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村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019-08-06 08:42常虎王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常虎 王森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16年榆林市子洲县西北部10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并以此针对黄土高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人居环境水平不高,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数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政府所在地和常住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水平相对较高,其他行政村相对较低;行政村之间同一系统层指标的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尤以公共服务协调性最差,要注意强化行政村之间公共服务的协调建设,继续加强行政村之間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居住质量的统筹建设。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X821[文献标识码]A

农村人居环境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宜居”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第二位,足见其重要性。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自从吴良镛先生初次提出人居环境概念,国内学者进行了很多相关工作,如李帅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认为宁夏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城市间的协调度亟待提高;郜彗等对中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发展对策,认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呈现东高西低的局面,西南地区尤其需要政府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程龙和董捷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表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简单易行,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在适宜性评价中的影响,用于挂钩适宜性评价工作;李健娜等通过建立Delphi评价模型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然而,与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相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案例数量还是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运用上均有很大差距,因此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目前还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作为人类的居住地,城市和农村享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且农村人居环境是城乡复合人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而行政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本文选取位于黄土高原的榆林市子洲县西北部村界接壤的10个行政村为研究区,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单一行政村内部和多个行政村之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协调分析,该研究为黄土高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37°41′N,109°50′E),榆林市子洲县西北部边界相互接壤的十个行政村,年降雨量428mm,总面积1833hm2,人口4601人,距县城约25km,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其中,瓜园则湾村委会、吴家山村委会、火石沟村委会、西沟村委会、桑坪村委会、艾家畔村委会属于乡镇政府驻地;草湾村委会、蒋兴庄村委会、陈家沟村委会、石畔峁村委会属于非乡镇政府驻地。

2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部要素是地域空间环境,本文秉持整体性、层次性和可执行性等原则,借鉴已有人居环境评价的方法体系,参考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数据,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5个系统出发,构建黄土高原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9项指标说明:(1)生态环境指标层中,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可以反映农村能源消费状况,河道绿化率和道路绿化率可间接反映农村环境质量;农村植被覆盖度反映农村生态维护水平。(2)经济发展指标层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体现农村农民的经济实力;农村16~60岁常住人口比例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水平,同时也体现农村发展水平。(3)基础设施指标层中,交通通达指数反映农村外部交通通达度,村内硬化道路所占比例反映农村内部交通质量;农村供水普及率、具备排水设施自然村屯的比例、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自然村屯比例反映农村市政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开展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自然村屯比例反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水平,卫生厕所普及率反映农村庭院的卫生情况,这两者都是卫生条件的重要体现;通宽带的自然村屯比例反映农村使用通讯设施的情况。(4)公共服务指标层中,农村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和农村路灯普及率反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每百人文化站个数反映农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普及的状况。(5)居住质量指标层中,常年有人居住住房户数比例反映整体住房条件;房前屋后绿化比例反映居住环境的改善程度。

3 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评价方法

全排列多边形指数法不但可以反映单项指数,而且可以反映综合指数,由于评价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主观性较强的确定权重问题,使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评价对象的水平,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在评价过程中的影响。本方法经常用于土地利用评价、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可持续利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假设评价对象共有n个评价指标,这n个指标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首先对数据对象采用双曲线标准化函数进行标准化,对于第i个指标对象,标准化函数为:

式(1)中,Li、Ui和Ti分别为指标xi的下限值、上限值和临界值。为了使综合指数纵向进行比较,指标下限值可根据指标最小值确定,指标上限值可根据最大值确定,临界值可根据评价指标的平均值确定。Si值越大,说明评价的结果越好。所以,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S计算公式为:

式(2)中,Si为第i项指标;SJ为第j项指标 (i

此方法相较于多因素统计方法,优点主要体现在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计算简单、可观性强和可视化效果好等。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并利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公式(2)计算5个系统的评价指数和综合指数。

3.2 数据来源

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调查。

4 结果与分析

4.1 单项评价指数分析

生态环境是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为0.33,在高于研究区水平的5个行政村中,非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占4个,分别是草湾村委会、蒋兴庄村委会、陈家沟村委会和石畔峁村委会,乡镇政府驻地仅瓜园则湾村委会 1 个。说明这5个行政村生态环境本底破坏程度低,相对较少的常住人口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特别是陈家沟村委会常住人口不足吴家山村委会的二分之一。吴家山村委会、火石沟村委会、西沟村委会、桑坪村委会和艾家畔村委会分别处于研究区生态环境指数的后 5 位,其中西沟村委会和艾家畔村委会生态环境指数低于0.1。这5个行政村都处于乡镇政府驻地,人群主要聚集地,人口密度大,很大程度上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胁迫作用。整体而言,研究区生态环境指数表现为位于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低于非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

分析表明,研究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为0.25。经济发展指数高于0.25的行政村有4个,其中瓜园则湾村委会、吴家山村委会、火石沟村委会处于乡镇政府驻地,非乡镇政府驻地仅石畔峁村委会1个行政村。这4个行政村16~60岁常住人口比例明显大于其他6个行政村,较多的劳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区经济发展指数低于0.25的行政村中,草湾村委会和陈家沟村委会的经济发展指数都低于0.1,分别为0.036和0.042。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差,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农村经济水平整体较低。总体而言,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呈现坐落于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高,非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低的规律。

基础设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各项社会活动的平台。研究表明,瓜园则湾村委会的基础设施指数最高(0.41),该行政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完善。相比之下,其他9个行政村基础设施指数都低于0.23,其中桑坪村委会、艾家畔村委会和草湾村委会基础设施指数在0.020~0.040之间,研究区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基础差。整体而言,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以乡政府所在地为最高,非乡政府所在地与乡政府所在地差距较大,整体较为薄弱。

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重视公共服务的发展。艾家畔村委会和蒋兴庄村委会的公共服务指数远超过其他研究区行政村,由于对路灯的普及和文化站的建设投入,这2个行政村的公共服务指数都超过0.5,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但是,吴家山村委会、火石沟村委会、草湾村委会、陈家沟村委会和石畔峁村委会公共服务指数均小于0.01,这5个行政村都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低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研究区农村人居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异非常明显。

居住质量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居住条件指数平均值为0.26,受黄土高原气候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住房以窑洞为主,房屋价值不高。瓜园则湾村委会、吴家山村委会和石畔峁村委会居住条件指数均超过0.4,新农村发展较好;草湾村委会居住条件指数最小,评价指数低于0.1。从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居住条件区域差异来看,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稍优于非乡镇政府驻地的行政村。

4.2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发现:该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平均值为0.21,低于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0.32)。但是,瓜园则湾村委会综合指数(0.42)高于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这是由于瓜园则湾村委会是乡政府所在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都要优于其他9个行政村,但是公共服务水平低于部分行政村。此外,蒋兴庄村委会和石畔峁村委会高于研究区平均水平。蒋兴庄村委会由于常住人口相对较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不大,公共服务设施又较为完备,可是基础设施方面配置匮乏,需要加强投入;石畔峁村委会主要因为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较为良好,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引起注意。草湾村委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低于0.1。该研究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居民质量等基本生活指标亟待改善,黄土高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形势还很严峻。研究区各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表现为乡政府所在地和常住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相对较高。

5 结论与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也是農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黄土高原研究区1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能够对黄土高原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对黄土高原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各行政村之间人居环境质量差异明显,瓜园则湾村委会的人居环境质量最佳,草湾村委会的人居环境质量最差。瓜园则湾村委会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均最高;草湾村委会的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均最低。在行政村内部的人居环境建设中,依然要加强强项指标的继续建设和弱项指标的强化建设,以提高行政村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行政村之间同一系统层指标的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尤以公共服务协调性最差,在行政村之间的协调建设中失调。通过对行政村之间的比较分析,要注意强化行政村之间公共服务的协调建设,继续加强行政村之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居住质量的统筹建设。依据评价结果,结合黄土高原研究区各行政村的现实情况,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10个行政村之间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明显,整体低于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要促进黄土高原农村人居环境協调有效的发展,各行政村应当重视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加快缩小行政村之间差异的速度,才能使黄土高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的提高得到有效地推进。

(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依据评价结果,吴家山村委会、火石沟村委会、西沟村委会、桑坪村委会和艾家畔村委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较低。这类行政村要着重增加农村植被覆盖度,建议加快河道、道路、房前屋后的绿化及退耕还林建设。西沟村委会和艾家畔村委会可凭借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3)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瓜园则湾村委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行政村内部其他方面的建设水平也较好。各行政村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政策。常住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以将土地外包换取租金收入,例如陈家沟村委会常住人口较少;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行政村可以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例如瓜园则湾村委会、草湾村委会、艾家畔村委会、西沟村委会拥有“四大名山”旅游资源,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例如推广黄土高原山地苹果项目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村社会环境建设的重点,各行政村应加强农村交通体系建设,增加硬化道路面积,让农民出行更加便利;完善农村供水、卫生、通讯系统的建设,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度。

(5)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水平。在公服设施方面,现阶段要继续增加公共建筑的数量和路灯的普及率,拓展农民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在文化方面,可以加强文化站的建设和投入,从突出和优化黄土高原农村特色文化,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6)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居住质量水平。黄土高原农村住房多以窑洞为主,可以从房前屋后的绿化、修建庭院、建设沼气池等方面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提升,同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现状,本文只对10个典型行政村2016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于长期和大尺度的评价研究还有待补充。未来应对长期和大尺度的人居环境质量做动态分析,为黄土高原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霞.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京冀农村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01):121-125.

[2] 方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J].中国农村科技,2018(11):44-47.

[3]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01):1-5+62.

[4] 李帅,魏虹,倪细炉,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09):2700-2708.

[5] 郜彗,金家胜,李锋,等.中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及发展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06):835-843.

[6] 程龙,董捷.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04):472-476.

[7] 李健娜,黄云,严力蛟.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03):192-195.

[8]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9(02):39-44.

[9] 邢兰芹,曹明明.西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08):59-63.

[10] 谌丽,张文忠,李业锦.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8(10):1022-1032.

[11] 周维,李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55-13056+13058.

[12] 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05):70-74.

[13] 刘钦普,林振山,冯年华.江苏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定量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5):30-33.

[14]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制度约束与优化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2):23-28.

[15] 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08):2090-2095.

[16] 顾康康,刘雪侠.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05):385-392.

[17] 陈晓华,李久林,储金龙.基于DEA-ESDA的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12):51-56+100.

[18] 周侃,蔺雪芹.新农村建设以来京郊农村人居环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03):76-82.

[19] 张雷,李娜娜,赵会茹,等.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J].中国电力,2014,47(06):145-15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