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林 魏金金
摘要: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利用送教下乡等方式,加大了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提高了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但乡村教师的来源,职业认可度,个人幸福感等问题依然没有太大改善。而当代大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就读,毕业时容易受经济,传统文化等方面影响,不愿意回乡任教,导致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会依然尖锐,乡村教育质量将受到更多的挑战。因此,一方面,在学生就读师范专业时,注重师范生师德师风、家乡教育情怀培养;另一方面,对现有乡村教育系统,提高乡村教师的师资待遇,提升整个乡村师资队伍对职业的认可度,共同改善乡村教育环境,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师;师资队伍;教育方式;教育扶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442-01
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教育的同时,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乡村的教育的好坏。国家加大力度开展乡村师资的在职培训,但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高和参与度不够大,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因此,还需要更多有效的途径,共同提高乡村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如果有更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教师参与到乡村教育中,能够更好的服务乡村教育事业,进而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因此,对本校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师范生到乡村任教的意愿,为乡村师资培养提供参考。
一、师范生参与乡村教育的调研结果
(一)乡村教育环境不理想
在进行的73人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参与了调查问卷,基本上都在镇或村里支教,66人实习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反映出乡村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硬件设施不齐备、学生家庭对教学不重视等。其中有32人在调查问卷中反映班级留守儿童较多。在乡村教育中,家庭参与教育的程度不高,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对乡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关心教学,必须关注家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影响。只有填补学生心灵上的缺失,才有可能做好教学工作。
(二)师范生到乡村教育的意愿不强
在整个调查问卷中,51人表示将要在大城市工作,这反映出师范生到乡村教育的意愿不强,从而会导致国家培养的师范生处于外流的状态。国家在不断培养,师资在不断流失。因此,如何留住师资,是发展乡村教育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而留住优秀师范生在乡村教学是乡村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此次调查问卷与以往对师范生到乡村任教意愿低完全吻合,加强乡村教师培养的国培計划,显得尤为重要。而乡村教师教学任务不轻,学习途径有限等方面的因素就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方式,促进乡村师资的培养,提升乡村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乡村教师师资举措初探
(一)提升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是改善师范生到乡村任教意愿低的合理安排
师范生的培养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阶段,更多进行的是综合型培养。学生学习了很多的课程,但对教学文化等方面涉及较少,参与实习经验也较少,特别是对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学现状也了解不多,再加上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师范生对教育的情怀不够深。因此,针对师范生,应该加大其对教育传统、教育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提升其内心对教育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进而留住乡村师资,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二)提高师资待遇是促进乡村师资稳定的有力措施
国家采用政府主导的外出学习、送教下乡等方式,能够促进乡村教师参与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但工资待遇不能足额发放,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会使得乡村师资流失较为严重。即使有培训,乡村教师也无法完全沉下心认真参与学习,提高个人技能。因此,国家在加强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可以加大乡村教育的帮扶力度,进行适当地倾斜。对于边远贫困地区,通过设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评优评聘政策倾斜、上浮贫困地区工作年限薪资等措施,提高教师对乡村学校任教的认可度。
(三)加大乡村教师学习习惯的改变是长期有效的改革措施
乡村学习氛围不太浓厚,没有建设图书馆等学习场地和设施,再加上在部分乡村教师还要参与农务,以致乡村教师参与学习的机会有限,不能够保证时常参与学习。因此,在“送培、指导和研修”的同时,可以加大乡村教师有效用书籍的支持力度,不断提供更多更好地书籍,提升乡村教师为教育奉献的情怀,坚定教学的信念。
(四)加大乡村教师学习途径建设是不断促进师资力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在现行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背景下,乡村教师也需要学习。除了进行直接进行的面授学习外,也可以进行网上多样化打卡学习。这就需要政府建立更多的网上学习资源和考评机制,保障乡村教师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性,让乡村教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不间断,保障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教育扶贫不仅要加大乡村学校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倾斜体系等显性帮扶,更要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抓手展开教育精准扶贫研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