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仝德侠 董辉 闫芳 张岩
(江苏省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 221200)
强桑1号品种桑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片易采摘等优良特性,备受蚕农喜爱,近几年在睢宁县得到快速推广,目前强桑1号品种桑栽植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50%以上。但该品种对桑疫病的抗性比较差,特别是雨水较多年份,发病严重,影响养蚕成绩。为了较好控制桑疫病的发生,睢宁县蚕桑站于2018年夏秋季,使用2%春雷霉素、桑病清(Ⅰ型)、桑病清(Ⅱ型)、脂肪酸消毒液等杀菌剂对桑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供试农药:2%春雷霉素,由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生产;桑病清(Ⅰ型)、桑病清(Ⅱ型),由中国蚕研所附属蚕药厂生产;脂肪酸消毒液由海厄滋(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桑园:桃园镇苏河村岑龙养蚕合作社强桑1号桑园,3年生,栽植密度1200株/667m2,低杆养成,2018年春季桑疫病的发病相对较重,平均株发病率超过10%。
试验选择在桑园北侧发病相对较重的区域,各药物皆按推荐浓度使用。试验设2%春雷霉素500倍液;桑病清(Ⅰ型)3000倍液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液混合使用;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各处理区之间留2行桑树作隔离带,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4株桑树。每个处理喷药三次,每次间隔一周。喷药前进行病株率和病枝率调查,调查结束后剪除病枝进行喷药,喷药用电动喷雾器,自上而下喷洒,确保桑枝和桑叶正反面都喷湿,三次喷药结束15d后,再次进行病株率和病枝率调查。
喷药时间分别为7月12日、7月19日、7月26日的下午4~5时,喷药时的气象条件见表1。
表1 喷药当天的气象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清水对照区的病株率和病枝率有所增加外,其余各施药处理区的病株率和病枝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春雷霉素500倍液喷药前病株率和病枝率分别为25.00%和3.04%,三次施药后降为13.64%、1.37%,分别降低了45.44%和54.93%;桑病清(Ⅰ型)3000倍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喷药前病株率和病枝率分别为19.7%和2.14%,三次施药后降为11.36%、1.53%,分别降低了42.34%和28.50%;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喷药前病株率和病枝率分别为12.88%和1.85%,三次施药后降为9.85%、1.23%,分别降低了23.52%和33.51%。而清水对照区药后比药前病株率和病枝率分别增加15.38%和27.94%,说明上述药物对抑制和延缓桑疫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叶片皱缩、部分黄化、枝条上部出现点线状黑斑的枝条定为1级,开始烂头的枝条定为2级,叶片脱落,顶芽枯死,停止生长的枝条定为最高级3级。与此相对应,各区的病情指数和防效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春蕾霉素500倍防效相对较好,为43.30%,其次是桑病清(Ⅰ型)3000倍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防效为24.41%,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防效较差,仅为14.96%。
通过显著性测试,2%春蕾霉素500倍防效和桑病清(Ⅰ型)3000倍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防效差异显著,与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防效差异极显著。桑病清(Ⅰ型)3000倍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防效与脂肪酸消毒液500倍液防效差异显著。
表2 施药前后发病情况调查
表3 病情指数调查
从试验结果看,连续3次使用2%春雷霉素500倍、桑病清(Ⅰ型)3000倍液与桑病清(Ⅱ型)5000倍混合液、脂肪酸消毒液500倍等几种药物对桑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2%春雷霉素500倍液对桑疫病的防效显著,可以作为预防桑疫病的药物进行推广。
为了提高药物防治效果,建议结合农业防治,做好桑园病枝病叶的清除烧毁工作,加强桑园田间管理,尤其是要开挖好桑园田间排水沟;桑园不宜太密,以800~1000株/667m2为宜;增施有机肥,提高桑树抗病性。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总体防效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连续阴雨,导致试验时间推迟,错过了防治适期。另外7、8月份的连续阴雨及台风影响,致使桑疫病偏重发生,对试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