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
作文与作文教学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主旨的概括與提炼、材料的积累与处理、文体的选择与确立等等,都是师生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但其中审题与审题教学堪称重中之重。
一、不重视审题即自废武功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语界提出淡化审题的口号。但审题就像武林高手的“气门”,放弃审题,相当于自废武功。事实反复证明,审题始终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诸多平时学习中的语文高手,最终都“死”在审题这一关。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都有老朋友来拜访,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哪个节日在哪天。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力。
读完这两段文字,你的第一感觉如何?不但文顺句通而且达到优美的程度,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再告诉你一个信息:此文作者为“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第一名南京金陵中学的费滢滢同学。凭这些信息,绝大多数人会将此文归入一类卷,但它的实际高考得分为25分。是文质不佳还是阅卷老师看走了眼?都不是。如果要说此文的问题就在于其构思与试卷命题者的意图出入较大,也就是俗称偏题甚至是离题卷。看看此文的原题,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很显然,这个题目的命题者,意图考查学生对于“人际间的情感关系对于事物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的把握,而作者却偏离为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情感影响了其对这一事物的态度。因此,尽管作者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未能扣住命题者的意图,因而,语言越是优美,越令读者的阅读偏离正常航向。
二、作文审题必须抓住三大类六种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高考中出现偏题离题的尴尬呢?大量的作文指导书或指导文中给了我们很多种方法,它们各有道理,但我们千万注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命题隐含的论述关系,则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化为皂泡。
众所周知,千奇百怪,花样百出的作文题,看似复杂,但就像我们看待世界,归根究底可以归结为三大主体:自己(我)、他人和社会(包括自然)。这三大类主体,交互生成六种具体关系,即: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然);他人与他人;他人与社会(自然);社会(自然)与社会(自然)。下面我们逐一举例分析。
关系一:自己(我)与自己(我)
以2009年北京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这个题目源自一首励志型流行歌曲,歌曲表达了一个女孩遭遇坎坷而不屈不挠的情怀。很显然,以此歌词为题,就是希望考生能够论述自己的理想、信念、奋斗之类的主题,也就是把握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关系二:自己(我)与他人
2007年安徽高考卷作文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为《提篮春光看妈妈》,谁提篮?“我”!很显然,这是一道要求考生论述“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作文题。但由于这个他人具有特殊的身份——自己的母亲,因此,在论述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时候,必须定位在“爱”“孝心”等主题上来。
关系三:自己(我)与社会
以2012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这是一道最常见的引名人名言为语料的作文题。分析语料,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我辈、中国改革或世界潮流,很显然,这道题要求考生阐述的是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关系四:他人与他人
以2014年广西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老王生病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这道题初一看人物类型众多,但对考生而言,每一类人物都属于他人,也就是说,无论故事里的人物多复杂,都可以简单概括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换言之,这类作文题,考生并不需要把自己摆进去,只要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一类人老王与另一类助老王的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可传递的爱心、责任心即可。
关系五:他人与社会(自然)
以2012年北京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这道题有一个人物为火车巡逻员老计,有一个物象为久久回响的汽笛。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物象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群体,也就是整个社会,因此,这个故事要求考生论述的就是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定受到社会的尊重。
关系六:社会(自然)与社会(自然)
以2014年辽宁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科技改变生活?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这道作文题表面上是在讲祖孙两代间的事,但实际上是祖孙两代眼中的两个世界。指向的这是两样一个核心——美,即充满科技的生活世界与原生态的生活世界哪一个更美。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把握社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六道题,六种关系,这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掌握的全部密码。如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三、六大关系的具体运用
你一定会问,我知道了这六种关系,但我如何将这六种关系落实到每一道作文题去呢?办法同样很多,这里只教给你一招:抓住语料中的重点词语,分析各方关系,展开发散、聚焦,最后确立命题者意图,定位关系,以及可写作的关键词与核心。具体又有四种方法。
第一法:重点追问法
以2015年上海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我们先理出几个重点词语,并用简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据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重点追问: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有哪些?比如: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拼搏、强劲。与之相对的“柔软”的东西又有哪些?比如:善良、通达、仁慈、智慧、敬畏、闲适、温顺。于是,此题的关键词可以定位为“人生”,核心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奋斗、坚强、青春……)写这个题,可以立意为“做正直而善良的人”“做刚毅而仁慈的人”“做执着而通达的人”等。我们就可以将此题定位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题。
第二法:分层解析法
以2015年重庆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们同样可从语料中理出一些重点词语,并将他们连线后,构成如下关系图示:
由此,我们可从三个层级作出分析:从表层分析人与人相互理解的角度,大家应该慢下来静静去等待,去理解别人。从中间层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悲悯之心。从深层的文化内涵来讲,这件事情反映出我们民族对爱出现了偏差,爱自己的人不爱别人。本题的关键词:交往;核心:宽容真诚的人际观(真诚、友善、关爱……)。其关系定位也就有两大方面,分别为: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前者偏重主观,后者偏重客觀。
第三法:并列对照法
以2015年福建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我们仍然先理出重点词语,然后将之连线图示如下:
从并列对照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此题具有两大关系:
1.就他人与(蝴蝶)社会的关系看,可以有如下主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观察事物要善假于物;探索才会有发现;学会质疑与反思
2.就自己(蝴蝶)与社会(颜色)的关系看,可以有如下主题:实力加平台,才见其光彩;实力如翅膀,机遇是阳光;自我成长,等候阳光;个人奋斗,机遇成全……(以上为直接切入式)我有翅膀,只等阳光;打造一副翅膀,只等那缕阳光;机会光顾准备者;营造‘微境,只等阳光;让阳光照进“微”梦想;经营“微”我,等候阳光……(以上含蓄扣题式)
而此题的关键词为:立身处世,核心为:高尚正直的社会观(努力、正直、奉献……),由此可以确定的关系为:自己与社会或他人与社会。
第四法:排比交叉法
以2015年广东高考卷作文题为例: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此语料中的梳理出来的重点词语可以构成如下关系图:
从此关系图我们可以看到其排比三方,通过自然这个媒介,交叉形成多种结论,由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不同方式感知自然,呈现不同的特征;自然的远与近;自然既要近看,又要远观(要多途径感知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依靠科技把握自然。(当然,绝对不要从哲学意义上来分析远近的关系)
此题的关键词是:变化;核心是: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人与环境、科技与心灵……)
四、理清复杂关系,聚焦三大主体特点
需要强调的是,有的作文题,并非只有一二种关系可立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可以确立不同的关系。因此,在审题的时候,我们不可仅满足一种关系的发现,而要努力理清语料中呈现的复杂关系,但无论多么复杂的关系,最后都可聚焦到三大主体的基本特点上。
以2015年全国高考一卷作文题为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此题我们就可从四种关系入手来写,甚至还可将四种关系加以综合:
1.你如何看待小陈的行为?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他人与他人)
2.你如何看待老陈的行为?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他人与社会)
3.你如何看待警察的行为?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执法得当;要注意保护隐私,人性執法;(他人与他人)
4.你如何看待网友的行为?点赞:重理与法;质疑:重人伦与亲情、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他人与社会)
5.四者融合:一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四者均可写社会责任,前二者还可写家庭责任。无论写给谁,都可以此立意)
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烧脑”?如此复杂的关系是不是就有一不小心便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中?但其实,不管关系多么复杂,我们只要把握三大主体的特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了:
发现自己,就是审视自己的内心,关注真实的人生;发现他人,就是品味他人的生活,关注具体的生命;发现社会,就是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的社会与自然。
你看,作文审题其实是不是很简单?抓住这三句话我们的作文还会离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