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甘青毗邻藏区农牧民就业障碍研究

2019-08-06 08:06郑丹罗维罗晓帆张星鹏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牧民

郑丹 罗维 罗晓帆 张星鹏

摘 要:川甘青毗邻藏区主要是指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甘肃省甘南州,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等区域内的相关地区。随着近年来“退牧还草”等环保措施不断推行,当地农牧民难以延续以往农牧生活方式,劳动力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成为大的趋势,但当地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其就业面临诸多障碍,因而就当地农牧民与成都市农牧民的就业障碍展开对比研究,对于提升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实现脱贫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川甘青毗邻藏区;农牧民;就业障碍

一、样本选择

川甘青毗邻藏区地广人稀且交通不便,难以进行拉网式的梳理与研究,为此,课题组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对5州26县进行比较分析后最终选取了阿坝州理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选择的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理县位于阿坝州东南,距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市约200公里,距离成都市约200公里,且与茂县、黑水县、红原等县毗邻,处于阿坝州交通的黄金咽喉,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是社会经济活跃,2017年理县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4亿元,约占阿坝州国民生产总值的8%,居全州第5名,拥有私营企业441户,个体工商户2314户,从业人员4022人,社会经济活跃,人力市场活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是发展路径代表性强,理县一、二、三产业比例约为8:70:21,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但增速较快。这与当前川甘青毗邻藏区其他县市在农牧业发展与当时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类似,通过研究希望能为破解这一问题找寻经验。

四是农牧业发展成绩显著,虽然当地农牧业面临环保政策的“挤出效应”,但自2014年起,理县连续3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农牧民增收先进县,且理县将电子商务与农业结合,当地农产品网销指数居高原藏区第二、川藏高原地区第一,其农牧业发展中破除当地农牧民就业障碍的经验或能够为其他县(市)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成都市农牧民就业障碍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 对于小微企业,尤其是规模人数在10人以内的企业,对于员工素质一般没有要求,只要具备企业要求的技能和普通的沟通能力即可。但小规模企业又更加注重人和性,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农牧民选择。此外,农牧民总体上在成都就业工资普遍偏低,学历和工资分布不对等。数据显示,企业对学历要求小学和初中占样本的47%,但是工资分布集中在3500元以下,高中和大专以上占比53%,但是3500以上占比仅15%。农牧民在生活习惯、沟通交流方式、福利要求、民族风俗等方面都会成为用人单位考虑聘用农牧民的考虑因素。当然,不同企业在各个因素方面的侧重不同,但也解释为什么企业虽然愿意录用少数民族但占比非常小原因。

(二)藏区就业环境分析

截至2017年,阿坝州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达47.9%,但抽样调查显示,当地企业对人力需求较为旺盛的以餐饮等服务类企业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阿坝州人文自然景观较多,旅游业较为发达,故服务旅游业的企业较多。调查显示:64%的企业用工需求为1-5人,28%的企业用工需求为6-10人,8%的企业用工需求为11-20人,总体用工规模较小;15%的企业平均工资为1500-2500,53%的企业平均工资为2500-3500之间,32%的企业工资在3500以上,整体薪资水平较低。

在就业范围上,农牧民就业区域基本上与原来生活区域重叠,跨区域就业流动不明显,没有明显形成聚集效应。在从业范围上,主要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从当地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人数在10人以内或者个体工商经营者,对于员工素质一般没有要求,且这类企业多为当地农牧民设立;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区域限制影响较小,用工多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和方式,更加注重员工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其工资收入水平基本上成正相关关系,这也就导致总体上农牧民就业工资普遍偏低。藏区农牧民就业障碍主要体现:

1.农牧民与人力需求匹配度低

用人单位对职工的需求是多维度的,当地劳动力资源需求主要来自工业及旅游业,其对于年龄、语言、职业技能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当地农牧民普遍年龄偏大且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职业技能以农耕、畜牧为主,因而与当地人力需求的匹配度较低,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

2.就业意愿低

在与当地农牧民的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当地农牧民外出就业的意愿并不高,其原因在于一是当地农牧业近年来虽然处于收缩状态,但农牧民仍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且当地的农牧产品价值较高,农牧民往往难以割舍。二是在于就业距离过远,阿坝州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如理县每平方公里仅有11人。而由于阿坝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使得当地的工业聚集于当地的工业集中区,旅游业又散布于州内各地,大大增加了外出就业的交通距离,降低了当地农牧民的就业意愿。

3.就业信息闭塞

就业信息闭塞成为阻碍当地农牧民就业的另一大障碍,在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当地就业信息发布渠道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朋友熟人介绍、街头小广告等方式,而当地农牧民接受信息的渠道同样较为单一,这种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农牧民就业的障碍。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为解决农牧民就业障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完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农牧民获取就业的信息对农牧民就业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应当扩大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发挥政府以及媒体的作用,设置专门的网站、报刊或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改变农牧民单一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应当增加农牧民主动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增加农牧民就业的选择。

第二,加大对农牧民文化水平和技能的培训。一是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方面主要在于员工是否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因素。二是掌握普通话能够增加农牧民的溝通能力,可以扩展就业的范围。三是提高法律素养,在就业过程既能够遵守诚信契约,也能够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第三,发展农牧区经济。经济发展是就业的基础,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牧区的就业问题。

四、结语

农牧民就业问题,是川甘青毗邻藏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农牧民的就业问题,应当充分结合农牧民生活区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以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降低未就业人员比例。同时不断提高农牧民知识文化素养,在提高专业的技能的前提下自主就业。

参考文献:

[1]蔡伟民,袁蕴,康杰.四川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普格县为例[J].软科学, 2014, 28(1):120-123.

[2]里昕.基于族际对比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2(2):108-116.

[3]李俊霞,伏绍宏.少数民族农民工异地就业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 2016(10):177-183.

作者简介:

郑丹(1993-),女,四川邛崃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维(1994-),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罗晓帆(199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星鹏(1993-),男,四川绵阳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课题项目:本文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学术新苗项目资助,是“川甘青毗邻藏区农牧民就业障碍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牧民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青海藏区农牧民细分群体与农牧民增收策略研究
藏族农牧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西藏林芝市378 份问卷调查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转移农牧民是保护生态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