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入城市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对山西省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展开研究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完善,有利于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提升农民工对于社保体系的满意度,从而使农民工更积极地参与到山西省经济建设当中,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2017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的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总数达到了28652万,群体数量巨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农民工中还有1亿多并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四个层次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并于2014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主要面临着参保率低、弃保率高、资金筹集困难、养老保险资金管理低效率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问题。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存在,在国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农民放弃务农来到城市参加工作的情况,但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复杂程度不及中国。因此,国外对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Richard Croucher等(2011)研究了中国农民工代表和制度变迁,认为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改善了农民工的权利;Peter(2001)认为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产生城乡分割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公平和效率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庇古(1920)的《福利经济学》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他主张更平等的收入分配可以增进福利,引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干预跨期分配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埃奇沃思、费雪提出利用无差异曲线谋求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这些都蕴含了养老保险福利的思想。
2.2 国内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王欢,黄健元(2018)从公平视角下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认为在基本养老保险人群分割和区域分割的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主要是参保率低、退保率高、重复参保和转移接续困难;董银霞,徐颖(2017)根据地域划分对于河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河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主要存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能力低、参保意识低、政府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不健全、农民工自我维权的意识低的问题。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郭庆(2017)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性别、居留时间、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社会互动环境对农民工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李婷,郭亚军(2014)从代际视角下对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文化程度、耕地和年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的提高和子女个数对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女性有更强的动机参与养老保险。
3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 农民工概念
农民工一词最早来自于中国社科院张玉林教授于1985年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中;随后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国有集体企业聘用农民工人的有关管理规定》中对农民工的概念进行详细规定;宋明敏在社会保障领域对农民工的概念进行定义,认为农民工是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体;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工定义为来自于务工城市周边农村或其他省市的农村,在山西省制造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企业打工,以打工报酬而不是务农收入维持生活的不具有城市户口的,流动性较高的人群。
3.1.2 养老保险相关概念
养老保险制度创立于1889年的德國,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起步。我国学者郑功成对养老保险进行了定义,认为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对劳动者进行保障的一种制度,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主要目的是在劳动者步入老年后,由于劳动能力不足或失去劳动能力没有足够生活来源时可以抵御风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五大险种之一。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需求广泛、积累时间长、基金管理复杂的特点。
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模式,不是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设立的,但是农民工满足参保标准就可以参加此类保险,此类养老保险模式在我国普遍存在;第二类是针对农民工特点专门设立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包括扩面型、综合型、仿城型等保险模式,但这种模式只存在于少数地区,大多数在市一级的行政区域执行。
3.2 农民工养老保险运用的理论依据
3.2.1 福利国家理论
福利国家理论是指对国民收入做有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再分配;没收或通过征税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实现各阶层收入的均等化,消灭经济上和社会上的不平等,消灭贫穷和缺乏保障现象等。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是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应当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将农民工更多地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当中。
3.2.2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总量不受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影响,其特点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工群体都有享受公共物品的权利,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3.2.3社会保障公平理论
社会保障公平理论是指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物品,不仅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还是公共资源在全社会进行分配的一种制度,最终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4 山西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分析
在农民工务工现状方面,参与工作的农民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29岁,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好,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制造业,工资收入基本都用于维系家庭开支,农民工对于工资和工作问题较为担心。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程度方面,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并表示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担忧,农民工对于养老制度缺乏信心。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主要存在覆盖范围狭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参保门槛高,缺乏统一法规支持和政府有效支持,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收入不足,参保意识不强,对于养老保险的了解不深入;农民工工作单位的不支持;制度设计不完善和政府发挥作用不到位等。
5 小结
本文通过采用对山西省部分城市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实证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可以为完善山西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丰富社会保障理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瀛丹.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7.6
[2]常越.新生代农民工养老权益保障现状与实现路径[J].中国社会保障,2017,11
[3]陈丽尧.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6(18)
作者简介:
郭玉洁(1995—),女,山西省运城市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届(劳动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