我们心生敬意;参观名胜古迹,一道道引人入胜的风景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历史传承的民间技艺(如剪纸、糖画、皮影、口技、变脸等)、艺术形式(如曲艺、书法、国画、建筑等)、民俗活动(如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七夕乞巧等)和节庆礼仪(如春节贴对联、端午吃粽子等),它们都彰显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用心觀察,用心感悟,我们才能读懂它们,读出其中的价值。请从历史文化遗产中选择一个对你触动最深的,以“读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解
这个题目意在让同学们走近并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着眼于身边事物,从小处入手,探究某件文物或某项活动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学生的阅历、文化积累、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要求。
要写好这个题目,首先应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且有感触的素材,然后展开叙述。
题目是“读懂”,其中的“读”可以理解为观赏、了解的过程。比如:我们要读懂一件文物,一定会对这件文物仔细打量、观赏,认真阅读介绍的文字、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要读懂一处古迹,也一定会到这处古迹游览、观瞻;要读懂某种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一定要深入体验和研究;要读懂某种民间技艺,一定会完整、细致地观察甚至亲自体验;要读懂某种传统节日里的节庆礼仪或民俗活动也需要如此。
有了“读”这个深入了解的过程,才能顺理成章地抵达“懂”的阶段。所以,在文章中,应当有足够篇幅写自己“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相应展开对要“读懂”的对象的描述,这些描述也是为了下文的“懂”做铺垫和蓄势。只有足够深入了解了,“懂”才能水到渠成。
表现“懂”就是要体现这个对象的价值。比如,一件文物、一处古迹的价值可能承载了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记录了某位或某些历史人物的坎坷命运,彰显着某种高贵的精神或品格;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如国画、书法,传递的可能是中国文化沉静内敛的气质、以简驭繁的格调;一种民间技艺、一项民俗活动,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工匠精神,是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追求……
获得价值需要由观察到思考再到领悟,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价值很有可能是多元的或者多层次、多角度的,如果同学们能够理解得全面深入并将其准确又富有美感地表达出来,文章会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